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黄琼展【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可以从合理分组,明细分工,培养合作态度和技能,“走动式”管理,恰当的合作评价,这几方面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词】:有效、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依据一定合作程式和方式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它是相对个体学习提出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组织形式而言的。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组织技术,更是一种精神和能力。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竞争性的学习为主,这种竞争的结果是一个人的成功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失败,学生之间也多是以单独的个人学习为主,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少,偶尔的合作也是带有某些“扶贫”性质的合作。合作学习试图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使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如何才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合理分组建立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不仅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各组间成员的搭配必须要合理。教师首先必须了解班中各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分组时,一般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在小组内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而班级中的小组间基本是相似的。)组内各学生的成绩要均匀搭配,能力搭配也要协调,性别、家庭背景的搭配要合理,以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取长补短,实现所有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的目的。小组的人数一般在3—5人之间,并且这种分组可随时调整,使每个同学都有和其他人合作的机会,以保证班级同学的发展。当组内人数较多时(4人以上)就需要推举学生领导者——小组长来组织小组学习。组长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同学关系等因素。组长可采取轮换翻,给每一位同学以改变角色和锻2炼的机会。这样就把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的内部条件是同等的——组间同质,利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实现学生间有效互动。二、明细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分工。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进行有效分工,体现不出个人在小组中的价值,不让每一个学生独立承担一定的责任,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情况往往是会被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代替或掩盖,不利于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也不利于组员之间的依赖与合作。所以,为了让所有成员参加活动,必须进行有效分工,明确规定组内成员的个人责任。让每个成员独立承担一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且角色是唯一的,就像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而且必须做好,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同舟共济的关系,它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任。让每个成员都看到自身的价值,避免个别人无所事事,甚至把小组当成避风港。明细的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工,然后可以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能使枪的用枪,会耍刀的耍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践证明,学生分工是合作学习发展的必然,分工协作又是保证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技能合作态度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就会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上下功夫,使学生对小组合作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想合作,越来越会合作。因为孩子的心灵是相通的,同学提供的经验,容易被学生接受,同学之间的交往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上的角色规范,有效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同学之间的交往,使学生产生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主的意识。但由于年龄关系及经验缺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不善于倾听同伴的意见,学习处于优势的学生看不起弱势学生,出现霸道性的语言及行为,不关心同伴,只关心自己,在组间竞争时3把成绩看成是自己的,落后就相互埋怨,推卸责任等等。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1、组建高效小组,让学生有强大的凝聚力。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介绍同伴,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优劣互补,强弱相助。2、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技能。学生学会倾听同伴意见,支持同伴发言而不是随意打断,鼓励同伴积极参与,不因为弱势而嫌弃,积极支持,互相鼓励。3、培养学生交流思想的技能。学生学会向同伴提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尊重别人的意见、观念,可以进行争论,但必须尊重同伴人格,善于吸收同伴观点中的优点并及时修正完善自己。4、培养合作策略的技能。学生会选择适当的合作策略,恰当地分工,优化组合。总之,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在参与合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得以锻炼。四、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进行“走动式”管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讨论的参与者,引导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那么小组在讨论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等等。因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讨论停止,事实无法评判,不知道该怎么办等。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在关键处予以指导,化解难点,使讨论进行下去。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学习,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不是更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提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精心设计学习的方法;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只有这样的“走动式”管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才能巧妙地应对随时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调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五、进行恰当的合作评价4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适应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合作一次就结束。如何能使合作学习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首先,小组自评。也就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对自己小组(其中包含个人)在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可从组员的参与状况、活动秩序、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评。自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具体表述出来,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为以后各小组活动提供指导,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鼓励小组成员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研究制定本组下一步的合作计划。其次,教师的评价。新课程中的合作学习比较强调学生所在的合作小组对自身的评价,但并不否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适度的激励性评价能够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给学生的学习装上助推器,为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提供了动力。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小组活动的方式,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的参与状况,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对其他组意见的修正和补充,组员学习的效果。另外还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等方面。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探究,与同伴交流,资源共享,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对传统班级上课制的超越,它把个人的优势转化为集体的优势,把个人的智慧转化为集体的智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合作意识和社会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伙伴,都是合作者。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种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合作学习在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和交往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陈旭远,2002年2月。《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魏薇,2004年4月。5《新课程怎样教1》——沈阳出版社。主编:吴效锋,2004年4月。《新课程怎样教2》——辽宁大学出版社。主编:吴效锋,2005年4月。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