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朝的中央集权的发展唐中期的节度使制度北宋的中央集权元朝的省制第三课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矛盾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君与相之间的矛盾,即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增加君权一、汉朝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1)王国问题的由来:汉朝成立后,刘邦分封同姓王,拱卫朝廷。后来王国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朝廷。2)解决汉景帝:七国之乱、削藩汉武帝:推恩令“推恩令”内容:结果:汉武帝刘彻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二、唐朝的节度使制度①唐太宗:②唐肃宗:③唐玄宗:将全国划为10道,作为监察区监察地方道演变为行政区,形成道、州、县三级制为了加强边防,设立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削弱节度使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经济上控制财政,军事上有强悍武力。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表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安史之乱三、宋朝1.军事上;2.行政上;3.财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影响②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将军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四、元朝:行省制度1)内容①除河北、山西、山东(腹里)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省②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③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由中央节制④行省下设路、府、州、县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司(少数民族首领担任,世袭)2)影响: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加强中央集权2、唐安史之乱后集权严重削弱3、北宋初年集权得到加强4、元朝加强中央集权趋势:削弱地方权利,强化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争权斗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