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课件.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财会专业系列规划教材财务会计主编薛启芳陈德志副主编蔡永鸿侯新吕宝军赵会岚主审宋玉章•第1章总论•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2.掌握和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3.熟悉会计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确认和计量。5.了解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道德规范。•1.1财务会计概述•1.1.1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特征•1.财务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通过一系列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确认和计量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反映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及利润的形成及分配,定期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的对外报告会计。•2.财务会计的特征(1)财务会计主要通过通用的财务报告来提供信息。(2)财务会计主要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3)财务会计有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1.1.2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就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受托责任)2.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相关)•1.2会计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2.1会计假设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和时间范围等所做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强调的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是在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法人一定要进行独立核算,提供独立的财务报告,则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是,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单独提供会计报告的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无限期经营下去,不会倒闭和清算。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本前提。•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连续、相等的期间,以便分期考核其经营活动的成果。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与基本计量单位相对应,其他计量单位包括劳动量度、实物量度等。货币计量假设建立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1.2.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一.是真实性二.是客观性三.是可验证性四.是内容完整•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2)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7.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1.3会计要素概念、确认及其计量•1.3.1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1.3.2会计要素的确认•1.资产(1)资产的定义和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特征:1)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2.负债•(1)负债的定义和特征。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确认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由此可知,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所有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是指计入资本公积的情况。(3)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4.收入•(1)收入的定义和特征。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除所有者投入资本之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征: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属于收入的本质)。3)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2)收入的确认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5.费用•(1)费用的定义和特征。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特征: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2)费用的确认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1.3.3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1.4会计规范会计规范是指所有能对会计实务起约束作用的原则、准则、法规、条例和道德守则等的总和,是为适应会计实践活动需要而发展起来而又用于指导和约束会计行为的准绳。它是联系会计理论目标与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1.4.1会计法律规范会计法律规范是指国家为管理会计工作而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1.会计法《会计法》在内容上包括: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附则.2.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三个层次构成。3.与财务会计有关的其他法规•1.4.2会计道德规范•1.会计道德规范的含义会计道德规范,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道德规范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2)会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3)会计道德规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2.会计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廉洁自律。(4)客观公正。(5)坚持准则。(6)提高技能。(7)参与管理。(8)强化服务。•3.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法律规范的关系(1)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法律规范的联系。1)两者在作用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2)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3)两者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2)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法律规范的区别。1)两者的性质不同。2)两者作用范围不同。3)两者表现形式不同。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5)两者的评价标准不同。•第2章货币资金•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会计核算中货币资金的概念。2.了解现金的日常管理。3.了解银行结算的方式。4.掌握银行存款核算的账务处理。5.理解其他货币资金及外币的会计核算。•2.1库存现金•2.1.1库存现金的管理现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及现金等价物。狭义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的现金,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和外币现金管理制度:1.现金的使用范围(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动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结算起点为1000元)。(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不属于上述现金结算范围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2.库存现金的限额.库存现金的限额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允许企业留存现金的最高数额。这一限额由开户银行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要核定,一般按照单位3~5天的零星开支需要量确定,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按多于5天但不超过15天日常零星开支需要量确定。核定后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超过部分应于当日送存银行。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现金的限额的单位,应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开户银行核定。3.企业现金日常收支的管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收入,应及时送存银行,不得直接用于支出,即不得“坐支现金”。企业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企业不得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即不得“白条顶库”;不准私人借用公款;不准单位之间套换现金;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准

1 / 4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