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枫叶红了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环境、关注自然变化、主动探究环境变化原因的良好生活习惯。2、了解植物生长变化规律与季节气候的关系。3、初步学习不同的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活动准备:搜集有关秋天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关于节气的谚语等;调查常见农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大且、大臼菜等)的播种时间与收获时间;调查恶劣天气及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人们在生产中应对恶劣天气的措施。活动过程:【生活在线】1、欣赏秋天的美景或描写秋天的美文、古诗、词语,让学生为秋天而赞叹,产生走进秋天的欲望。2、提出探究主题:枫叶为什么在秋天会变红?【追根求源】1、探究枫叶变红的原因(1)学生猜想枫叶变红的原因,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肯定其积极的一面。(2)明确探究方法:怎样才能知道枫叶为什么会变红?用什么办法去研究呢?(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枫叶变红的原因探究。(4)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5)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枫叶变红固然是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气候变化的原因。2、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注意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二十四节气歌”。(2)交流关于“二十四节气歌’’的认识,充分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3)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与农时相关的谚语。(4)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展示常见农作物的播种时间(节气)与收获时间(节气)。通过对比认识到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了解本地区(气候)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环保在行动】1、感受现代科技:古代劳动人民只能因时因地种植农作物,农业生产受到各种条件制约,而今天,我们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取得了较大突破和收获。2、问题:你能列举哪些人们应对恶劣天气的措施?3、学生举例:A.修建水库;B.太空种子;C.杂交水稻;D.植物克隆;E·人工降雨;F.A-F-除雹;G.三北防护林……【绿色延长线】考察一种常见作物的耕作时令并亲自种植。如秋分时节种植大蒜,谷雨时节种植花生等。进一步了解该作物的生长与季节(气候)的关系。2、大雁南飞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动物)造成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关爱自然,尊重生命。2、了解人类行为对环境(动物)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乃至避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3、探究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原因,了解人类活动对它们产生的影响。活动准备:调查了解一些动物迁徙的原因;搜集相关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调查了解本地区破坏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分别有哪些。活动设计:【生活在线】引导学生谈一谈某些动物在秋天的异常举动,如大雁南飞、白鹭南迁、松鼠收藏松果、黑熊大量进食等,通过这些例子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他们对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认识。【追根求源】1、提出探究主题:通过了解几种典型的动物在特殊季节的迁徙的事例,提出“动物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园”的问题。2、学生通过讨论、对比分析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可能有以下原因:A.温度的原因;B.食物的原因;C.生活习性……3、教师适时引导、归纳总结:其实,它们都是为了积极地去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大雁南飞是为了去温暖的南方寻求丰富的食物,可见,动物对环境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某个地方的环境不适宜它们生活了,它们就会选择逃避或者消失。【环保在行动】1、启发学生思考:为了保护动物,给它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做?2、讨论交流,概括总结。A保护环境;B不污染水源;C集中处理垃圾;D不排放废气;E.不伤害动物;F.植树造林;G.不乱占耕地;H.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教师及时表扬学生的想法,并鼓励能做到的,激发学生将想法落实在行动上。3、展示一些保护环境后带来良好效应的事例,如昔日污浊的莱芜汶河经过长期不懈的治理,今天变成了“鱼翔浅底、白鹭齐飞”的美好画卷;昔日消失的毛刀鱼又回到了微山湖的怀抱;昔日的荒山之地——房干村,如今郁郁葱葱,成为人、动物和植物的美好家园...…·所有这些美好景象与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密不可分,要想长久保持下去,我们有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绿色延长线】1、学生分组调查不同地点动物的变化情况。2、通过分析调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更不是所有人都能自觉地去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许多无知的人和目光短浅的人正在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破坏环境、伤害动物,致使我们身边(20年前)的一些动物消失。教育学生不仅要勇于同这些不良现象作斗争,更要时刻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想办法让一些不见了的动物重新回来,为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3、疯长的水葫芦教学目标:1、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治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2、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治理生物入侵的方法。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生物入侵的信息,并能分析当地生物入侵情况。活动准备:搜集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相关视频、图片及文字资料;调查当地有没有生物入侵的现象,如果有,是怎样治理的。活动设计:【生活在线】1、了解水葫芦:展示水葫芦及水葫芦污染环境的图片,阅读水葫芦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认清水葫芦的真实面貌。2、引发学生讨论:水葫芦引入我国后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物入侵”。【追根求源】1、什么是生物入侵。(1)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生物入侵”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展示生物入侵典型事例,提高学生对生物入侵概念的认识。(2)明确生物入侵的概念。2、了解生物人侵的危害。(1)提出问题: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呢?(2)通过分组汇报交流的方式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3)师生共同总结,可以从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对生物的影响和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说明。3、探究“不速之客是怎么来的”。(1)通过教科书的提示和搜集的资料中了解生物人侵的途径。