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园林与风景建设第一节概说一、发展概况:1、汉以前以帝王猎苑囿为主,建有种植、生产、狩猎、游览等功能。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时期,是山水园林风格的奠基时期。3、唐代是风景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开池堆山,宫室苑囿的规模和大。4、两宋造园活动更为普及,已及地方城市和一般士庶。以水景、花木见长。。5、明清是我国古代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第二节明清皇家苑囿明清皇家苑囿特点:–功能上分为居住接见的宫室部分和供游乐的园林两大部分;–造景思想: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建筑及布局相对宫廷建筑要活泼、自由,但和官僚私园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在具体造景方面,多利用地形变化,适当点缀山石;花木布置方式多做群植、成林布置;利用地形起伏,组织水景。北海静心斋颐和园苏州街承德避暑山庄金山(仿镇江金山)个园颐和园佛香阁一、北京明、清三海紧靠宫城,是帝王游戏、居住、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其布局以池岛为中心,周围环以若干建筑。琼华岛上的白塔为全园的构图中心。北海周边布局了许多小空间的园林景点,与北海的大空间形成强烈反差。白塔,视野开阔团城与琼华岛相映成趣小景点幽曲封闭,与开阔的北海形成对比u北京明、清三海琼岛远望景山北望五龙亭北海静心斋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依据地形特点,充分加以利用。园区分为平原(占1/5)和山岭(占4/5)两部分,水面较少。平原地带模仿江南名胜及名园,山岭则建小巧精致的休息游观性建筑物(亭、榭)。远借外八庙景观。淡泊敬诚殿文津阁三、清漪园(颐和园)颐和园的布局可分为四部分:–(1)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官室部分;–(2)万寿山前山部分;–(3)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4)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4000余亩,水面占3/4。此园利用万寿山一带地形加以人工改造,造成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等不同境界,水院等不同境界,是造园手法上成功之处。佛香阁的有力体量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颐和园佛香阁颐和园苏州街十七孔桥第二节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为了满足官僚地主和富商的生活享乐而建造的。基本设计手法–1、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步移景易”、“对景”–2、水面处理方面:•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池岸不易僵直,也不能太高,多用石、土等材料。–3、假山处理•石、土并用,都必须于自然山林形象相接近。借景–4、建筑处理•建筑既是观赏对象,又是休憩场所;•通常围绕山池花木布置;•体量小巧,空间流通•主要园林建筑:–厅堂: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已能眺望最好园景为首要条件。–榭与枋:临水建筑–楼阁:位于厅堂之后,可立于半山半水之间。楼多为2层,两侧有山墙。阁四面开窗,造型轻快。–亭:是休憩远眺之处,也是园景的点缀。–廊:是园林风景的导游线,也是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起到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的作用。体形宜曲宜长、随行而弯、倚势而曲。–墙:主要功能是分隔空间,或对景物其衬托遮蔽作用。–5、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以老树为难得。–“山、水、树、石、屋、路”寄畅园秉礼堂船厅(不位于池畔者)藕园水榭个园抱山楼江苏泰州乔园松吹阁拙政园曲廊怡园复廊南京熙园不系舟(舫)寄畅园东亭廊拙政园一、寄畅园选址成功,将惠山、锡山借景入园,增加园景深度,建筑在总体布局上所占比重很少,以山水为主,显得开朗、自然风光浓郁。分隔水面,加强纵深感。开阔,豁然开朗寄畅园东亭廊西山林八音涧山谷池岸处理知鱼槛侧面入口明瑟楼与涵碧山房曲溪楼清风池院中部山池云墙二、苏州留园分为四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庭院取胜,北部为田园风光,西区具山林野趣,各具特色。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突出,空间随游路呈大小、明暗、开合、高低等变化丰富。经过多重曲折的小院落涵碧山房前的水面,豁然开朗东部的小庭院冠云峰以山水为主,建筑占地较少,自然风光浓郁。园的中部面积约27亩,池水占1/3,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水面设计蜿蜒曲折,水口多,意境幽远。临水建有不同形体、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各种建筑物较集中地分布在园南面靠近住宅一侧,以便与住宅联系,其中远香堂是中部主体建筑。三、苏州拙政园从远香堂看雪香云蔚亭远香堂,倚玉轩香洲水面延伸塔影亭出口处的多重院门举例说明明清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异同点。绘图分析颐和园的布局特点和设计手法。绘图分析无锡寄畅园布局特点和设计手法。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