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第三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1.语言目标:诵读这三首诗,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三首诗。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素养目标任务情境李白与杜甫,一个是浪漫主义的“诗仙”,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圣”。他们,一个喜欢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一个奇伟瑰丽的世界;一个擅长把现实中的风物纳入诗中,让一个个意象成为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载体。二人的风格,自是非常不同,差别也非常明显。与杜甫一样,白居易也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他的诗更加通俗易懂,因为据说他每首诗都务必要让老妇人能够读懂。让我们走近这三位大诗人,研读他们的诗歌,体会他们与众不同的高超技艺和属于他们的情感吧。内容索引XUEXIRENWUYIYUEDUYUJIANSHANG学习任务一阅读与鉴赏贰壹XUEXIRENWUERZHENGHEYUTANJIU学习任务二整合与探究壹XUEXIRENWUYIYUEDUYUJIANSHANG学习任务一阅读与鉴赏登高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一)诵读诗韵1.诵读全诗,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这首诗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这一层又分三小层。第一小层:梦前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小层: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第三小层: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第二层从“世间行乐”至诗末,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拨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ou”“u”“enɡ”“üe”“i”“inɡ”“ɑn”“ɑi”“ɑ”等。///////////////////////////////////////(二)初步理解2.下面是这首诗的结构思维导图,请在①~⑤处填入相应的内容。“梦”①(第1段)④_______梦游历程(第2段开头至“水澹澹兮生烟”)陶醉②(“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惊异③(“忽魂悸以魄动”至“失向来之烟霞”)⑤________梦后言志(第3段)慷慨入梦缘由梦中仙境梦醒时分失落向往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句?为什么?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全诗的诗眼。因为这句诗充分表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豪放不羁的豁达性格,是全诗主旨的体现。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一)赏析技巧1.本诗为何开头不谈天姥,而是从“海客谈瀛洲”写起?答案(1)以虚衬实,瀛洲难求,而天姥可睹,因而才梦游天姥而不梦游瀛洲。(2)把天姥与神山瀛洲并提,使天姥山也带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后面梦境的描写做铺垫。2.诗人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答案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3.明代王思任在《天姥》一文中写道:“天姥(比之于天台),仅当儿孙内一魁父(‘魁父’指小山丘),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天姥山和天台山相比很矮,只能算是儿孙辈的一个小山丘,怎么可能“势拔五岳掩赤城”呢?)你是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的?答案(1)诗人运用夸张的写法,如同他写头发是“白发三千丈”,写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2)诗人笔下的天姥山完全是其内心主观想象的产物,现实中没有哪一座山是他笔下的天姥山。4.诗人是怎样到达天姥山的呢?“飞”表现了什么追求?“照”和“送”写出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手法?答案(1)“一夜飞度镜湖月”。(2)“飞”字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也夸张地表现出了诗人游天姥山的急切心情,体现了他豪放飘逸的风格。(3)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4)这里采用了拟人手法。(二)体悟情感5.诗人描写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等事物,是为了表现什么思想?答案意欲虚构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并与丑恶现实对比,从而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丑恶现实的鞭挞。6.诗中“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和生活态度?答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思想消极的一面。7.诗歌题曰“吟留别”,而全诗竟无一字抒“别”意,是否有离题之嫌?答案我国古代一般的“留别”“赠别”之类的诗歌,大都写离情别绪,黯然销魂,情调低沉。而李白这首留别诗,却完全打破了这种陈规旧俗,它构思奇特、基调高亢,借留别以抒感慨,以梦游方式抒发胸臆、表现主题。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如此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之美好,以揭露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表明自己的斗志,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这样奇特的构思、高昂的格调,真不愧为留别诗的千古绝唱。任务活动三比较异同,拓展阅读1.阅读下面李白的诗句,结合课文,体会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答案(1)丰富的修辞手法,尤其是生动的比喻和奇特大胆的夸张。善用比喻,让他的诗读起来豪迈奔放,情感强烈又迷离恍惚,若即若离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受。