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许幻园。有年冬天,大雪纷飞,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好友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恋人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他返身回屋,让恋人弹琴,他含泪写下《送别》。《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弘一法师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送别》的故事•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生于天津。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朋友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演出的《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李叔同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艺术方面,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李叔同的一生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岁到26岁(1894-1905)在天津求学,到上海参加“城南文社”,考入南洋公学等求知历程。这是他比较系统接受儒学经典,吸纳“新学”,全方位开发智慧的十年。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充满入世精神,甚至带有偾世嫉俗激进色彩的诗文。人生第二阶段,包括他在日本东京留学六年,回国后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七年,即从26岁到39岁(1905-1918)的13年间。这是他生命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颠峰时期。他的许多艺术作品,无论诗歌、音乐、美术、书法还是金石等大都创作于此时。这一时期是李叔同在艺术上突飞猛进的一个阶段。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突然抛弃俗世功名,离开娇妻爱子前往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时年39岁。从此进入了他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出家后,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完全过起了一种闲云野鹤似的宗教生活。24年后,也就是距他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李叔同安详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李叔同临终前书“悲欣交集”四字以为绝笔。李叔同一生63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观其一生,半为艺术,半为佛。其一生光明磊落,潇洒飘逸,道德文章,高山仰止。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丰子恺:人生三层楼:一层,妻子儿女,柴米油盐二层,诗书文化三层,宗教信仰我们没有脚力,但先生却一气登上三楼。对他的一生,赵朴初有诗为证: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相关书籍•《悲欣交集》•陈慧剑著,丰子恺插图,记述了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一代大师的传奇一生•弘一法师于1942年10月13日晚圆寂,西归前三天,弘一法师手书“悲欣交集”四字赠送给侍者妙莲,为其绝笔之作。短短的四个字却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测!•不同的读者,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如学者叶圣陶先生解释“欣”字,一辈子“好好地活”了,到如今“好好地死”了,欢喜满足,毫无缺憾。•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教授认为“悲”是悲悯众生的苦恼,“欣”是欣幸自身得到解脱。•大空法师说“大师之所谓‘悲’者,悲众生之沉溺生死,悲娑婆之八苦交煎,悲世界之大劫未已,悲法门之戒乘俱衰,悲有情之愚慢而难化,悲佛恩之深重而广大,总之为慈愍众生而起之‘称性大悲’也。大师之所谓‘欣’者何,欲求极乐,欣得往生,欣见弥陀而圆成佛道,欣生净土而化度十方”。又著《弘一大师传》的作者台湾陈剑慧教授说”弘公把‘悲欣交集’交给他的法侣——妙莲法师,是告诉妙莲,他是决定‘往生’了。“悲欣交集”是弘公当时临终的情境。“悲欣交集”囊括的是弘一62年的人间岁月,其间的悲有几多,欣又有几何,只有远去的大师自己知道罢了。令人感谓的是,他书写的竟是那样的信手拈来。《非常道》选取了弘一法师的一件小事:李叔同做了和尚,学生丰子恺仍跟他有来往。弘一法师曾到丰家,丰子恺请法师就座。法师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多次如此后,丰问何故。法师答曰:“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中间,也许有小虫伏动,突然坐下去,要把他们压死的,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他们走避。•故事:•1.弘一法师深恐堕入名闻利养的陷阱,他律己极严,生怕接受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变成个“应酬的和尚”,因此每到一处,他必定先立三约: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他不吃菜心、冬笋、香菇,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几倍。除却三衣破衲,一肩梵典外,他身无长物,一向不受人施舍,挚友和弟子供养净资,也全都用来印佛经。•夏丏尊先生曾赠给他一架美国出品的真白金水晶眼镜,他也送给泉州开元寺,以拍卖所得的五百元购买斋粮。•弘一法师对重病视若无事,工作如故,他曾对前往探病的广洽法师说:“你不要问我病好没有,你要问我有没有念佛。”他这样虔敬的宗教情怀岂是常人可及?••“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弘一法师所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2.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3.李叔同先生生当乱世,在他历尽百劫之后,终于在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当了和尚,时年三十九岁。从此进入了他人生的第三阶段,就是丰子恺先生所说的“爬上三层楼”的阶段。他一出家即告别尘世的一切繁文缛节,并发誓:“非佛经不书,非佛事不做,非佛语不说”。•受戒后持律极严,完全按照南山律宗的戒规:不作主持,不开大座,谢绝一切名闻利养,以戒为师,粗茶淡饭,过午不食,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云水生涯。或如好友夏丐尊所形容的,从“翩翩浊世佳公子”,一变而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这种变化,在常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而李叔同却以平常心澹定自然地完成转化,成了弘一法师。•4.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李叔同)因战事而滞留宁波,在夏沔尊先生住所小住数日。其间,弘一法师用餐时,享用的仅是一碗米饭、一道素菜和一杯白开水而已。夏先生看在眼里,实在于心不忍,便说:“一碟腌萝卜,你就不觉得太咸吗?”•“咸有咸的滋味。”•“不添茶叶,白开水就不嫌太淡吗?”•“淡有淡的味道。”•夏先生这样问,那是因为作为故交,他非常了解:昔日的李叔同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也曾过着安逸华贵、锦衣玉食的日子。后来,夏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白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和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李叔同的传奇人生•①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②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局面。(一)•①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②大师在音乐上的造诣颇深。③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④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⑤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⑥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二)•①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②执教杭州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③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三)•①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②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艺术团体“春柳社”。③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④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⑤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四)•①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②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③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④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⑤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五)•①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②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③李先生何以能够做一样像一样呢?④就是因为他做一切事都“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做的缘故。⑤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配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六)①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②先生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七)•(一)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二)音乐方面的成就•(三)美术方面的成就•(四)戏剧方面的成就•(五)文坛方面的成就•(六)李先生做一样,像一样为人师表•(七)先生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总分绚丽至极总(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