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句成段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小学(高)适用区域上海学生姓名(教案)教学内容排列顺序的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的转换顺序,总分的顺序、方位顺序。1、错乱的句子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2、能从错乱的句子中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3、根据这段话的特点,能找出一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可以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4、能从错乱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地点的词,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可以按地点的转换顺序排列句子。排列顺序的方法:1、粗读知大意。2、细读找顺序。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3、精读巧排列。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4、朗读细审定。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它排列方法?排列顺序的技巧:排列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准第一句话。1、写事的文章,第一句往往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2、写人的文章,第一句往往有对人物特点的概括;3、写景、写物的文章,第一句往往点明这样景、物所在的地点,或对这景、物特的点来个总起。例1、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大蜻蜓亮晶晶的两只眼睛,像小玻璃球,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动,非常漂亮。()我和姐姐发现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一捏,把它捉住了。()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马上把它放了。解析:我们知道它写了这样一件事:“我”抓住了一只蜻蜓,姐姐说它是益虫,“我”马上把它放了。应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排列:发现蜻蜓→观察蜻蜓→抓住蜻蜓→姐姐让放蜻蜓→放走蜻蜓。例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从那天起,妈妈发愤读书了。()我去问妈妈,她说:“从今天开始,妈妈也要当学生参加学习了。”()考试的日期快到了,妈妈对学习抓得更紧了,睡得更晚了。()难道妈妈也要学习吗?我感到很奇怪,心中涌起了一个问号。()一天,我发现妈妈的桌子上多了一叠课本和作业本。()过了些日子,妈妈终于领到了一张毕业证。解析:写了这样一件事:妈妈当了学生发愤读书,领到了毕业证。这六句话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一天→从那天起一考试的日期快到了→过了些日子。写“一天”的共有三句话,是按看到(妈妈桌子上多了一叠课本和作业本)→想到(妈妈也要学习吗)→听到(妈妈也要当学生参加学习了)的顺序写的,这三句话交代了妈妈要学习,接着两句话写妈妈发愤学习,最后一句话写妈妈领到了毕业证。例3、按地点转换顺序排列。()远远望去,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溪水慢慢地流着。()这里的空气多么新鲜!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蓝蓝的天空飘着一片片白云。()不远处还有一片绿色的竹林,竹林边开放着一朵朵火红的野花。()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我可爱的家乡。解析:这是描写家乡的风景,赞美家乡的美丽的一段文字。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视角是在不断变化的:天空白云——远望小溪——近处的竹林野花——总写——揭示描写的是家乡。地点视角的转换是排序的基础。例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二十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废,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他十四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十小时,从不间断。()1932年二十二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从十九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二十五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解析:围绕中心句“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按照14岁至25岁的时间顺序,叙述了华罗庚的成功经历。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例5、按地点转换顺序排列。()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田野的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飘向远方。()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头报告丰收的喜讯。例6、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古时候,有位将军得到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好弓。()那美丽的图案,看上去非常精美。()将军高兴极了,想试一下弓。()于是,它请人在弓上雕刻了各式各样的花纹。()他用力一拉,没想到,弓断了。()他很珍惜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例7、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例8、()我们站在海滩上静静地等着.()啊,太阳升起来了.()上个星期五,我们一家人来到海滩看日出.()过了一会儿,太阳象个大火球,一下子跳出了海面.()渐渐地,东方开始发白了,还出现了一些红霞.()我们来到海滩的时候,天空还是灰蒙蒙的.例9、()如果书是借来的,就把重要的内容摘记下来。()达尔文曾风趣地说:“这里面的知识,足够我一生使用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学习,一直到去世。()这样的笔记本,保存了一大柜子,还有三四十个大纸夹,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资料。()达尔文读书非常认真,对不理解的内容,绝不放过一点。()达尔文到了晚年,身体很不好,经常生病。例10、()每当春暖花开或果实累累的季节,小鸟经常飞到村庄里来。()当地的村民就把它称作礼鸟。()投下的东西不是香气扑鼻的花,就是清甜可口的野果。()非洲某地,有一种十分讨人喜爱的小鸟。()将衔着的东西丢到人们的身上或投到屋里。例11、()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当时,他还没有那么多钱买本子。()陈毅5岁就开始练习毛笔字,上小学后,每天还要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便用毛笔蘸着米汤在黄纸上写,晾干后,字迹没有了,第二天再写。()后来,连最便宜的黄纸也买不起了,他就到池塘边沙地上练字。()他天天写,天天练,一个学期过去了,那盒黄纸比原来重了半斤。()由于他天天练习,陈毅元帅的毛笔字写得又漂亮,又有劲。例12、()我和小朋友站在枣树下,抬头望着这些大红枣,仿佛已经吃到嘴里,那么甜,那么脆,真好吃。()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枣花。()我们忍不住爬上房去打枣,妈妈不让我上房,我只好在下面拾枣。()夏天,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很大很大的红枣,树上好像挂满了小灯笼似的。()我们院里有一棵枣树,那是一棵古老而又高大的枣树。()这枣树不知道是谁种的,我嘴里吃着又天又脆的枣,心里十分感动种枣树的人。()他们在树上摇来晃去,枣好像凉雹似的打在我的头上。()为了吃枣,我只得抱着头去拾枣,不一会儿就拾了一篮子。例13、()国王很高兴,就叫仆人牵来一匹马,送给了那个农民。()国王猜透了财主的黑心,只送给他一只大南瓜。财主气死了。()在一个农民的菜园里,长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南瓜,农民把大南瓜送给了国王。()这件事被一个财主知道了,他很羡慕。()财主也送了一匹好马给国王,想得到国王更多的礼物。例14、()一早醒来,啊!地上,树上,房子上一片积雪,成了白色的世界。()渐渐地雨停了,雪花越下越大。()傍晚,天气突然冷起来,天空中布满乌云。()当人们进入梦乡时,雪花还在纷纷扬扬地飘着。()不一会儿,小雨夹着雪花一同飘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