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0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电力的开发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知道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理解其巨大的积极影响。通过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成就,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概括能力;通过阅读史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进一步培养阅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讲述发明家的故事,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阅读史料分别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成就、影响,形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认知,并学习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及阅读、分析材料的方法。通过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表,掌握利用图表法归纳梳理历史知识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和小组讲述发明家故事,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课型】新课【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分为电力的开发与应用、内燃机与交通运输两个小组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并了解发明家成长和科技发明的故事。2/10【教学方法】讲解法、史料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学媒体)自制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各位同学,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一组图片。教师在展示图片的同时解说:2017年6月7日,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支持下,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和重庆车展组委会主办的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这是继2014年重庆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以来,又一件重庆汽车发展历程中的盛事。说到汽车,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汽车品牌?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体会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课件或板书展示标题。)学习新课: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光是学习历史知识,还应该学会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今天我们就运用历史学习的几项基本技能,来完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加迅猛之势迅速席卷全球,取得了众多重大的成就。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5页,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和主要国家或地区。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课件或板书展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伟大成就和科学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之前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家已经知道,在蒸汽动力的推动之下,人类历史飞速发展,进入了蒸汽时代。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又是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伟人的话,从中寻找一下答案。课件展示:列宁、恩格斯的话。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列宁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3/10——摘编自恩格斯《致爱德华·伯恩施坦》全班齐读材料,并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教师课件展示三个小问题:电磁感应现象是如何发现的?电力是怎样进行开发和应用的?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有哪些优点?前两个问题由负责收集电力方面成就的一组同学回答,汇报自己收集的成果。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教师加以补充;如果回答超出教材范围,教师应积极肯定。如果回答到电讯技术成果,教师也应肯定,指出电讯技术通常以电子的方式进行讯息传递,也是电力的开发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在新课标版的物理教材中安排在九年级,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是否在物理课中学习过该内容,如果已经学习,可以由学生作简单介绍,如果还没有,教师可以简要补充,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课件或板书展示:理论基础:电磁感应现象一—法拉第;电力开发与应用:发电机——西门子、电动机——格拉姆、电灯一—爱迪生、远距离输电一—德普勒、发电站一—爱迪生等。教师小结:先进的电磁学理论被发现后,很快应用于生产实践,带来了社会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发电机、电动机……各种与电相关的发明层出不穷。(让学生体会: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讨论第三个问题,认识到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师可以给出讨论的角度:产生方式、产生成本、传输速度、能量损失。)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小结:电力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新能源,比蒸汽动力更加强劲,且清洁环保、价格便宜、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控制方便,因此在生产生活中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电动机逐渐取代蒸汽机,这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还促成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化学工业、钢铁工业,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由此,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因此,电力的开发和应用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导,也是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教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这一时期,还有一种新能源一—石油,被人们广泛使用起来,这与内燃机的创制分不开。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负责收集交通运输资料的一组同学展示收集成果。教师肯定学生表现后,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和火车、轮船的发明,体会“汽轮时代”与“铁路时代”的交通状况,巩固所学知识。课件或板书展示:内燃机变革:煤气机一—奥拓、汽油机—戴姆勒、柴油机——狄塞尔。教师引导:内燃机的创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动力机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以汽油、4/10柴油为动力的内燃机同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呢?学生比较内燃机与蒸汽机的优劣,认识到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意见后指出:过去的蒸汽机烟尘很重,污染环境,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因为要携带充足的煤和水,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现在被干净、能量大、体积小的内燃机淘汰是必然的。尤其是柴油机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课件或板书展示:交通工具变革:汽车——本茨,汽车流水线——福特;飞机——莱特兄弟。并展示教材《本茨和助手坐在由本茨发明的汽车上》《“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的图片。教师拓展:中国人最早的飞机是由冯如发明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的小字部分。)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产品不断涌现出来。另外,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急剧增加。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制作图表,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图表,以巩固所学知识,突出重点。教师注意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用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表。类别时间(年)姓名科技成就国籍电力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英国1866年西门子发电机德国1873年格拉姆电动机比利时1879年爱迪生电灯美国1882年爱迪生火力发电站美国1882年德普勒远距离送电法国交通运输1876年奥托煤气内燃机德国1883年戴姆勒汽油机德国1892年狄塞尔柴油机德国1886年本茨汽车德国1896年福特汽车流水装配线美国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美国化学工业/诺贝尔现代火药和无烟炸药瑞典教师设问:请大家观察表格,并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找找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5/10新特点。学生回忆并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学生谈到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时,课件展示:英国人W·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中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总结道:“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并指出: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此后社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式进步,都是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所以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师小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英国一枝独秀到多个国家遍地开花;从蒸汽动力的推广到电力的广泛应用;从轻工业开始到重工业主导;从实践经验积累到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新的技术发明迅速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课后“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中的归纳与概括”。)三、社会进步与社会问题1.城市化的浪潮(课件或板书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教师提问:工业革命会给农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工业革命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工厂或城市谋生;农民的数量必定会大大减少。相对于工业而言,农业开始退居为社会生产领域中的次要产业;工业的地位超越农业,成为社会主要生产部门。下表为1871—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变化统计表年份人口总数(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城镇人口所占比例1871年4105900063.9%36.1%1880年4523400058.6%41.4%1890年4942800057.5%42.5%1900年5636700045.6%54.4%1910年6492600040.0%60.0%教师提问:以德国为例,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城镇人口的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有何变化?(学生回答略。)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镇和城市,这就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运动——城市化。社会学研究者认为:“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6/10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城市化又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19世纪后期,随着城市化的兴起,许多新兴的城市类型纷纷出现,都有哪些新的城市类型呢?(教材“说说”。)大大小小的“钢铁城”“汽车城”“石油城”“石化城”“电影城”等不断涌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化标志着人类定居模式从农业文化向城市文化的过渡。在人类世界历史上,持续发生的城市化进程使人口不断从农村向城市涌入,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了大规模城市群。(展示图片。)学生讨论:城市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带来了哪些变化?(学生回答略。)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从而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物质财富日益丰富和扩大,促使生产方式、聚落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发生变化,如人们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就业率的提升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引起了照明领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和扩大化。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彰显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巨大推动力量,也使人们重视科教的观念日益增强。2.教育的大众化(课件或板书展示)(展示材料。)材料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程,推动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引起了经济基础的重大变化……因而产生了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增加教育投资,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劳动技术大军。……改革高等院校,使其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大批有用人才,把教育转换为物化的力量,给年轻的美国增加了巨额财富,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7/1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