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科技革命与世界产业布局地理大发现与产业分布的变化(1)结束了新旧大陆间的相互隔绝,把世界连成一个统一整体,出现世界联动;(2)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开辟了新的来源;(3)是新旧大陆农畜产品种类得以相互交流,引起世界产业分布的变化;(4)使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很大变化,逐步从地中海移向大西洋沿岸。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机器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工业生产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式到机器大生产式的转变。(2)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美等国,主要以电磁学的理论研究为基础,表现为电能的广泛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站、高压输电的发明以及无线电波通信的实现。形成西欧与美国两大工业带。(3)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在二战以后,在微观粒子运动理论的基础上,电子技术异军突起,原子能的利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也更为蓬勃,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紧密地结合,形成了始于美国,后发展西欧、日本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此次革命突出的成果就是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导致众多新兴生产门类的涌现。是一场脑力革命;是知识、信息的革命;是多学科、跨领域的革命。主要展现在七大领域:电子、生物、光电、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开发、空间开发技术。创新地理学严格地讲,创新不是一个新概念,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创新地理学不是指地理学的创新,它是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构建的一门新的地理分支学科。创新地理学的提出是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在地理学思想中的体现,也是对地理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以地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创新地理学将对创新的地域空间分布及组合规律、发展趋势及演变规律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的内容:(1)创新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创新活动对区域产业的影响(3)创新活动对城市与区域的影响(4)创新体系空间格局及创新的空间扩散与转移(5)创新活动与创新环境世界产业结构变化A.动因(1)科技革命推动(2)社会需求层次提升的牵引(3)产业政策宏观调控(4)国际竞争加剧产业结构演进理论(1)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汇总各产业之间存在收入差异,劳动力倾向于流向收入高的产业。B.趋势(1)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明显(2)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3)全球化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正在逐渐形成(4)跨国公司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2(2)库兹涅茨法则:A.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农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B.工业部门国民收入比重上升,工业劳动力不中大体不变;C.服务部门劳动力比重上升,国民收入比重大体不变。(3)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呈下降趋势)(4)雁行形态说: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发展按照“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交替发展。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世界人口增长阶段(1)缓慢增长阶段: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770年,人口仅有8亿左右。原因是由于高死亡率和阶段性的饥荒、战争。(2)加速增长阶段: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在欧洲兴起以后,世界生产力得以高速向前跃进。从1770年到1950年,人口由8亿增长到25.2亿。(3)迅猛增长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人口增长称为“人口爆炸”。从1950年到1980年,世界人口从25.2亿增长到44.5亿。(4)增长减速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意识到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社会、环境造成的压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是由于基数庞大,每年增长人口依旧较多。人力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具有推动社会发展,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称。它必须包含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性:生物特性、社会性、主观能动性、可再生性、个体时效性、资本特性。目前,全球人力资源总量约为23亿人。人力资源的衡量人力资源衡量指标:HDI(有预期寿命、教育获得量的高低和生活水平构成)。人力资源发达国家:HDI在0.93以上。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挪威、德国、澳大利亚;人力资源中等发达国家:HDI在0.8以上。韩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奥地利;人力资源欠发达国家:HDI在0.8以下。墨西哥、菲律宾、巴西、印度。世界人力资源的流动只受过初等教育的移民,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数量都很少,700万移民中只有50万(约占7%);占最大比例的主要来自北美及中美墨西哥等过收到过中等教育的移民;收到过高等教育的移民比重排在第二位,其中亚洲移民占很大比重。世界农业生产与贸易格局小麦→世界的粮食世界小麦种植主要集中在北纬25°-55°和南纬25°-40°的温带地区。小麦种植分布在“五大地带”:第一个地带:西起西欧平原,经中欧平原、东欧平原南部至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第二个地带:西起地中海沿岸,向东经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恒河平原;第三个地带:北起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第四个地带:北美洲中部的大平原,自加拿大中南部至美国中部;第五个地带:包括南非、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和东南部、新西兰的坎特伯里平原以及南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呈现一个不连续的生产地带。3水稻→亚洲的粮食水稻是世界近50%人口的主食,特别是亚洲居民的主粮,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90%以上。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温带以及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美洲和地中海沿岸也有一定的生产。