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实录(省优质课一等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背影》教学实录(省优质课一等奖)师:同学们,有时候写信往往比说话能更好地表达情感。作家朱自清与父亲两年没见了,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父亲的来信,这封信勾起了他对很多往事的回忆。同学们,如果朱自清要回复这一封信,他该怎么写呢?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找一找体现父子情感的词语或者细节,并用横线标记出来,时间4分钟,开始。(师板书“背影”“父”“子”,生读课文。)师:好,时间到了。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进一步体会一下自己画出的句子,然后代表朱自清给他父亲写一封回信,就写在老师刚才发给同学们的信纸上。好,现在开始。(生写信。)师:好,时间到,不管你写了多少,都要先停下笔。接下来,请同桌之间交换阅读,相互学习一下,可以修改。(生阅读并交流。)师:讨论交流的时候,同学们要敢于表达。(生继续讨论交流。)师:好,现在我们请这位同学念一念他写的信。生:爸爸,您好!谢谢您为我做了那么多。那次,您为我买橘子的过程我都看见了,您攀爬月台的背影,让我十分感动,我写这封信是希望您能原谅我。谢谢!师:能不能把信后边的内容也一起念完?生:祝您身体健康,儿子,一九二五年七月。师:很好,请坐!我们请他的同桌点评一下他写的信。生:我觉得他写得还可以,如果能把对父亲的歉疚写出来就更好了。师:哦,很好!这位同学对同桌的要求还挺高啊!其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能在独立阅读后有这样的体会和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刚才,我在观察同学们写信时,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像这位同学一样,在信中都提到了难忘的那一幕,还有父亲的背影。现在,我想继续提问这位同学,父亲的背影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文章哪个段落详细描写了父亲的背影?生:我是从课文第6自然段读到的。师:哦,很好!这段主要写了父亲做什么事情时的背影?生:这段主要写了父亲为儿子攀爬月台买橘子的事情。师:事情?请注意,刚才我们说的是儿子看到的是父亲做什么事情时的背影。再清楚表达一下可以吗?生:这段主要写了父亲为儿子攀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师:这下准确多了。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父亲的这一背影呢?生:因为作者看到这一背影时流下了眼泪。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背影,竟然让儿子流下了眼泪?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来一次深情朗读。请找到第6自然段第3行,“走到那边月台”,一起来读一读。(生集体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第4~11句。)师:好。谁来说一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背影?生:我读出了一个父亲为了给儿子买橘子很努力地爬月台的背影。师:他提到一个很关键的词——努力。这说明父亲爬月台时怎么样?生:很辛苦。生:很不容易。师:也就是说,非常艰难。(师板书“艰难”。)师:这位同学,你能告诉大家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不容易吗?生:我是从“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句看出来的。师:这位同学抓住了作者对父亲的什么描写?生:动作描写。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地方能体现父亲的艰难吗?生:父亲的背影是蹒跚的,而且父亲是一个胖子。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不仅抓住了父亲腿脚不灵便这一特点,更重要的是,他还由父亲的体型特征看出了父亲的不容易。看着父亲艰难地爬月台的背影,儿子流下的泪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生:感动。(师板书“感动”。)师:刚才同学们只从两三句话中就感受到了儿子的感动,这正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文字简朴但情深意长。大家再想一想,儿子的泪除了感动还包含什么别的感情吗?生:我从第7自然段还看出了他对父亲的思念。师:很好。这位同学从第7自然段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但是,刚到火车站时儿子有这样的感情吗?生:没有。师:文中第几段写了儿子之前的表现?生:第5自然段。师:老师给同学们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大家看一看儿子的表现。(师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第7~10句。)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老师读的内容中,找出一个表现和儿子流泪的举动正好相反的词语吗?生:“暗笑”。师:你从“暗笑”这个词看出了当时儿子对父亲有怎样的感情?生:儿子不理解父亲。师:很好,请坐。(师板书“不理解”。)师:正是父亲这一艰难的背影,让儿子发生了从不理解父亲到对父爱有所感动、有所体会的转变。同学们,再想一想,这时候的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已经足够深了吗?生:是。生:不是。师:有分歧,不要紧!我们继续读文章,以加深理解。我们先看文章第1自然段,一起读一下。(生齐读。)师:好。请同学们注意一个字——“不”。大家想一想,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辅助体会这个字。比如,他不听我的话,主动者是哪方?生:他。师:这里,儿子与父亲不相见,主动者是哪方?生:儿子。师:为什么儿子会两年之久都不去见父亲呢?这得从儿子与父亲在火车站分别后的第六年说起。当时,已经工作的儿子与父亲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产生了矛盾,于是离开家北上工作,并且有两年之久没去见自己的父亲。这时,一件事情的出现让他们之间的状况出现了转机。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生:父亲来信了。