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民族宗教学教研部赵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视角引言: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要坚持以发展人民民主汇集民力,以改善人民生活凝聚民心,以增强文化软实力激发民智,以加强社会管理保障民权,可见它涵盖经济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但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视角审视示范区建设,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强社会价值认同,实在是一个不该被忽视的重要话题。基本内容: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要性三、几点体会二、当前影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因素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要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为基础,旨在对全体国民展开国家观、民族观的教育,进而形成各民族对统一国家的认可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共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现实省情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文化交融多民族聚居:全省总人口562.6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4.3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6.98%,少数民族成分达54种之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以上,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其中有6个在青海。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比重最大的省份。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齐全,寺观教堂遍布全省各地,世居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较深、较广。青海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发祥地,对其他藏区的宗教活动具有特殊影响。目前,全省拥有信教群众292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宗教活动场所2200多座(所),教职人员4.9万人。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地理多元——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民族多元——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宗教多元——佛、伊、基、天、道、民•文化多元——汉羌、汉藏、鲜卑、农耕、游牧、移民、河湟、昆仑、江河源、格萨尔、热贡………(一)历史必要性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间和民族内部间政治上相互依存和经济文化上互通有无的关系格局,组成了青海民族团结共融的历史文化生态。1、历史发展的主线:和好相处、共同进步河西走廊河湟民族走廊藏彝走廊•两汉时期——羌汉互动•三国魏晋南北朝——吐谷浑(代表鲜卑民族)与其他民族互动•隋朝——将民族互动引向良性发展轨道•唐朝——吐蕃与其他民族互动•宋朝——吐蕃人(口角厮口罗青唐政权)与中原汉人互动•元明时期——六个世居民族形成并展开互动•清朝——统治者民族偏见政策下的民族互动•民国时期——马麒统治时期与马步芳统治时期的民族互动•新中国成立——各民族互动翻开新的一页藏传佛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汉文化圈回、撒藏、蒙、土汉西部、北部草原游牧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结合;重来世、轻现世吸收了商业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精髓,主张两世幸福观传承了中原儒释道文化,又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2、历史教训•历史上的统治阶级由于其阶级本质和时代局限,往往采取民族歧视和打压政策,其遗留下来的民族猜疑和隔阂,很难在短期内消除,现实的民族关系很难排除“历史的干扰”。(二)现实必要性☞多民族国家内部治理整合的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我省蓬勃开展,为今天同心同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撑。但当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14”事件、“7·5”事件以及藏区自焚等一系列涉稳事件的发生,特别是藏区部分青少年和学生的参与,为我们在新时期如何切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从而加强多民族国家内部治理整合敲响了警钟。•2008年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我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于2010年2月起实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2010年我省下发《关于在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培育各民族社会价值认同的现实需要通过社会与学校等领域展开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旨在增进“多元”体的沟通、交流,在充分尊重文化差异、民族个性基础上,增进社会共识和价值认同,在宪法原则下,行使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实现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契合与升华,让“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在自省和内化基础上,成为各民族的共同价值目标。民族团结进步意识출처:정보통신부자료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稳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国家意识中华民族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毛泽东:“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邓小平:“各族人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江泽民:“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胡锦涛:“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习近平:“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现实需要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就必须把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作为重要任务,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扩大公共服务为保障,以推进文化繁荣为纽带,以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为支撑,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普惠民生、和谐美好新家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谐的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积极建设、积极推进;和谐的民族关系,也绝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不断巩固、不断发展。各民族心智的建设,始终是示范区建设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二、当前影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因素(一)教育现状☞社会领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领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总体评价☞(二)影响因素生态地位特殊: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高原生态屏障。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青海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我省是除西藏以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全国藏区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我省藏区面积69.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7%,占全国藏区总面积的31.7%;全省总人口562.67万人,青海藏区人口202.0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5.9%,占全国藏区总人口的23%(西藏人口占全国藏区总人口的34.5%),其中,藏族人口占全国藏区藏族总人口的16.9%,全省近80%的藏族人口分布在占全省面积97.2%的6个州、33个县。•区位战略的复杂性:•青海和西藏唇齿相依,一方面青海藏区与西藏相壤,西藏社会的特点在青海一应俱全,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民族和宗教信仰、共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制度传承,使得这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特殊经济文化圈。另一方面,青海藏区东部与内地毗邻,处于汉藏文化的交汇地带,青海藏区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祖国内地与新疆、西藏及甘川藏区的重要纽带。青海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内地和西藏,历代中央政府一贯采取“安藏必先安青”的策略。不利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恶劣•交通讯息的闭塞•宗教气息的浓厚•科学文化基础的薄弱•现代文明意识的淡薄☞从经济层面看:发展差距拉大利益诉求多元民族交流频繁民族意识凸显体制转型渐成既讲竞争又讲互利☞从政治层面看:境外渗透复杂民族团结受到挑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偏见两种“民族主义”极易产生民族离散心理☞从文化层面看:•基于各民族特点和文化差异的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在政府层面抑或民间层面,还未能有效地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生态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效能;•迄今尚未探索出立足于各民族深厚的文化根脉、以民族草根文化“和合”元素为基点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偏低状况尚未改变,致使民族地区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体竞争力差,影响民族团结稳定。☞从认知层面看:•在各种形式的宣传过程中,受众群体并没有触及思想深处的改变,停留在政府主导层面,民间层面不以为然;•很难摆脱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定格于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的思维与实践定式,其收效只能是“集体无意识”;•真正做到国家主导的政治层面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基于民族理解的社会层面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需要社会每一成员的共同担当。☞从教育层面看:•从教育方式来看,当前受制于非常态化的教育模式,至于量体裁衣、回归对不同受众对象的人本关怀,更无从谈起。时下的扎堆式教育、应急式教育、说教式教育、维稳式教育等,欲速则不达,成效难尽人意;•从教育惯性来看,在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以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服从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长远利益或全局利益时,存在“一刀切”、“两边倒”倾向。☞从管理层面看:•个别管理和政策的缺失,使少数民族成员产生不公正感和逆反心理,从而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弱化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三、几点体会(一)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思想引领,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价值认同(二)寻求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间的契合点,优化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文环境(三)走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治”囹圄,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理解和民间体认(四)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回归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本关怀思考题:•如何认识我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育化功能?谢谢社会领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思想引领☞☞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典型引领☞☞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社会引领☞•各级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使各民族“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宗教界僧俗群众守法持戒、抵御分裂的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加强各级党政干部民族政策理论的培训;•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和党的民族政策,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成为“一次爱国主义传统的大弘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赞歌”。☞•在全省、各州(市、地)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重大典型给予表彰,形成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的激励机制;•对2009年受到国务院表彰和2010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30名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掀起了知典型、颂典型、学典型的热潮。☞•将维护少数民族切身利益作为开展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问题;•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从解决各族群众最现实、最关注、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各族人民,在得实惠中增强各民族对团结进步的认同感。☞•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育人环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寓教于乐。☞总体评价•现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思路,是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旨在消除历史遗留的各族别之间难以和睦共求繁荣的局面,从而最有力地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而确定的;•这一思路将“平等、友爱、互助、团结”的政治教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保障的法制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教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专政式教育相结合,主流认知建立在政治层面;•在民族交往不断生活化、民族工作不断社会化的背景下,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与自省。☞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