玉米世界玉米生产有三大“黄金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占世界总量的2/5,被称为“世界谷仓”;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东平原及四川盆地;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塞尔维亚直到罗马尼亚。欧盟成立的过程欧洲一体化进程呈现出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由西中欧向东欧逐步推进的态势。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策划始于1950年的舒曼计划。◆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巴黎条约》;◆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把经济一体化措施从“煤钢”扩展到了所有经济部门;◆1967年1月,欧洲共同体成立。欧共体的数次扩展◆1973年1月,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盟的成立及壮大◆1991年12月,欧共体在荷兰举行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月,《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欧盟;◆1995年1月,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欧盟欧元诞生◆2002年3月1日以后,欧元成为欧元区12国(除了英国、丹麦、瑞典)唯一法定货币。欧盟新一轮扩大◆2004年5月,欧盟新增10个成员国: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匈牙利、马耳他、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2007年扩大为27国◆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的产业布局变化4法国为什么是发达的工农业国?法国是一个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农业在法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法国也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法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多种经营。由于草地面积较大、气候温和以及饲料供给充足,法国的牛肉、奶类不仅可以自足还可以有出口。法国种植业以谷物生产为主,种植面积约占耕地50%。甜菜是法国优势经济作物之一。法国比较重视马铃薯生产。山区和中央高原为养牛、养羊业畜牧区;小麦主要产于巴黎盆地和加龙河流域、罗纳河流域;玉米分布在布列塔尼、诺曼底、阿基坦盆地。法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法国的农业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法国农业一体化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向一体化,即农业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相结合,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工业;二是横向一体化,即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二战之后,法国采取发展农业的主要政策措施:①土地集中政策②农业信贷政策③价格干预政策④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工作美国阳光地带转移范围所谓“阳光地带”,是指美国37度以南的地区,包括15个州。从这个范围可以看出,“阳光地带”不仅包括美国的南部区,还包括西部一些州。因此:南部“阳光地带”又称为西部、南部“阳光地带”。原因从南部来看:(1)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丰富的农林原料,如棉花、烟草、食物等。(3)地价底,劳动力工资水平地,生产成本底。(4)气候条件好。从北部来看,也有一系列问题:(1)人口过密、交通堵塞(2)污染严重、资源短缺(3)劳动力价格高,生产成本高(4)部分行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竞争力弱阳光地带的工业布局(1)石油天然气工业(2)军事工业,特别是核武器、航空空间工业日本太平洋工业带(为什么会形成,包含什么产业)包括“三湾一海北九州”五大工业区;从鹿岛——北九州(长达1000km)①东京湾——京滨工业区②伊势湾——中京工业区③大阪湾——阪神工业区④濑户内海——濑户内海工业区⑤北九州——北九州工业区5形成的原因(1)日本工业发展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靠从外国进口,而产品又大部分销往国外市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考虑工业布局的出发点。(2)利用岛国条件的优越性。(3)集中发展重化学工业的政策,使纺织工业比重下降。(4)日本三大都市圈——首都圈、阪神圈、中京圈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5)日本政府优先向这些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基础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等,为投资建厂提供了方便条件。澳大利亚的经济双重性澳大利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双重性。它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具有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在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GDP7730亿美元,人均GDP37,300美元)②国民经济被大垄断资本主义控制③工业发展速度很快,已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④具有成熟的经济结构(2.8:31.9:65.3)⑤向其它大洋州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表现在:①外资在澳大利亚中的经济作用和地位与发展中国家有相似之处。②对外贸易商品的构成上具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特点。③工业部门的结构仍具有落后性和畸形性。④生产地区分布不平衡。俄罗斯的疆域形成过程,产业分布演变(为什么,遇到什么困难等)形成过程公元9世纪,以基辅为中心——基辅罗斯大公国公元15世纪末,以莫斯科为中心——莫斯科公国公元16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大规模领土扩张公元9世纪末期,俄罗斯殖民帝国——2280多万km2产业分布演变西亚6地理位置[陆上]:地处东半球大陆中心——控制着东半球以至世界东西、南北间重要通道[海上]:四周濒临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里海、黑海,有“三洲五海”之称,另外还有四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三湾(亚丁湾、阿曼湾、波斯湾)、一运河(苏伊士运河),在世界航运上均居重要地位。★“三洲五海”之地: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五海”是指: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石油1.西亚石油储、产、销在世界的地位:①储量:1992年探明可采储量902亿吨,占世界2/3②特点:(1)油田规模非常大。储量大于7、6亿的超大型油田世界29个,西亚占22个(2)地质条件好(3)油质好(4)运输方便(5)气候条件好2.生产(产量)下降原因:①西亚国家为保护本国资源及保价,限制开采量②油价上涨后西方一些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原油进口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需求量减少3.西亚七大产油区3.世界最大原油输出地重要石油输出港:①哈尔克岛港(伊朗)——世界最大石油输出港②拉斯坦努拉(沙特)——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港③艾哈迈迪港、朱拜勒、阿巴丹4.炼油工业分布:拉斯坦努拉、艾哈迈迪港、阿巴丹、德黑兰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