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健康宋晓明xiaomingsong@bjmu.edu.cn新公卫楼709;82801522水体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热污染增加水中化学反应速度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对鱼类的影响:导致水域中原有鱼类的种群改变影响藻类生长增加水体中悬浮物的沉降速度水温升高可加快水分蒸发而增大失水量放射性污染水体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汞与甲基汞酚类化合物砷氰化物多氯联苯水俣病(Minamatadisease)汞与甲基汞污染源及接触机会天然本底,较低,河水、湖水一般不超过1.0μg/L汞污染:工业废水及含汞农药的使用汞的存在形式:结合于悬浮颗粒物上,然后慢慢地沉积于底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二甲基汞在酸性条件下可分解成可溶于水的甲基汞,又从底泥回到水中水产品中的汞主要以甲基汞的形式存在。生物对甲基汞具有浓缩作用,水生食物链的生物浓缩作用远高于陆生生物汞与甲基汞健康危害脑组织:慢性汞中毒,神经系统的症状典型的症状为Hunter-Russell症候群,即运动失调、语言障碍、视野缩小,同时有听力障碍、感觉障碍和精神症状消化道:不易吸收生殖毒性:汞:用汞治疗患梅毒的妇女后,发现频发的流产而提出的日本水俣病事件,美国墨西哥州婴儿的甲基汞中毒和伊拉克的甲基汞中毒事件,均证明甲基汞可通过胎盘影响后代汞与甲基汞发病机理甲基汞可与红细胞膜脂类结合而侵入红细胞,继而与血红蛋白的巯基结合可通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汞与甲基汞我国第二松花江流域,1958年以来大量排放含汞废水,致使江中鱼类体内富集了相当量的汞或甲基汞。沿江渔民大量食用被汞污染的鱼类,出现了少数慢性轻度甲基汞中毒的病人和相当数量的带汞状态者。经过10余年的深入调查,发现部分渔民有疑似甲基汞中毒的症状和体征汞与甲基汞慢性甲基汞中毒的诊断我国《水体污染慢性甲基汞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6989-86)指出,根据水体污染水平、食用被污染的鱼贝类食物的历史、体内汞蓄积状况、以及临床表现和化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作出诊断①甲基汞吸收:头发中总汞值超过10μg/g,其中甲基汞值大于5μg/g者②观察对象:在汞吸收基础上,出现下列3项体征中的1-2项阳性体征者即为观察对象。3项体征:a.四肢周围型(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b.向心性视野缩小15-30度;c.高频部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11-30分贝③慢性汞中毒:在汞吸收基础上,具有下列3项体征者,可诊断为慢性甲基汞中毒。a.四肢周围型(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b.向心性视野缩小15-30度,或颞侧月牙状缺损到30度者;c.高频部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11-30分贝;d.具有上述三项体征,但发汞低于10μg/g以下时,可做驱汞试验,驱汞后尿中总汞值超过20μg/L,其中甲基汞超过10μg/L,方可诊断汞与甲基汞《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标准限值:总汞范围为0.00005~0.001mg/L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甲基汞不得超过1.0x10-6mg/L酚类化合物理化特性是指芳香烃中苯环上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根据苯环上羟基数目分为一元酚、二元酚、三元酚等,含两个以上羟基的酚类称为多元酚酚类中能与水蒸气一起挥发(沸点在230℃以下)的称挥发酚。不能同水蒸气一起挥发的称不挥发酚均有特殊臭味,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乙醇等多种溶剂酚类化合物污染来源工业废水中酚含量可达1500~5000mg/L。主要来自炼焦、炼油、制取煤气、造纸及用酚作为原料的工业企业酚类化合物还广泛用于消毒、灭螺、除锈、防腐等,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均可进入水体生活污水中的酚含量约0.1~1mg/L酚类化合物急性健康危害使蛋白质变性、沉淀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腐蚀作用,可损害肝肾功能表现为大量出汗、肺水肿、吞咽困难及造血器官损害、组织坏死、虚脱甚至死亡进入水体中的酚可经皮肤和胃肠道吸收,其中大部分在肝脏氧化成苯二酚、苯三酚,并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而失去毒性,然后随尿液排出,使尿呈棕黑色(酚尿)酚类化合物慢性健康危害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五氯酚可干扰机体甲状腺素的正常功能,但对雌激素和睾酮功能的影响不明显人群调查资料显示其对妇女正常内分泌功能有干扰作用,从而影响子女的生长发育机理通过模仿天然激素与胞质中的激素受体结合组成复合物,继而产生类似天然激素样作用与天然激素竞争血浆激素结合蛋白,增强天然激素的作用,并可通过影响天然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而产生增强或拮抗天然激素的作用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其他危害使水的感官性状明显恶化,产生异臭和异味使鱼贝类水产品带有异臭异味,降低其经济和食用价值水中的酚超过一定浓度时可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高浓度的酚(特别是多元酚)能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酚类化合物环境标准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不得超过0.002mg/L在地面水中不得超过0.01mg/L农田灌溉用水中酚含量应低于1mg/L多氯联苯(PCBs)理化特性是由一些氯置换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而形成的一类含氯有机化合物易溶于脂质其化学稳定性随氯原子数的增加而增高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绝缘、耐热及不易燃烧等优良性能多氯联苯(PCBs)污染来源主要随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进入水体由于其低溶解性、高稳定性和半挥发性等使得其能够作远程迁移,从而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目前世界各地的海水、河水、水底质、水生生物及土壤和大气中都发现有PCBs的污染。