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20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普查讲2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张图学透四组题讲透目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随堂普查练20第1题第3题第5题第(5)题第(6)题第2题第4题22目录课后提分练20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A组B组第20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3一张图学透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一张图学透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有无44一张图学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NA一张图学透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55一张图学透DNA一张图学透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蛋白质DNADNARNADNADNA66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也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A项错误、B项正确。解析:四组题讲透(1)(2019汇编,6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致力于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索。下列关于格里菲思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第20课第(1)题P162A.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2017江苏单科)B.不能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2016江苏单科)C.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016江苏单科)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和DNA都没有失活77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故C项错误。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热稳定性较高,加热只使其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能恢复双螺旋结构,逐渐恢复活性,故D项错误。解析:四组题讲透(1)(2019汇编,6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致力于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索。下列关于格里菲思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第20课第(1)题P162A.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2017江苏单科)B.不能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2016江苏单科)C.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016江苏单科)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和DNA都没有失活B88小提示第20课小提示P162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99(2)(2019汇编,6分)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第20课第(2)题P162A.该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2017江苏单科)B.该实验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培养基上只出现光滑型菌落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而是将肺炎双球菌置于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A项错误。艾弗里实验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培养基上出现了光滑型菌落(S型菌)和粗糙型菌落(R型菌),故B项错误。解析:1010(2)(2019汇编,6分)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第20课第(2)题P162C.艾弗里提取的DNA中掺杂有非常少的蛋白质,实验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E.格里菲思的实验是在艾弗里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艾弗里提取的DNA不纯,掺杂少量的蛋白质,所以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故C项正确。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D项错误。艾弗里的实验是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开,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E项错误。解析:C1111小提示第20课小提示P162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1212(3)(2019改编,6分)如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实验流程,第一组实验用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第二组实验用的是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理论上正确的是()第20课第(3)题P162A.第一组实验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强,沉淀物中无放射性第一组实验用35S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而蛋白质未进入,所以离心后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无放射性,故A项正确。解析:1313(3)(2019改编,6分)如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实验流程,第一组实验用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第二组实验用的是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理论上正确的是()第20课第(3)题P162B.第二组实验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无放射性第二组实验用32P标记了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为合成子代噬菌体提供原料,所以新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标记,而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无标记,离心后上清液无放射性,而沉淀物放射性很高,故B项错误。解析:1414(3)(2019改编,6分)如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实验流程,第一组实验用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第二组实验用的是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理论上正确的是()第20课第(3)题P162C.实验中噬菌体是用35S直接标记的噬菌体是寄生于细菌的病毒,需先标记细菌,再通过细菌标记噬菌体,故C项错误。解析:1515(3)(2019改编,6分)如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实验流程,第一组实验用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第二组实验用的是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理论上正确的是()第20课第(3)题P162D.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2P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蛋白质DNA特有的元素是P,蛋白质特有的元素是S,所以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DNA,故D项错误。解析:A1616第20课小积累P16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三个关注点小积累1717第20课小积累P16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三个关注点小积累1818方法便笺第20课方法便笺P162“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1919(4)(2018江苏南通模拟,2分)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20课第(4)题P163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32P只标记DNA分子,而DNA分子注入了大肠杆菌体内,所以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也有少量噬菌体的DNA分子没有注入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解析:2020(4)(2018江苏南通模拟,2分)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20课第(4)题P163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本实验结果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其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解析:C2121方法便笺第20课方法便笺P16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误差分析2222方法便笺第20课方法便笺P16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误差分析2323(5)(经典题,6分)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第20课第(5)题P163A.二者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故A项错误。两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故B项正确。两实验都可相互对照,故C项错误。两实验都没有诱发DNA突变,故D项错误。解析:B2424方法便笺第20课方法便笺P163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比较2525方法便笺第20课方法便笺P163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比较2626(6)(经典题,6分)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如表所示)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第20课第(6)题P163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C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①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②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③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④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此在实验③中,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的,其病斑类型是b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也应是b型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解析:2727小提示第20课小提示P164重组病毒产生的子代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或DNA的病毒类型。2828第20课第1题P164随堂普查练1.(多选)(2019汇编,6分)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2017全国Ⅱ)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是并不能确定该物质是什么,故A项错误。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生存,若要将其标记,需先标记细菌,故B项正确。解析:2929第20课第1题P164随堂普查练1.(多选)(2019汇编,6分)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E.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2018全国Ⅱ)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是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故C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这样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更具说服力,故D项正确。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不会感染肺炎双球菌,故E项错误。解析:BD30302.(2018河北三市联考,6分)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20课第2题P164A.曲线①表示在搅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基本上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的释放由题图可知,搅拌过程中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存活率一直为100%,说明细菌基本上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的释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解析:31312.(2018河北三市联考,6分)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20课第2题P164B.曲线②③表示噬菌体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附着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