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1.《劝学》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来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言说自己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师说》中“__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5.《赤壁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侧面描绘其友人箫声的凄婉。6.《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一尊还酹江月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第二节文化常识从2015年开始,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对文言实词的专门考查,转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这就为学生指出了备考方向。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到称谓官职、天文历法、风俗礼仪等方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分门别类地积累记忆。古代文化常识题是2014年大纲卷新出现的题型,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开始采用,并沿用至今。随着2017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古代文化的传承将会越来越受重视,考查学生阅读涉猎面和综合素养的题型将会越来越受到推崇。1.(2017·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称谓礼俗官职B考题示例考题示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5年全国卷Ⅰ)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D科举官职称谓考题示例5.(2015年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称谓宗法建筑“嫡长子”C一、姓名和称谓二、官职和科举三、地理常识四、宗法和礼俗五、服饰和器物六、历法和刑法七、古代音乐八、古籍注释体例九、建筑等包括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分类串记法[示例]串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察举制、征辟制。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长官(多为郡守)在他们各自管辖的地区内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征辟,主要包括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征辟一般对被辟除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朝廷选择贤能、有见识的官员任命为所在州郡的“中正”官。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品”就是等第,分为九等,主要依据士人的家世资历和德才来评定。(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童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乡试,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举后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统称“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又被称为鼎元。二甲若干名,统名“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任、拜、除、征→迁、擢、拔→调、出、徙→罢、贬、左迁授官职→提升官职→调动官职→免降官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怎样备考做好积累从课本中积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从考题中积累一、从课本中积累称谓1晋侯、秦伯围郑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人的敬称。(必修一)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廉颇蔺相如列传》文化常识1、赵惠文王谥号。爱民好与曰惠,忠信接礼曰文。2、九宾礼3、御史上大夫4、寿5、右6、亲戚先秦时期,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开始,变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向人进酒或献礼。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7、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苏武传》文化常识1、兄弟并为郎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3、厚赂单于8、女弟4、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5、独阏氏子弟在6、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7、从祠河东后土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赂,赠送礼物。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假吏,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斥候,侦察兵。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徙,此处为流放。在调职的意义上,“徙”表示一般的调职。后土,相对皇天而言,指地神。指妹妹。1、太学2、五经3、六艺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4、孝廉5、公府6、公车7、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出,离开(朝廷)。国王,指河间王刘政。国,可指国家,可指国都京城,也指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食邑。9、下车视事乞骸骨指官吏初到任。官员到职工作。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张衡传》文化常识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2014全国大纲卷《新唐书•韦凑传》庙号,常用“祖”字、“宗”字。昭穆,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昭穆,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泛指居尊位或官位。三、从考题中积累5.(2015年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即学即练及二轮专题检测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