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虽然现实生活的多样化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恶作剧的园地之一,但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理智、清醒的认识态度,对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有着充分、足够的认识,对整治网络环境在心理上也有了较好的准备。但是也存在下列问题:1.大学生对网络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的认识网上金融诈骗,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和信息产权(版权),盗取国家机密,散布电子谣言,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网络犯罪时有发生。这就要求高校采取关注网络、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和制定规范、约束学生网络行为等系列措施加以控制和打击,确保高校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信息安全的传输。2.青年大学生迷恋网络以及利用网络弄虚作假现象严重互联网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因为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3网上大学生不文明行为普遍调查显示:80%以上的同学看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0%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30%的大学生曾经在BBS上对别人进行过恶意攻击和散步虚假消息。二、正确网络观的内涵正确网络道德观的内涵包括: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价值观、理性的网络信息商品观、保护知识产权观、合法利用网上信息资源观、尊重他人隐私权观、净化网络环境保护观、正确网络社会观,以及同情和合作精神、契约精神等,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切实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包括现实的和虚拟的。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形式、方法、途径(一)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我们要以“两课”为主渠道,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意识。首先,要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其次,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在网络社会中,目的和手段应当都是正当的。第三,要处理好大节与小节的关系。小节与大节只是相对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彼此间不仅没有绝对界限,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2、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目前的网络礼仪主要有以下组成部分:(1)问候礼仪,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的起始中,问候和称呼对方时应遵守的规则。(2)语言礼仪,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中语言表达应遵循的规则,这些礼仪可以表明一个人的态度的情感。(3)交往方式礼仪,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中所采取某种交往方式时应遵守的规则。3、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大学生应当遵守以下网络道德规范:(1)利用网络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做到网上行为诚实守信,不应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3)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4)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或泄露相关秘密;(5)慎重使用计算机,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6)科学选择网络资源,不应浏览黄色或反动的网络信息。(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坚持“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坚持传统道德与网络道德相统一原则。、第三,坚持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一、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必须加强网络道德理论研究,克服过分崇尚科技理性、工具理性的倾向。将注意的焦点从纯粹的网络技术转向学生自身,从“技术地解决”转向“伦理地关注”和“伦理的解释”,力求在开发和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明确地把“以学生为目的”的伦理精神注入其中,使网络化的社会生活、交往方式不致陷入“技术因素大于人的因素”的伦理困境。二、指导规范操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大学在进行网络道德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操作,可以极大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高校要在注重网络道德的教育切合实际的同时,创造具有普遍化、标准化技术背景的监督环境。将加入网络规定为一种资格,为获此资格,大学生必须先行付出相应代价和做出遵守相应规范的承诺。注重国际化也是赋予网络道德以可操作性的一种必然趋势。三、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根据网络社会大学生网络行为展开的道德需求,高校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礼仪新风的同时,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网络道德约束机制,即通过利益调控机制和法律制裁手段等强制措施来促进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这些制度包括《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文明公约》《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另外,还应通过舆论来实现网络道德教育,激励大学生做有道德的网络主体。四、着眼长远发展,增强教育的持续性。必须将网络和大学生看作是不断完善的社会存在物。强调大学生作为人的“类”意识,强调任何局部网络的利益和发展机会不应以损害其他局部为代价,才能使得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分配、使用格局逐渐趋于协调、稳定。(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采用新技术,提高认识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根据网络技术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需要,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领导小组,挂靠宣传部。各职能部门都指定一名专人负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们还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管理的公告》和《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精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学校一方面对各单位、各院系都要求有机构、有资金、有专人负责网络工作外,另一方面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及政工干部在网上应该是学校的宣传者、学生问题的答疑者。学校各单位、各院系都已在校园网的开设自己的主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牢牢占领校园网这块阵地。3、规范“网上行为”,加强对上网青年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功”与“罪”,提高青年大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教育,努力增强青年大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着重教育大学生不迷恋于虚拟的互联网空间;不做“黑客”,不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在网上不说恐怖、下流、淫秽的语言;不浏览、传播、下载、复制、制作色情淫秽的文章、图片;正确分辨、不轻信网上的信息。四、如何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合力网络是新生事物,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在现实生活中所受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个人经验等的影响。第一,学校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谣言进行批评和发布正确的消息。第二,学校丰富和拓展“两课”教育教学的内容,增加了网络道德教育,正确认识网络的先进性与危害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第三,学校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宣传,倡导青年大学生文明上网,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规范,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面对当前青年大学生的网上道德失范现象,高校必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工作,实施相关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把技术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网上网下两种教育模式齐头并进,实现“网上网下合力”的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开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把握了国家的未来和前途,这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所决定的。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经验和突出问题网络上信息丰富,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学习技巧和技能,但网络上一些不健康内容和信息污染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网上交流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感情和心理上极易受到伤害,过度地上网还会导致上网成瘾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以下基本经验和突出问题。基本经验:一、关注网络道德,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学习和研究,首先,在让学生了解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对网络了解、知情、监控,在源头上加以防控,依靠技术手段,对有害信息加以技术过滤,一旦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加以制止,并提供正面事实,加以说明、澄清,热点问题要提出正确观点,有争议的问题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对于极个别学生的“网络上瘾症”等要采取有效的心理帮助,要通过讲座、座谈会、知识竞赛、网络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二、制定网络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网络行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网络文化的宣传、主题演讲、与名人对话、网德讨论和设立院长信箱等等一系列活动,使院长、班主任、辅导员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网络世界里平等地与大学生聊天、讨论,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大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遵守网上道德。三、指导大学生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要与法律、法制教育相结合,要教育大学生们遵守有关网络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关于信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界行规定》等等都对此有相应的规定。四、网上网下教育合力,构造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网络道德教育涉及的面较广,需要社会、家庭、高校、大众传媒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高校要引导大学生网民对于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增加遵纪守法教育,增强对全球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等。另外,加快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净化网络信息是网络道德建设的技术保证。最后,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保证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的切实执行。从目前情况来看,网络道德主要牵涉到下列几个问题。一是知识产权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下载、复制文件轻而易举。二是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三是大学生个人隐私问题。四是信息产品开发商对社会的责任感问题。有的开发商把渲染暴力和色情等垃圾信息编入程序,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四是网络犯罪的滋生。五是黄色信息的传播。英特网的信息传播是全球性的、超地域性,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对我国青少年的危害更严重。六是西方文化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