从北极的海豹到南极的海鸟蛋以及从美国、日本和瑞典等许多国家的人乳中均检测出了PCBs多氯联苯(PCBs)急性健康危害中毒,主要表现为皮疹、色素沉着、眼睑浮肿、眼分泌物增多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严重者可发生肝损害,出现黄疸、肝昏迷甚至死亡可影响胎儿,出现胎儿死亡,新生儿体重减轻,皮肤颜色异常,眼分泌物增多等最典型例子是1968年发生在日本的“米糠油中毒事件”和1979年发生在我国台湾彰化县的“油症事件”多氯联苯(PCBs)慢性健康危害典型的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环境雌激素样化学污染物,具有拮抗雄激素睾酮的作用,能干扰和破坏体内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代谢平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PCBs列为“人类可能的致癌物质”多项研究证实PCBs可使动物发生癌前病变或癌变,亦有研究资料表明,人群职业性暴露PCBs与乳腺癌的发生以及肝癌、胆囊癌、胆管癌的死亡率可能有关联多氯联苯(PCBs)其他危害对水生生物如藻类、鱼虾贝类均有较大毒性水中浓度在0.1μg/L时,幼虾48小时内全部死亡水中浓度在2.4~4.3μg/L时,17~53天内能杀死成虾多氯联苯(PCBs)环境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限值为2.0×10-5mg/L水体生物性污染的危害最常见的进入水体的病原体细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人类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腺病毒等寄生虫:如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兰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蛔虫及血吸虫等其它:包括沙眼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水体生物性污染的危害介水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2012年(2012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951478例,死亡17315人,报告发病率为515.94/10万,死亡率为1.29/10万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水体生物性污染的危害介水传染病流行特点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水体生物性污染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浮于水面可影响水的感观性状,使水质出现异臭异味藻类产生的粘液可粘附于水生动物的腮上,影响其呼吸,导致水生动物窒息死亡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在细菌分解过程中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引起鱼、贝类及其它水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水体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太湖流域每年因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约为50亿元左右水环境标准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六类三级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卫生标准、水环境基础标准(含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水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系列标准如《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1993)等组成水环境功能区划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一项国家标准,由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于2002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全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制订原则防止通过地表水传播疾病防止通过地表水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远期危害保证地表水感官性状良好保证地表水自净过程能正常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指标及制订依据水温:任何人为扰乱水环境温度都视为对水环境的物理污染。本项统一规定为周平均最大升温≤1℃,周平均最大温降≤2℃pH值:规定pH值为6~9五日生化需氧量:各主要河流清洁断面生化需氧量一般都在3mg/L以下,属优质水源,而超过10mg/L则表明水源已受污染《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指标及制订依据溶解氧:粪大肠菌群:是标准中唯一的微生物学指标,表征水体受病原体污染的程度有害物质:列出了80项有害物质的最高限量值水体卫生防护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污染源头预防废(污)水的合理处理和利用工业废水:采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进行处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方能排入水体;在合适的自然条件下,可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生产;中水回用医院污水:重点是消毒水体污染的调查污染源调查了解本地区工业企业的总体布局及企业的生产和废水排放情况水体污染的调查基础调查、监测性调查、专题调查和应急性调查水体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水体污染的监测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追溯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途径,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预测水污染的发展态势判断水污染对环境生态和人群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为制订有关法规、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江河水系的监测湖泊、水库的监测海域的监测地下水的监测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事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