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8号选手。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后记五个方面进行说课。21·世纪*教育网【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的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第14课,课本内容包括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多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之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因此,本课的学习也极具现实意义。(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知道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中原与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通过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来源:21·世纪·教育·网】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比较表”,分析张骞通西域产生的影响;识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图》、《秦汉时期疆域变化图》和《丝绸之路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联系当今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引导学生以古论今,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21教育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不畏艰险、富于冒险精神、忠于国家、牢记使命、机智果敢、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通过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分,使学生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意识。【来源:21cnj*y.co*m】通过对比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进行交流的“物产”,使学生直观的体会什么是交流,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的重要桥梁作用,体会文明与交流、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树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张骞出使西域有“凿空”之意,他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所以具有重要地位。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和以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教学重点:1、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历程及其影响2、丝绸之路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1、知识构建方面:他们历史知识积累得还较少,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还缺乏理性思考,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2、认知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尚未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方法,由此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习惯。【教学方法】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某种方法对某些情况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但对某些情况来说,则可能根本不行”,所以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是有道理的,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讨论法为主,辅以提问设疑法、读书指导法、地图识别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21*cnjy*com【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新闻连线,引出课题——创设情境,讲授新课——联系现实,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丝路导游,一展风采(一)新闻连线,引出课题首先进行新闻连线:播放视频《“南海一号”文物陆续出水》思考:为什么会在南海地区发现南宋古代沉船?这条海上贸易通道和历史的那条商路有密切关系?。南海是最近的热门话题,我国曾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其他国家有过频繁的经济往来,然而追根溯源,这条商路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的基础上开通的,通过与本课紧密相连的热点问题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新课做好铺垫。21*cnjy*com(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张骞通西域】1、西域在哪里通过唐诗接龙引出西域地理概念,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体现了文史结合的特点;出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落实西域地理范围。2、到西域去这一部分我把它分解成两步,第一步解决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经过,第二解决张骞通西域的影响。根据杜威“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并且“儿童生来就有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愿望”的观点,第一部分我设计为学生活动:把学生分成两组,合作探究,对比分析,播放《张骞通西域》的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图表填写,解决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经过,随后让学生讨论张骞的经历中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通过该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合作探究,充分讨论,畅所欲言,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不同观点。21cnjy.com新课标提出通过多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第二部分我通过64页材料史料研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通过地图识别《秦西汉疆域形势变化图》;通过动画故事《投笔从戎》通过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通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进行比较,让学生逐步得出张骞通西域的影响:开启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密切联系,打通了双方的交流之路。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奠定了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1·c·n·j·y【丝绸之路】新课标要求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地图和图表的方法。【出处:21教育名师】1、了解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思考丝绸之路为什么以“丝路”来命名;再由教师补充李希霍芬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丝绸之路的路线新课标要求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我通过识图训练:《丝绸之路路线图》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之后流出空白让学生填写,并说一说这些地各自有哪些特产,思考丝绸之路开通后对这些地区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完成陆上丝绸之路的学习;再通过教师提问,“在马来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瓷器,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导出另一条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多媒体展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加深学生印象。、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活动设计:创设情境,梦回大汉,找找看;地图分享《2世纪左右丝绸之路上的主要文明区域》,让学生分析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生产的发展,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军事:西域都护的设置民族:汉与西域各民族友好往来丰富东西方人民的生活;连接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古代印度、古代波斯、古代罗马文明的碰撞交汇,一起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2-1-c-n-j-y(三)联系现实,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活动设计:畅所欲言;出示材料问题: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在今天的智慧闪光,请同学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谈一谈古代丝绸之路为我们今天倡导的战略留下了了哪些文化内涵,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版权所有:21教育】(四)板书设计(五)丝路导游,一展风采(作业布置)课后拓展题既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又能巩固本课所学,还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活动设计:请你设计一条新丝绸之路的旅游路线,并配上解说词。【教学后记】本课在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点:一、重新整合了教材,为突出重点,把本课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张骞通西域,第二部分为丝绸之路,其中把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和班超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这一子目并入了张骞通西域的影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影响,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二、从学生认知从发,充分发挥图表、地图作用,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的基本历史技能,形象的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影响。21·cn·jy·com三、体现历史与现实对话。本课以南海沉船文物出水和“一带一路”战略首尾呼应,重新理解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文化内涵。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路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意义: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张骞通西域西域在哪里到西域去对外:丝绸之路的开辟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