善用夸张,使描述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切强烈,使读者在感情上引起震动,能够极尽抒情言志之功。(2)奇特惊人的想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他善于把自己的形象思维无拘无束地驰骋于悠远的时空之中;有时他还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3)清新自然不拘泥的语句。李白的诗歌语句时而清澈纯净,时而光彩夺目,但最突出的特点还是旷达自然。他写作时似乎是随心所欲,情到满时诗句自然而来,句式不拘一格却能使人更加振奋。(4)强烈的主观意识。李白诗歌里饱含着浓郁的个人感情和主观意识,这也是他能将平淡无奇的事物刻画地波澜壮阔的原因。感情的充沛,性格的爽朗,这就使得当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受到现实的打击时,那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妙语一泻千里。2.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后面的问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②寒。跪进③雕胡饭④,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⑤,三谢不能餐。【注】①五松山:在安徽铜陵。李白曾路过此地,留宿于山下荀媪家。②舂:舂米,把稻谷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③跪进: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直立叫跪坐。荀媪端来晚饭,也是跪下身子放在小桌上,所以叫跪进。④雕胡饭:菰米(茭白的果实)做的饭,古人当作美餐。⑤漂母:韩信年少时候很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1)最后两句借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这首诗和李白的其他诗歌相比,表现了怎样的不同?答案面对荀媪的热情招待,诗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和无以为报的惭愧。这首诗和李白的其他诗歌写得豪迈放纵明显不同,写得朴素亲切,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2)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答案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的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3)我们把李白归到浪漫主义诗人里,但李白也有如本诗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作品大都平淡自然,但他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样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一代婉约词人李清照也写出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文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案(示例)创作风格只是就一个作者大部分作品而言,而并非全部作品。古人作词作诗全是在特定环境下有感而发,如果拘泥于自己的流派、风格,就会限制住自己。同样,我们理解作品内容,固然应该做到知人论世,但在涉及具体作品的理解时,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同一作者的所有作品都归到同一种风格中去。1.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少年时期就广学博览,10岁观百家,15岁观奇书,好剑术,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自称其抱负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26岁时,出蜀远游,历访名山道观,广泛结交,并树立较高的声誉。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受权贵谗毁,被迫离开京城。“安史之乱”爆发后,应征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璘被肃宗消灭后,受累入狱,被流放到夜郎(现贵州桐梓),途中遇到大赦,重获自由,后病学习资源附:资源与积累逝于当涂(现属安徽省)。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诗风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被贺知章称为“诗仙”,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2)作者延读李白心灵里的故乡车延高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这些年始终没有停止过纷争。故乡,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由现实里的无意触发,突然对自己最难忘最信赖最依靠的故土故地故人故情产生一种意念性的向往。它是抽象的具体,又是具体的抽象。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着诗仙的狂放,喝下几杯酒,迈着醉步走进诗人心灵之门。这时,你就会发现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碎叶城到成纪,再折道江油,是十分漫长艰难的跋涉。那时的李白太天真,懵懂的眼睛在有节律的马背上晃着。在没有驿道的沙漠戈壁野岭山道间,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就这样直到马蹄停在江油。回忆中,父母谈到了碎叶城,李白像听天书,那一段记忆是空白的,但他熟记着马蹄,熟记着马蹄踩踏疲劳和喘息时那种沉重的声音,记得马蹄后面的路弯弯曲曲,也记得马蹄前面的路曲曲弯弯。停下来歇息时母亲指着身后告诉他,马蹄的那一头是故乡!但那时的李白想:最后一个马蹄圆寂的地方,才是他今世的故乡。传说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字太白。夜空里的星宿与月亮本身就是神秘的默契者。所以李白一生爱月。月是他发酵灵魂的种子,他一生爱月读月写月,留下了许多吟月歌月颂月的千古佳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去我只把它理解为诗人的一种思乡情怀,现在站在心灵的门槛上重新品读,才明白在诗人的灵魂最深处,明月和故乡是等量齐观不分伯仲的。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一轮皓月是皎洁的,它高悬于黑夜,不因阴暗而玷污自己,不因孤独而放弃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