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小组成员:周妍、潘睿、陈玲、程晓芳、杜小红、冯秋霞、李梦蝶、林玉妹、眭银凤、王瑜、潘小燕、康欣一、产生背景二、国内外相关研究三、现状与问题四、典型经验•五、对策与建议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背景康欣、潘小燕(一)问题缘起•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到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加之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布状况,造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二)相关概念界定二、国内外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现状林玉妹、眭银凤、王瑜(一)国外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现状1.2.3.关于亲属抚养方面关于父母对儿童发展影响方面关于对策方面国外近似研究:由于国情不同,未发现国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文献。国外学者主要考察国际移民对留守子女教育的影响,与我国留守儿童教育近似性研究体现在三大方面。国外学者针对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国际移民儿童进行了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一、亲属抚养儿童产生原因多样化问题,不仅仅包括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父母流动,还包括父母精神和生理状况不适合抚养等,从概念范围来看,国外亲属抚养的范围要大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范围;•二、抚养经历会造成被抚养儿童健康和行为等问题,与他人相处中出现问题,更有甚者出现道德品行的丧失以及青少年犯罪与越轨;2020/11/24•三、与父母分开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心理上的辅导,导致了亲属抚养儿童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四、尽管不同国家亲属抚养的增长速度相差很大,但多数国家的亲属抚养的规模是不断扩大;•五、政府必须通过法律形式为给予亲属家庭以及儿童提供一定的援助,并鼓励“第三部门”参与其中,减轻抚养人的压力,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使得被抚养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2020/11/24(二)我国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现状•“留守儿童”的研究事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类有关留守儿童的学术文章、新闻报道、公文文件、调查报告、引用的数据数量众多,目前国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的探究•彭大鹏等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社会和政策因素分析,认为从家庭这个微观单位来看,留守儿童是由经济结构转换引起家庭功能失调或错位所致。同时,他指出留守子女问题源于转型期的特殊性,是传统体制的滞后性在转型期的突出表现。•叶敬忠认为,农村学校教育存在诸如课程体制、目标、结果、内容等与农村实际脱节现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暇更多关注留守儿童,加之,普遍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倾向,势必会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周宗奎通过调查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际上与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其他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办学条件差等)相互交织,并相互影响。•杨菊华、段成荣指出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那些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农民工很难解决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丛峰等认为监护权的缺失是造成留守儿童学习不好的直接原因。范先佐也指出,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特点给留守儿童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得影响,导致留守儿童学习心理负担重,成绩难以提高,许多留守儿童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王东宇、王丽芬通过调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大多数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并将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动力,学习自觉,上进表现良好。2020/11/242.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影响方面的研究•一方面,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中,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儿童的学习无法进行辅导;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吴永胜,喻本云通过对四川某乡镇中心小学的调研,指出91名留守儿童,仅有3%的人成绩优秀。10%成绩较好,42%的人学习成绩中等偏下,45%的人成绩较差。2020/11/243.家庭问题缺失对留守儿童行为影响方面的研究•福建妇联儿童部课题组指出留守儿童的代养大多数为祖辈,由于代养人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低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利,留守儿童在学校外的行为是代养人和学校难以控制的。外部不良的因素,使这群缺少父母关键管教的孩子在行为方面容易出格,影响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得程度上扰乱了治安。•龚建平、何奕敏等指出,在隔代教育中,祖辈们较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而缺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同时,祖辈们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也大多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孩子“骄娇”二气严重,养成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2020/11/24•蒋平认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由于传统道德纲常的束缚,很少给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的相关知识,其边缘性行为和实质性行为发生几率增加。因此,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叶敬忠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最为集中的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五个省的400名留守儿童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指出留守女童当中,有47.2%要经常干家务,53.9%要经常或者不时地照料同样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家人进行“逆向监护”。2020/11/244.留守儿童的情感及心理问题研究•黄爱玲通过访谈定性研究发现一些留守儿童已经出现个性发展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为攻击型的性格特质,动辄吵闹打架,情绪自控力差,好冲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另一类为畏缩型,表现为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个性障碍。•李雯婷指出隔代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历程,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2020/11/24•黄小娜、吴静等认为母亲缺失会使孩子心理缺乏稳定感,将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异或障碍;父亲给孩子带来的安全感、权威、勇敢和坚强等,缺失父爱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更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李永鑫指出留守女童的心理适应能力要显著好于留守男童。父母外出在儿童人格形成后比发展中更好,监护人中母亲的良性影响最好,其次是爷爷奶奶,最差是父亲。2020/11/245.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及犯罪问题研究•范先佐认为,由于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关爱和教育,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为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生活上的混混搅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了犯罪的深渊,踏上了不归路。•王玉琼等人的研究认为,由于留守儿童存在道德教育的真空地带,因此,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2020/11/24•对甘肃省儿童辍学原因的研究表明,经济收入因素对辍学的影响力正被儿童本人丧失学习兴趣和不良学习成绩等非生物因素所取代,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些农村留守子女精神空虚、行为失范,严重者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谢太平等调查表明,在一些地区“二无一未”的青少年的犯罪案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案件的40%以上。2020/11/246.教育投资决策研究•孙决策志军队家庭教育的理论模型作了详细的回顾和介绍,他将这些理论分为两类:基于新古典家庭模型的家庭决策模型以及基于讨价还价模型的家庭教育决策模型。他的研究明确回答了家庭收入、父母教育、学校收费、学校距离、劳动力市场特征和政府教育支出的因素是否对儿童教育产生影响,但没有回答家庭成员外出务工行为对儿童教育是否产生影响。2020/11/24•另外一些文献研究了打工者的汇款行为对家庭收入和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如赵耀辉,都阳和朴之水,陈玉宇和邢春冰等,但仍没有深入探索究竟农村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便从经济学视角解释“留守儿童”这样的问题。2020/11/24三、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生活问题(二)教育问题(三)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四)安全问题(五)社会关注不够李梦蝶、冯秋霞(一)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一般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地区、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由于隔代原因,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得隔阂,大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不能有效的获取和掌握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以及生理卫生知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及生理卫生知识指导缺失的问题。(二)教育问题•主要是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会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大多都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孩子们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得力不从心。(三)父母关爱严重缺乏•与父母长期分离,儿童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变化。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四)安全问题•一方面,有些隔辈监护人所看护的“留守儿童”数量过多,造成了他们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真空状态。•第二个方面是“留守儿童”大部分是15、16岁之前的学龄儿童,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剧的发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进行一些特殊的有关安意识和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家庭应尽量减少和避免监护人看护过多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五)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够关注。有的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