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改变浮和沉》教案设计设计人: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小刘美华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三年级《科学》3.课时:14.课前准备:电脑,网络视频,实物投影,教学课件,上网查找的文本、图片资料,实验材料水槽、玻璃棒等等。将课前师生准备的分组实验材料分装成两个材料袋:1号材料袋:土豆一个、塑料小瓶一个、钩码一个、铁钉一个、泡沫塑料一块、橡皮泥一块、乒乓球一个、硬币一枚、棉签一根;2号材料袋:食盐一袋、沙子一袋、胶带一盘、剪刀一把、小勺一个、钩码一个。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2)了解改变浮沉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能对物体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2)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3)知道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2)学生能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思想。三、教材分析《改变浮和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中第四单元“水的科学”里的一课。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水的浮力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使学生对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对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现象。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假设法,观察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和归纳。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游戏激趣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样东西,大家能猜到是什么?学生充分猜。师:答案真不少,大家为什么不去猜是皮球或者是西瓜呢?(生:物体太大不可能握在手里)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生活经验,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师把手打开,展示卡通贴纸。2.导入新课师:现在是夏天,大家喜欢游泳吗?师:那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深水里,会怎么样?(生:沉入水底)师:所以每年暑假,学校都教育大家不要到河边或水塘附近玩耍,以免发生溺水事故。可老师这里却有这样一张图片——=392师:没有游泳圈,也没穿救生衣,这些人却能悠闲地浮在水面上,大家相信吗?师: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画面,就发生在死海里。大家知道死海的故事吗?接下来咱来看一段视频,大家认真看,仔细听,就能发现海水里的秘密!=1_1_1_1播放《死活不死》视频。师:死海里有什么秘密?为什么能托起人体?(海水的咸度非常高,也就是海水含盐量高。海水含盐量高,海水的密度就大。海水密度大,海水的浮力就强。)师: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世界真奇妙!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不难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是可以改变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改变浮和沉。师板书课题。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1.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1)认识实验材料师:请各小组长打开1号材料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展示给小组同学看一看。(2)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师:现在,请你们根据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把它们分成两类。学生对准备好的九种实验材料(土豆、塑料小瓶、钩码、铁钉、泡沫板、橡皮泥、乒乓球、棉签、硬币)进行分类。师提醒学生:对沉浮意见不一致的材料,可以放在水中验证一下,注意不要把水溅到桌子上。(3)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2.探究活动:改变物体的浮和沉(1)科学猜想,制定方案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制定方案。师巡视指导。师:怎样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想法?(学生充分答,提醒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那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你又有什么好主意呢?(学生充分答)(2)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实验记录单浮着的物体方法现象(浮或沉)“让下沉的物体浮上来”实验记录单下沉的物体方法现象(浮或沉)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实验。(3)汇报交流,总结方法师:下面请小组同学汇报实验成果。先说出你们研究的是哪种材料,然后按照“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结果又是怎样的”这样的说明顺序进行汇报。大家听明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小组同学轮流展示实验成果。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启发其他小组同学对改变同一物体浮或沉的方法进行补充。师:刚才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借助现有的材料,对改变物体的浮和沉进行了探究。方法多种多样,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智慧。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都有哪些?三、学以致用,服务生活师: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广泛。我们来看看生活中这些现象和做法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师:“钢铁在水中是下沉的,但钢铁做成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游客穿救生衣、用游泳圈”,“捞铁牛”……学生展开交流,回答问题。四、课堂延伸,升华思想师: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生活中有没有东西既可以浮在水面又可以沉在水中呢?(水里的鱼)屏幕出示鲸鱼图片。师:科学家正是从鱼类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军事武器——潜艇。屏幕出示核潜艇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师解说:潜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中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其中,最为先进的就是核潜艇,核潜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说实话,我国的核潜艇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的军事装备也越来越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核潜艇技术一定走在世界前列。所以,从现在起,大家要刻苦努力,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祖国争光。大家能做到吗?五、课外拓展,动手实践屏幕出示:课下请同学们用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原理自制一个小潜水艇模型,试着解释潜水艇是如何改变浮沉的。一周后我们举行产品展示会,比一比哪位同学的设计最有创造力。六、板书设计改变浮和沉借助浮(沉)物体改变液体比重七、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首先通过猜谜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研究的改变物体沉浮的问题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六人一个小组,先请学生猜想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上浮的物体沉下去,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然后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进行改变物体沉浮的实验,并作出实验记录,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物体沉浮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并总结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着科学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重量形状改变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