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昌黎县教育局教研室2007年3月自2003年10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县教育局教研室专门设立了主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全县各校深入扎实地实施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深刻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我们经历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到将其纳入综合素质测评的尝试,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论教学研究这样的研究历程。从起步阶段的实验校试行,到目前在全县广泛实施,激活了地方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了新的教育资源,逐渐形成了我县的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现将课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详见大事记表)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构建课程组织机构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县教研室成立了以主管教学的局长为组长、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学科教研员为成员的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组长全面负责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副组长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制定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计划、总结等;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定期开展课程研究现场会、观摩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及课题展示会等,为课程的全面铺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校也相应的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构成注意了三个结合即校长与主管主任相结合;主管主任与学科组长、年级组长相结合;课任教师与非课任教师相结合。既有参与管理方面的人员,又有参与实践的研究的人员;既有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又有参与课程评价的人员;使学生选题与实践有指导,活动过程有管理和评价。我们还依据地域特点,在各乡镇成立了联片教研基地,通过联片教研的形式,进行课程实验和交流,使课程研究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推广的价值。2、制定管理方案,健全课程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县教研室先后出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规管理及有效实施策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常规管理制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监控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体目标》、《中小学各年级段的具体目标》等。通过昌黎教育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形式,将其传达到各乡(镇)、2学校,加强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县、乡(镇)、校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以此促使各乡(镇)、学校,及时制定了符合本地域实际和学生特点的课程实施目标、具体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方案、活动选题预设制度、预设方案评选制度、听评课制度及阶段性总结制度等,有力的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序开展。3.加大培训力度,探索课程实施方法。为使各校领导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开展工作。县教研室及时组织召开了全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专题学习研讨会”。认真分析研究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一是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中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深入领会其基本要求:即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澄清了四大指定领域不是学习的内容,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提出来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学校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传统活动等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县教研员深入到各校进行现场指导和专题讲座,及时了解课程实施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中小学课程实施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方案、主题预设方案及案例编写等进行审阅和把关,从而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实施。组织各校的领导和任课教师进行实地培训,让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作一次学生,亲身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活动前两周征集活动内容、提出注意事项、给出活动设计参考等,给大家充分的时间来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设计出本组的活动方案,小组内的人员分工准备工作等。活动前做好安全预案,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活动结束后交流活动成果(收获和体会)。通过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从中体会和认识到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为学校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了参考经验。4.做好过程管理与分析,保证课程实施质量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它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校园,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不做好过程管理与分析,很容易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虚设的不良结果。为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加大了分析、检查和管理力度,通过随堂听课,检查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资料,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情况,检查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工作态度;通过查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所思所想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真实情况。最初在督促检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只把课程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研究性学习”上,为此,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专题研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不是几个课程的简单相加,它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的。抓住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进而促使各校及时将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重点放在对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上;放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使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更具规模、上了档次,形成地方课程的特色。总之,我们通过关注课程实施的进程和发展情况,对课程实施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反馈校正了课程实施的误区,促使各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抓实、做细、搞好,真正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导入了“必修课”的轨道。5、以实验校为龙头,发挥联片教研效能我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程是:以省级实验校和骨干教师为龙头展开实验,通过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辐射全县,且实验与课程全面开设同步进行,在开课的过程中进行实验。我县有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示范学校6所,县级示范学校17所,县教研室以示范学校的课程实验为突破口,搞好综合实践课程实验,通过推广示范课、观摩课等县、乡(镇)联片教研活动,推进全县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首先在深入学习,强化培训的基础上,鼓励实验教师大胆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起始课”、“过程课”、“成果展示课”的实施方法,使他们成为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力军。同时县教研室对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统一规范要求即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图表、活动记录夹等上墙;联片教研制度建设资料盒,联片教研规划、计划资料盒,联片教研活动过程性资料盒等设置齐全。从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建设至今,他们活动有计划,安排有序且符合实际,活动记录内容具体、规范、特色性强,资料盒存档内容的价值含量较高,过程性材料充实,集体备课及反思深刻,客观地记录了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探索实验到全县推广实施的真实历程。特别是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组织的听课、评课、议课、研讨、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活动,通过行动研究,以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实验学校的专业引领,采取行动跟进,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全面落实的作法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比如靖安镇中学初选课题“现代信息与我们的生活”,经过联片教研研讨活动,师生认为此题涵盖4面广,不宜形成学生的实践活动,活动区域面广,教师很难指导,学生活动也漫无边际。所以这一课题最终更改为“信息技术与校园生活”。此外,它们确立的“大棚黄瓜的栽培与管理”课题经过一个月的联片研讨改进,结果摸索出了选题实施过程指导及总结汇报等环节的一套方法,通过吸取教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镇的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现在第二个课题的子课题《黄瓜病虫害的防治》已出阶段性成果。总之,通过联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们将所学理论作为观察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角,激发了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形成解决问题的多元策略,抓住群策群力,集体联动,提高了活动质量。还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各地的好做法,拓展了教师的视野,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前沿信息,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广大教师立体地感受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真实过程,发挥了联片教研的效能。6、立足我县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资源(1)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拓宽活动渠道。我们的家乡—昌黎,碧海连天,青山腾跃,沃野千里,赏不尽的人间美景,探不完的乡野宝藏,读不完的民间文化;经济腾飞,文化传承,抑不住的改革浪潮,诉不完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如“感受华夏”、“大棚黄瓜生产研究”、“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滴泪的贾河在召唤”、“家乡的野菜”、“水产市场变化大”、“家乡的五峰山”、“新农村,新气象”等活动主题。它们是新奇而可行的。一是与本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息息相关,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色,能为振兴家乡服务;二是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视野的形成,能培养出实用技术人才,可以得到家长及周围群众的支持。同时,这也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符合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办学理念,从而创出“走出校门我能行”的学校特色。如:十里铺中心小学地处著名的“葡萄之乡”,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种植葡萄为生。全校20多名教师中有五名住在本村,有一定的葡萄栽培经验,他们就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了以“葡萄病虫害的防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这一活动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其一、作为葡萄特产地的孩子们,与葡萄有着不可分割的情节,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葡萄,栽葡萄、收葡萄、吃葡萄、卖葡萄,串起了多少孩子的悠悠葡萄之情。但是葡萄病虫害却时刻威胁着农民的收成,让农民苦不堪言。作为农民的孩子,了解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帮助村民摆脱葡萄病虫害的困扰是很有必要的。其二、学校地处“葡萄之乡”,四周葡萄环绕,附近有“河北农技师范学院”、“农林局”、“果研所”及有栽培管理经验的老农,有自然生态旅游胜地——葡萄沟,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其三、四年级的教师居住在本村,有一定的葡萄栽培经验,他们愿意尝试5“葡萄病虫害的防治”课题研究,帮助村民摆脱葡萄病虫害的困扰。学校也特别支持,在教师配备、经费投入上均给予倾斜,学校领导亲自担任课程开发负责人,协调各方面工作。他们的活动安排井井有条:第一是学生分组讨论,选定研究基地,制定葡萄病虫害防治的活动计划。第二是调查研究葡萄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编制葡萄病虫害防治记录册。第三是到实验基地进行葡萄病虫害防治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完善活动记录册,撰写研究论文。第四是评价展示活动成果,并将其反馈于葡萄种植户,应用于实际,以此来检验修订及客观评价学生的活动效益。通过两个月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体验了探究的乐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热爱家乡,为家乡服务的感情,通过评价认识了自我的价值。靖安镇马芳营旱黄瓜远销俄罗斯,近销国内东北三省、北京、天津等城市,是昌黎农业支柱产业经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