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芜湖市情简介芜湖市域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万,其中市区面积1065平方公里、人口124万,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芜湖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年。春秋时为吴国边陲要塞鸠兹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始称芜湖。古代芜湖得“两江(长江、青弋江)交汇、舟楫之利”,农业、手工业、商业比较发达,南唐时经济已渐繁荣,宋代冶炼业走向鼎盛,明代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清代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近代芜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1876年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芜湖综合交通优势明显。芜湖临江达海,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和南京的第三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水路十字结点城市。芜湖港是长江流域第五大港口、中国最大的内河煤港,港口综合吞吐能力7500万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距芜仅1个多小时车程。以芜湖为中心,4小时陆路交通半径内,覆盖40多座大中城市、3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芜湖人文资源丰富。拥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等11所高校和2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拥有中国科技开发院芜湖分院、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等200多家科研机构。-2-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62家,其中国家级20家。芜湖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芜湖人居环境良好。芜湖境内山峦叠嶂,江河密布,湖泊纵横,素称“半城山、半城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在2009年度全国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中,芜湖位列全省第一。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三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芜湖拥有良好的对外开放政策环境。上世纪90年代以来,芜湖拥有了国家沿江开放城市、对外籍轮开放港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等政策优势。2010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确定芜湖为“双核”之一。2011年7月,国家批准芜湖享受中关村的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优惠政策。已有34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80多家上市公司在芜湖投资兴业。芜湖是加速崛起的新型工业城市。现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个支柱产业,拥有奇瑞汽车、海螺集团、新兴铸管、美的空调、日立空调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正逐步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3-基地之一。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2户、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472户,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和企业集团4家,本土上市公司11家。正在培育汽车及高端装备、光电光伏、新材料、智能家电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旅游五个现代服务业。拥有方特欢乐世界、梦幻王国2座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主题公园,去年接待游客365万人次。“十一五”期间,芜湖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41亿元,年均增长16.3%,总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4亿元,五年累计完成4097亿元,年均增长40.9%;财政收入219亿元,年均增长24.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18727元、7145元,年均分别增长14.2%和15.3%。三次产业结构由11.1︰50.7︰38.2调整为6.8︰63.5︰29.7,工业化率由43%提升到5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1%提升到26%。市区建成区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到1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4.3%。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芜湖被中央列为成功开拓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在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芜湖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位。“十二五”以来,芜湖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率先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产-4-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加快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立足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力争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芜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大城市。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3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突破7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亿元;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初步预计,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收入28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0亿元,分别增长31.3%和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0亿元,增长27%;全部工业销售收入3650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亿元,增长18%;进出口总额40亿美元,增长4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80元,分别增长15%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