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XXX研究成员:XXXXXXXXXXXXXXX学校1《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的提出背景新课标实施以来,虽然教师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但是传统的语文课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上法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语文课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严重缺失!学生们因为不喜欢语文课而不喜欢语文。许多人把学科性学习之外的书籍斥之为“闲书”,认为学生读“闲书”会干扰读“正书”,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因此,教师、家长都不提倡读课外书,久而久之,课外阅读就淡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由于缺乏大量阅读,缺乏母语的积累,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自然也无从谈起,无论做试题还是写作文都成了学生非常为难的事情。没有成就感自然就更缺乏兴趣。因为语文难学、见效慢,学生们为了取得好成绩,就把精力转移到了其他学科。查找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的原因,让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兴趣,学好母语,无疑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紧迫任务。(二)课题提出的意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2者。”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汲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能查找出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并建立完善一套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激活学习的主体,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就能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佳的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就能和谐发展,也就能更好的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达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查找影响和制约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形成的教育因素,之后是控究出一套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首先是要搞清楚有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中学生语文兴趣的产生,其次是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寻找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改变目前学生厌学老师难教和学生苦教师累的语文教学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2、课题研究的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美读、入境、导想、悟文、悟理、鉴赏、迁移等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3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在美美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现行的教育机制下,通过教师自身努力,为语文学习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要通过努力,尽量广泛地影响更多的人认同我们的观点,树立大语文的思想,克服大多数人在教育上的短视行为,为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家长的态度和社会的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家长和社会都来参与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愁学生没兴趣。三、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文献研读法和经验总经法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边调研边总结。四、研究工作组织与实施(一)前期准备1、成立课题小组2、拟订研究计划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09.10——2009.12)实施阶段(2010.1——2010.6)总结阶段(2010.7——2010.8)3、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研究方向及分工。经过广泛调查、查阅资料,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和研究人员的特点,4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从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学校创设的语文学习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和制给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二)从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改变课棠教学方法、开展课外阅读和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究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姓名职务、职称课题组内具体分工张建广中学一级全面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刘艳芳中学二级负责调查影响和制约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倪福保中学一级负责探究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2)实施阶段①课题组成员各自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目标。②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寻找影响其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③课题组内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评比,并积极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题组内的成员互相听课,定期开会,交流研究进展和心得,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困惑,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勇于优化课堂模式,大胆质疑传统教学,努力改变学校的语文教学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努力探究出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5(3)总结阶段①反馈评价,总结实践经验,进行小范围的经验推广。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接受总课题组的评估和验收。五、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一、前期调查。为了了解我校教师语文教学的能力、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兴趣产生的因素和原因,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模式,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我们进行了“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期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学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内容:1、你喜欢语文课吗?2、你对你现在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吗?3、你喜欢你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内容吗?4、你喜欢课外阅读吗?4、你喜欢参加什么样的语文活动?5、你认为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6、你认为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7、你所在班级的语文课堂气氛怎么样?调查对象: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下表显示的是部分问题的调查结果:问卷内容学生回答很喜欢(好)喜欢(还可以)不喜欢(不好)讨厌(很不好)你喜欢语文课吗7.1%21.7%58.4%2.8%你喜欢课外阅读吗5.8%30.9%50.2%3.1%6你对自己的语文成绩满意吗10.3%33.7%52.5%3.5%你们班的语文课堂气氛好吗11.5%15.1%69.4%4.0%你渴望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吗33.7%45.3%17.2%3.8%2、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教学改革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语文学科学习的具体要求,我们对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筛选,提出了以下相应对策并予以实施:(1)加强学习,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不是有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所以课题组成员要广泛阅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我们经过研究,列出必读和选读书单,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认真阅读,并定于每周二教研活动时间开会,交流大家的阅读心得。必读书籍清单:《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选读书籍:《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余映潮、卢勤等人的著作及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2)把自己打造成魅力教师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师”。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哪里?—7—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经史典籍,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舌绽莲花,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谈吐不凡、妙趣横生,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3)把语文课堂打造成魅力课堂a、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一种愉悦的,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时可站起来质疑,突出学生主体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坚决杜绝对学生训斥性的评价,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丰富、鼓励性的评价去营造和谐的氛围。即使是批评,也要用婉转的语言。为此我们总结了和谐课堂40字以人为本,尊重差异谅解第一,理解万岁点滴帮助,润物无声真诚面对,学会感恩因势利导、精神关怀b、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换给学生我们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力求科学化民主化,既有讨论、交流,还有充分的合作。09年学校推行“四环节”教学模式改革,即“课前训练,自我展示——激趣定标,自主学习——师生质疑,合作探究——反馈检测,拓展升华”四环节教学法,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此教学模式,让学生洞知8我们语文课堂的学习环节,增强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小组合作的竞争体制,经常采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八人小组展示成果的方式,学生们自己发现、研讨、解决问题,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学习完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c、开展课前三分钟常规训练。为配合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锻炼胆量提高能力,我们在语文课前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活动,学生轮流上台展示,成语接龙、成语故事、主题演讲、小型辩论、新闻联播、美文赏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大的扩充了堂的容量,激发了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通过多种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d、开展课外阅读,将语文学习引向课外,培养学生“博闻”意识针对学生对读书的消极态度,无书读、无时间读、无目的读的情况,我们开设了课外阅读辅导与课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引”、“拉”“教”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语文学习引向更深远的方向,培养学生博闻强记的意识:“引”,即定时搞“名著推荐”和“好书读后感”活动,用教师和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收获来引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活动发现,往往是一介绍就有许多学生抢着去读这本书了。“拉”,即教师推荐他们应读和能吸引他们的名著、杂志,刚开始利用阅读课时间阅读,他们对书上瘾后,就会自觉的抽出课外时间阅读了,教师的目的就达到了。本学期,我们的学生除了语文书后推荐的名著外,还9把《读者》《小小说》《中学语文阅读》等杂志作为案边好友,并阅读了《红岩》《斑羚飞渡--沈石溪作品集》和冯骥才的一部分作品。“教”,即教师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做摘抄,写读后感,随笔等,并把所有的早读时间让出来,让学生积累阅读到的精华,提高自己文学素养。这样,学生对阅读就越来越有兴趣了。(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功,体验快乐。我们每个学期都会结合教材内容,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有时是在班级,有时是在全年级或者在全校。我们开展了辩论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软硬笔书法、名著知识竞猜等多种活动。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校领导亲自参加评委,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学生还在学生集会上进行表彰发奖,在学生中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还引导学生注重整合探究,联系其它学科学语文。例如:在教学古诗《西江月》(辛弃疾)一文时,就是这样处理课堂教学的。在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现古诗情境,学生们通过画诗、演诗、仿作诗等形式更深刻的理解了古诗、深刻感受到了诗情画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跟在后面轻唱,让他们用歌声来表现出苏轼对家乡弟弟的思念之情。在学习《卜算子咏梅》这篇课文之后,可让学生去观察盛开的梅花,然后勾画出一幅“傲梅挺立”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六、收获及成果101、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了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三点:(1)通过学习丰富教师知识积淀,提升教师自身魅力,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授课的艺术水平和课堂感染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