师:好,我们再看第7自然段。这封信到底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一读。(生齐读第7自然段第9句。)师:刚才,同学们有一个字没有读准。举“箸”提笔,“箸”是筷子的意思。继续读。(生齐读第7自然段第10句。)师:请注意“我读到此处”这个句子。父亲写来的信可能有很多内容,但这几句却让儿子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联系信的内容,大家想一想儿子为何会流泪。生:我觉得是因为信中的“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让儿子想起了之前父亲为他做的一切,并很后悔当初自己没能为父亲做些什么。师:儿子后悔了,儿子开始反省了,是吗?儿子是怎样反省往事的呢?我们看第7自然段前6句。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一生读。)师:刚才她有一个字没读准,家庭琐“屑”。对她刚才读的几句话,你们有怎样的理解呢?同学们可以结合注释讨论一下,前后左右交流后发表意见。(生讨论交流。)师:好,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生:结合注释,我知道了当时父亲眼见家庭衰落而情郁于中,所以遇到家庭琐事便容易发怒,结果父亲和儿子便有了不可避免的摩擦。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结合注释能得到这样的理解,真的非常棒!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词最能表现儿子已经理解父亲,大家找找看。提示一下,这个词出现过两次。生:“自然”。师:这里的“自然”是什么意思?生:应该;应该是这样;应当。师:儿子是又过了多少年才获得这样的感悟的?生:两年。师:直到这个时候,儿子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师板书“理解”。)师:现在,儿子终于理解父亲了。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之前为什么会有同学提到儿子对父亲有愧疚之情了。文章第5自然段中,哪个句子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愧疚之情?生:“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儿子的自责?生:“太聪明”。师:聪明本来是赞美人有智慧的,这里怎么会有自责的意味呢?生:我觉得,这是作者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嘲。师:很好。“聪明”这个词,在这里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反语使用的。反语,就是反过来说话,常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父亲的这一封信,让儿子回忆起了父亲那充满爱的背影,唤醒了作为儿子应该感恩并报答父亲的良知。这位同学体会出来了,大家做一下笔记。(生做笔记。)师:大家想一想,多年以后,儿子看着父亲的来信最想做的是什么?生:我觉得,儿子最想做的是再与父亲相见。师:你是从哪里获得这样的感受的?生:我是从“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两句中读出来的。师:这位同学找得很准。这两个句子很有意思,标点都是什么?生:感叹号。师:这两个句子,感叹的语气应该怎么读?是读出遗憾、失落、无奈,还是别的什么?生:我觉得要读出强烈的语气。生:我觉得要读出坚定的语气。师:好。这说明,儿子理解父亲之后是非常迫切且坚定地要去看父亲。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强烈的愿望读读看。(生读。)师:儿子最想见到的是父亲,正是父亲的背影唤醒了儿子报恩、尽孝的良知。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八年来,父亲一直用他的爱深深地关怀着儿子,但年轻的儿子并不理解,直到他看到父亲那艰难的背影,才有所体会,但理解还不够深,直到多年以后,儿子才最终全部理解父亲的付出。(师一边总结一边板书“爱”。)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板书,你们觉得什么才是父子情?谁来说说?生:我觉得,就是父亲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师:那儿子呢?生:儿子能够理解父亲。师:太好了!父亲关爱儿子,儿子理解父亲,这就是父子情。(师板书“情”。)师:纵使时间流逝,尽管家庭变故,哪怕偶尔争吵,就算暂时分别……这些都统统不能阻断父子之间的感情。看到这样的父子,我们不禁要说这真是父子情——生:深。(师板书“深”。)师:太棒了!现在,请大家把你们的感悟写到信中。老师相信,现在你们完全可以代表朱自清给父亲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了。同学们可以对前面写的信作修改。(生修改信,师点击课件播放感人的轻音乐。)师:有同学还在奋笔疾书,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由于时间关系,现在我们请一位已经写完的同学念一念他那读懂了父子深情的信。生:爸爸,您好!近来如何?您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我知道您在内心是爱我的,我也爱您!我真希望能与您见面,过去是我不对,我不理解您!这里,我想对您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儿子以前的无礼与无知。祝您身体健康!儿子,一九二五年七月。(生鼓掌。)师:从第一封信的懵懂感知到现在第二封信的深刻认识,他对课文、父亲、儿子的理解已经很到位,也很深刻。其实,这封简单的信,也寄托了我们对这篇课文的深深感动。同学们,对于这节课,我曾想过很多种结束的方式,但我最满意的还是这篇文章给我的启发: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同学们只有自己去观察和体会,才会更懂得爱。所以,老师改编了一首小诗《见或不见》,想送给大家。现在,我们一起朗读,用心体会!(屏显《见或不见》;师生伴着轻音乐合诵。)你见,或者不见\父亲就在那里,不去不离\你念,或者不念\父爱就在那里,不偏不倚\你想,或者不想\时间都在流逝,不言不语\你懂,或者不懂\父亲永远站在你的身后,不舍不弃\去父亲的怀里\或者\让父爱住进你的心里\默默\相守\时常\忆起师:同学们,父爱如此,母爱亦如此!课后,请同学们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老师相信,那些深埋于你们内心的父母的背影,也一定会让你们深深感动!让我们一起理解父母,感受世间最美的真情吧!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