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的护理常规修订日期2012.6一、【定义】肝癌恶性程度高,被称作癌中之王,难以治愈。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以40-49岁男性多见。医疗护理的最终目的是延长肝癌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二、【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1、肝脏疾病史,致癌物质接触史及饮食习惯,是否进食黄曲霉素污染和亚硝胺类食物及酗酒史。2、家族中有无肝癌及其他癌肿发病史,是否来自肝癌高发区。3、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的时间,何时发现肝大及触及肿块,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体重减轻等不适全身症状。有无发热、发射疼、黄疸、呕便血。4、营养状况,有无水肿、腹水、恶病质。5、皮肤完整性和患者躯体活动能力。6、各种化验及检查结果,如甲胎蛋白、肝肾功、电解质,腹部B超等。7、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状况。(二)术后评估1、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和术中输血、输液情况。2、生命体征,疼痛情况。3、手术切口愈合、敷料情况。4、各种引流管道的情况。5、进食及营养状况。6、各种检验及化验结果。三、【护理问题】(1)疼痛;(2)预感性悲哀;(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潜在并发症: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等;(5)知识缺乏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进食高热量、适量蛋白、低脂肪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少量多餐。禁烟酒,有腹水者进低盐饮食。肝性脑病者应禁食蛋白质。2、根据患者病情卧床休息,适当活动,避免增加肝脏负担。卧床期间经常改变体位。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探视,预防感染。3、术前根据病情进行全身支持和保肝等治疗。4、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可减轻疼痛。肝功能不全者应注意镇痛剂可诱发肝性脑病。5、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变化,动态观察大便颜色、性质,肠鸣音、大便潜血、血红蛋白的变化。6、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愉快。对家属给予精神安慰,说明病情变化的可能性,加强与家属的关系。7、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适量止疼剂,观察止疼效果。(二)术后护理1、一般情况:密切观察肝癌患者心、肺、肾、肝等主要脏器的功能变化,注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心电监测的变化,及时检测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和尿量、尿比重的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2、体位:术后24h内绝对卧床休息,鼓励排痰,避免剧烈咳嗽,防止术后肝断面出血。术后常规吸氧3-4天,增加肝脏供氧量。3、饮食:肝癌术后待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开始进食,少量多餐,逐渐从流食向半流食、正常饮食过度,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为原则。必要时提供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2周内根据肝功能适当补充白蛋白和鲜血浆,提高胶体渗透压和集体抵抗力。4、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的变化:肝切除术后需放置双腔引流管。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性状;如果血性引流液逐渐增多,应警惕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及时向医师报告,必要时行手术探查止血。若引流量逐渐减少,无出血和胆汁,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5天后拔出。5、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和腹部体征,若术后3天体温持续不降、白细胞升高、腹部胀痛,应考虑有肝周感染可能;若伴有咳嗽加剧、胸闷、气短,应考虑胸腔积液的可能。6、疼痛护理:肝切除术后疼痛剧烈者,应积极有效的止痛,合理使用止痛泵和止痛药物。7、胆瘘的护理:胆瘘是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早期可有少量胆汁来自肝断面,随着创面愈合可逐渐减少;发生胆瘘后,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观察引流液量和形状,并密切观察有无剧烈腹痛、发热等腹膜炎症状。8、体液平衡的护理:肝癌患者常因肝功能不良伴有腹水和水肿,并经常使用利尿剂,故应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严格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每天观察、记录体征及腹围变化。9、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敷料、引流管周围敷料、胃管、腹引、尿量、皮肤温度、血常规等情况,怀疑出血者应积极做好手术止血准备。(2)肝性脑病: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有无行为异常,观察病人思维及认知的改变,有无意识障碍,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3)膈下积液或脓肿: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腹部体征、腹腔引流情况。五、【健康教育】1、适当休息2、指导病人摄取适宜的饮食,多吃含植物蛋白(如豆浆、豆腐等)的食物和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加机体抵抗力和保持大便通畅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禁烟、酒、辛辣、油腻、生冷、霉变食物4、注意保暖,预防感染,避免重体力活动5、遵医嘱服用保肝、抗癌等药物6、定期复查,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肿瘤标志物、B超、胸片等,注意有无肝癌的复发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