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中,教科书第2-4页。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会称整克、整千克物品的质量。3、培养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设计: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课前活动: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物品质量的信息。教师整理几条,然后结合教材信息中的内容制成卡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收集整理。注意交流的广度、深度。活动一:发现问题1、出示信息卡片师:瞧,大家收集到了这么多信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2、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卡片出示的信息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几条信息都用到了克或者千克单位,从而产生疑问: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重视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质量的问题。活动二:解决问题*1克有多重?1、师:是啊、1克到底有多重呢?根据前面几条信息,你能不能估计一下?2、师: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3、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验证的结果?4、师: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5、教师小结:在表示一些较轻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克”来做单位,“克”还可以用ġ来表示。板书:较物品克ġ6、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克(ġ)?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估计。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料花生差不多重;可能比一块中香糖还要轻;也许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重……小组合作,从提前准备好和学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吕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币,分别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学生交流称量结果:一枚二分硬币1我。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有的同学会发出感慨:1克原来这么轻呀!学生自主交流:在很多物品的包装上。同时拿出桌上的虾条、牛肉干、牙膏、食盐等,先掂一掂,估计一下,然后看包装袋上的标示验证。重视引导,将1克和身边常见的物品联系起来。指导天平使用。强调反复体验,感受物品的轻重,鼓励好的做法。*1克有多重?1、师:克,我们已经认识了,谁还有办法让大家认识一下千克?师:为什么?说说理由。2、师:说得真好,恭喜你们,答对了!1千克的确比1克要重得多,能有1000个1克那么重,所以我们在表示一些重物品的质量时,常会用到“千克”来做单位。那么,能不能再推算出“千克”用什么来表示呢?板书:较重物品千克Kg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一袋食盐500克,两袋食盐1000克,把两袋食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1000克到底有多重。师:想不想自己动手称一称桌面上的那袋桔子和饮料各重多少千克?4、师:要称比较重的物品,天平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秤家族还有更多的成员会来帮助我们,快来认识一下吧。课件演示各种秤。5、师:现在,赶紧用小组中的台秤来称一称桔子、土豆和饮料的质量吧。大部分同学会说:1千克就是1000克那么重。学生推理:我们以前学过米和千米,1千米=1000米所以我想1千克=1000克学生推理:米(m)千米(Km)克(g)千克(㎏)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的重量,可以交流感受。学生急于尝试。学生牌坊果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学生小组合作,用台秤称一称:几桔子重1千克,一袋土豆重多少千克,一大活动三:巩固延伸师:这节课,大家活动的非常积极,最后让我们来做个有奖竞猜的游戏,只要你能猜对一件物品的质量,老师就把这件物品奖给你,想不想拿到奖?师:课后请同学们回家用体重秤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爸爸妈妈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并记录下来。老师拿出一件物品,学生自己竞猜,每人有三次机会,猜对了就把物品奖给他。重视评价对克和千克的感受深度。教学反思:初步体验感知克与千克到底有多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紧紧围绕这一重点,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估计一粒花生米、一块口香糖及一个乒乓球质量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掂量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验和感知克与千克有多重,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表象。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学要求:1、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2、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主动的愉快的参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探索。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口算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一、情景导入知道我国的风筝城是哪里吗?下面我们就到维坊的风筝城去看一看吧?(课件一)维坊风筝城的情景。参观完这些美丽的风筝,让我们再到风筝厂去参观一下,看风筝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课件二)课本情景图。活动一1、听了工人叔叔的谈话让我们看一下进度表,看各种风筝还有多少没有完成任务,根据进度表上老鹰风筝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60÷2=3、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演示)4、集体交流学生看懂进度表的意思后,根据老鹰风筝的信息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学生小组探讨(1)用小棒摆,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2)30×2=60,所以60÷2=30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注意倡导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做统一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活动二1、对蝴蝶风筝和小鸟风筝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决。240÷3320÷42、集体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活动三:抢答比赛:240÷4640÷8350÷7420÷680÷4学生举手抢答这个环节是为了对前面探讨的知识加以巩固。活动四1对剩下的仙鹤风筝提出问题,然后列式:师板书:92÷3=对者题的正确结果是多少我们放在问题口袋里。先来估算一下。学生探索,交流。2、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每天做30只能完成任务吗?学生举手回答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学生讨论这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知道实际结果要比估计的结果大一些。活动五估算每天大约做多少只孔雀风筝?138÷7≈学生讨论,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方法活动六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的收获。能用自己的话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反思: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风筝加工厂”。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后,重点去仔细品读情景图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联系实际提出“保证按时交货”“各种风筝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出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达到初步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科书15~1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主动的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师:仔细观察图画,图中提供了那些信息?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这节课我们来解决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其他的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好吗?我们先来解决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风筝?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师: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用竖式计算,你能说一说你的做法吗?活动三师:我们在一起来解决72个线轮是多少盒?会做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不会的同学两人可以讨论一下。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算法?(让生到黑板上进行书写)师:问在第一次商后余下的1怎么办?学生可能提供的信息:1、做一只孔雀风筝需要绿布5米。桌子上有绿布5米。2、做一只老鹰风筝需要红布2米。桌子上有红布2米。………生可能提出的问题;3、64米红不能做多少只老鹰?4、72个线轮是多少盒?……自己先独立解决。学生可能提出的算法:1.利用学具摆一摆。2.用口算的方法。3.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生说出算法。学生独立完成此题。学生回答;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2结合起来继续除。注意观察画面的全面性.注意提出问题的质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算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说出算理。活动四师:现在我们来解决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师: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一下。活动五师:有几个小葫芦生病了,你能用自己的慧眼把他们找出来吗?活动六:师:这节课你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在两次商都有余数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自主练习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自己归纳。注意学会对比和观察。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让学生把学习新知贯穿在帮助工人师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课题:风筝厂见闻——除法的验算教学目标:1、能结合现实情景,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过程。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2、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演算方法。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重点活动一1、领回了材料就该制作风筝了,老师对风筝的制作过程很好奇,想去风筝制作小组看一看,大家想去吗?2、这些阿姨的手可真巧!她们的工作也是有计划性的,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我4小时裁了76只风筝面。”提出“你平均每小时裁了19只风筝面,对吗?”根据“4天要裁499只风筝面。”提出平均每天裁多少只风筝面?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活动二1、我们先来解决“你平均每小时裁了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2、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好,你最喜欢用那一种方法?完成20页自主练习1中的部分题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我再算一遍。我用乘法演算。要讲明用乘法演算的道理和方法。我估计……2、再回顾一遍用乘法演算的方法。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观察指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初步比较、选择能力。活动三1、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自主解决。2、他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演算一下。1、学生自主解决,然后全班交流。2、学生自主解决,然后点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3、完成自主练习1剩下的题。名交流。要讲明这样演算的道理并总结出演算方法。活动四出示自主练习4自主练习,再全班交流。关注能否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活动五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关注学生初步评价习惯的养成。课后反思: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把教材的知识结论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的创新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不仅使学生的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不足之处: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应轮流担当。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内容:认识对称现象,课本第28页——3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2、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