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论1.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河南工程学院位于郑州市,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56年,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4年,两校在5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10人,其中正、副教授3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72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及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0余人,并聘有包括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100余名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院拥有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拥有128个校内实验室,1个附属教学实习工厂,164个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1125万元。建有多媒体演示室、计算中心、实习车间、体育馆、室内游泳馆、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等,为学生的技能培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学院建有现代化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3.6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483个,馆藏适用纸质图书151.1万册,中外文期刊2500种,其中经济类图书22.7万多册,工业技术类图书23.8万多册;中外文期刊2500种;电子图书42.7万册,其中“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11万种,超星电子图书16万种;拥有清华同方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资讯行中国高校财经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文渊阁四库全书数据库、金报兴图年鉴数据库、二十五史全文检索数据库等10多种电子文献数据库。电子阅览室有300多台电脑为读者查阅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提供服务。图书学科覆盖了哲学、法学、文学、语言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大学科。形成了以管理学、工学等学科文献为主,兼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等多学科、多载体、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相互补充的馆藏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河南工程学院委托我们编制《河南工程学院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接到委托书后,在进行实地勘察、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项目性质、污染特征和区域环境状况,制定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并报市环保局进行专家咨询。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和自治区环保局大纲咨询意见的指导下,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1.2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目的(1)为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通过对本项目拟建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等现状调查、监测,掌握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出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预测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排放规律,预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为项目建设和环境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2)论证项目建设在环境保护角度的可行性、合理性通过对区域环境调查和区域规划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区域选址合理性和开发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分析,论证项目在环境保护角度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3)开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开发面积大,使原有农业生态系统改变为城市生态系统,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影响并提出保护要求。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14号)(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4)《河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2月3日)1.3.2技术规范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7)《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1.3.3编制依据(1)《河南工程学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南城建学院,)(2)郑州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河南工程学院新校区总平面调整及学生公寓、食堂建造,教学楼扩建初步设计》,2002年(4《河南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委托书。1.4评价标准根据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平顶山环保局对本次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项目评价执行的的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入表1-1。表1-1评价标准一览表类别标准名称标准编号评价对象级(类)别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项目所在区域二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项目区段IV类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项目规划区2类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施工、运营废水三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施工区边界噪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施工、运营废气二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4843-2001运营产生油烟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施工期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锅炉烟气二类区Ⅱ时段1.5评价范围(1)生态: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区域及边界外100m的范围内。(2)大气:项目所在区域;(3)噪声: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地周边延伸100m的范围内(4)废水:根据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进行用水量及废水排放量预测分析,评价范围为拟建区域至排放口。1.6评价工作等级由于本项目运营后总废水最大排放量约为8211.10m3/d,主要是生活污水,废水排入Ⅳ类水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HJ/T2.1~2.3-93)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项目没有大的废气污染源,废气主要产生于锅炉的燃油废气、食堂油烟及汽车尾气,各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均小于2.5×108m3/h,故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项目是学校,没有大的噪声污染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项目占地约1600多亩,该项目主要使绿地系统减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3级。确定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其结果见表1-2。表1-2评价工作等级判别环境要素判别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引用标准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区域<4km2,没有重要珍稀物种保护地,生态环境前后变化较大3级HJ/T19-1997水环境污水排放量估算为8211.10m3/d,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地表水域规模为中小型河流,地表水水质要求为Ⅳ类三级HJ/T19-1997和HJ/T2.3-93环境空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小,等标排放量,Pi<2.5×108m3/h三级HJ/T2.2-93声环境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三级HJ/T2.4-19951.7控制与保护目标根据项目所在地周围的规划和建设状况和本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如下:在对拟建项目沿线的环境现状、环境功能要求进行调查,对拟建项目工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1、生态环境最大程度的降低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并尽快做好植被恢复措施,避免因本项目的建设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2、水环境施工期与营运期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3、大气、声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周围敏感受体,使区域声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恶化,同时保护本项目在营运期不受外界影响。4、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处置。特别是妥善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避免引起水土流失、扬尘污染等二次环境污染问题。2.河南工程学院建设项目基本概况2.1新郑市基本情况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郑州,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试点县市,中华第一古都、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河南省1989年公布的第一批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先后在新郑建都539年之久,郑韩故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居郑州、开封、洛阳等中原城市群的腹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道路运输日益繁荣,交通改革突破性进展,新郑市的干线公路、县乡公路及通村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面貌明显改观,路网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增强,已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辐射全市、联结周边省、市的公路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纵贯全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郑州环城高速、郑石高速等国家、省、郑州市的重点工程穿境而过。新郑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上,周围百公里范围有郑州、开封、许昌、洛阳、新乡等大中城市,从新郑30分钟可到省会郑州,3小时即到河北省会石家庄,交通非常便利。新郑市位于豫西山区向东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山、丘、岗和平原兼有。西部、西南部为侵蚀低山区,峡谷或谷峰相间。低山外围和西北部为山前坡洪积岗地,京广铁路以东多沙丘岗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9.1%,岗地地势起伏较大。自新密入境,经武岗、郭店、薛店、苏村郑,入中牟县三官庙,有带状岗地,长26公里,是新郑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南北分水岭。京广线以东地区,由于受古黄河水流切割,与西部岗地分离,形成南北向的条形岗地与古黄河隐流洼地相间的地形特征。京广线以东的古黄河阶地和京广线以西的双洎河、黄水河、潩水河两侧为平原。基本概况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区位交通优越,位居省会郑州、古都开封、洛阳等中原城市群的腹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新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交通发展这个中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使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道路运输日益繁荣,交通改革突破性进展,新郑市的干线公路、县乡公路及通村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面貌明显改观,路网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增强,已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辐射全市、联结周边省、市的公路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纵贯全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郑州环城高速、郑石高速等国家、省、郑州市的重点工程穿境而过。新郑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上,周围百公里范围有郑州、开封、许昌、洛阳、新乡等大中城市,从新郑30分钟可到省会郑州,3小时即到河北省会石家庄,交通非常便利。1997年,中原地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