(2)讨论防止生物人侵的方法。在“引进物种时要充分论证”的指引下展开讨论。【环保在行动】引导学生提出治理生物人侵的措施。(1)小组讨论:如何清除这些不速之客。(2)交流治理生物入侵的各种方法。【绿色延长线】建议学生先从自身做起:调查当地生物人侵的现象,了解当地人们治理生物入侵的措施。进行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为彻底治理当地生物入侵提出更好的办法。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目标:1、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情感目标)2、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能力目标)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认知目标)教学方法:画表格、提问题、看图形。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播放MP4下载歌曲: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傣族孔雀舞曲、梦里水乡部分开头和中间。(学生比较熟悉)师:这些歌曲歌唱的是哪些地方?生答。师:你从歌曲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生:思念、热爱、赞美家乡…师小结:这些歌曲虽然歌唱的是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但都表达了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引入)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壮丽多姿的山河,下面我们将随着本课一同欣赏祖国的几处风景及民俗。(一)自主学习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些在很恶劣的环境里生存的人用自已的智慧认识,适应自然,最终站稳脚跟,顽强地生生存下来,证实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老话。(二)合作交流小组学生汇报:(师:请同学们把表格内容读一读,谁愿意读。)师:引导虽然各地有很多不同,但是人们都不放弃,植物的生长、动物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种收获,快乐的生活着。2、总结收获(1)谈一谈自己的收获。(2)师:我们知道不同地方因为位置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但是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脚踏一方土,畅饮一江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着家园,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三、引出作业师: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哪些风俗习惯?生答。师:向人们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让其了解我们家乡得美,抓住一个方面写一篇小短文。5、消失的耕地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2、知道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质,必须做到的几方面。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一、介绍现有的土地资源,引起学生的重视。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局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增长,建设占用,自然和人为破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近几十年减少了一半,目前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面对这越来越紧张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二、了解土壤的污染源。1、在你生活着的周边环境里,土地受到了哪些污染?2、学生举例说明。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物污染源。4、这些污染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的呢?(1)四人小组讨论。(2)总结: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水体污染型、固废污染型。三、了解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1、自学课文,思考:土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每种原因所引起的后果怎样?2、反馈。(1)农业污染:在农业方面,什么污染最严重?对我们人类有那些危害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污染?(2)按以上方法学习剩余的五种污染。四、联系实际。1、面对如此严重的土地污染,我们应怎么做呢?2、学生各自讨论。3、说说每个人不同的想法。4、你觉得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也造成了土地的污染?五、小结。让我们行动起来,和侵占、破坏土地的行为作斗争,共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六、实践活动。1、去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了解本镇人均耕地占有情况、土地污染情况及其对策。2、组织学生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劝阻你周围的人不要随手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6、湖泊变小了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2、安排几位学生表演小品,道具自己准备。3、复习第九册语文课本中《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活动过程:一、小品引入主题(请老师自由发挥)。二、具体事例,初步认识。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远远不止是工厂的黑烟与汽车的尾气,还有很多。活动前叫大家去调查过。下面请同学们说说。生:工厂向江河排放废水。生:人们向江河投放垃圾。生:……三、分析事实,深化认识。请同学们针对上面的现象,说说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1、先说水源是怎样被污染的。生:小时候我们能在门前的河里游泳,后来被建工厂的人堵塞了。村里的生活污水流进河里,有很多的小虫子在游来游去,不能游泳了,而且还有一股臭味,非常难闻。生:我们以前常在家门前的小河钓鱼,现在鱼少了,而且还会钓到一些头小尾大的怪鱼。生:今年初在粤东一带海面出现的赤潮,科学家也说是海水受污染所造成的。师:这都是水源被污染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喝水中毒的事。可见水源污染不是小事。2、随意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也会危害我们人类,请举例说明砍伐树木造成的危害。生:我们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所讲的就是黄河决堤,使得两岸人们叫苦不迭,这除了自然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地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使河床升高,黄河成悬河,洪水来时易决口。生:还有今年长江、松花江的水灾,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上游大量砍伐树木,使雨水得不到积蓄,大量流入江中,使得洪水泛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生:还有森林里的动物越来越少,比如大熊猫和老虎,有些动物甚至绝迹了。师:由此看来,间接的环境破坏,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我们的生存。四、联系身边事实,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所了解的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五、师: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害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十分关心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议吗?要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