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的五个特点:P271、源自地方性设计2、生态账户的设计3、设计结合自然4、每个人都是设计师5、使自然可视化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7大理论)P30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2.空间分异性与生态多样性理论3.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4.岛屿生物地理与空间镶嵌理论5.尺度效应与自然等级组织理论6.生物地球化学与景观地球化学理论7.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理论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1.以景观格局和功能为主的美国流派2.以荷兰和德国土地生态设计为代表的西欧流派特点:高度结构化的景观3.以景观综合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为主的东欧流派特点:1)立足景观综合研究与应用2)景观综合研究思想4.以土地生态分类为核心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派5.以景观地球化学分析和区划为主的苏联流派6.以生态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为主的中国流派特点:北方平原地区“围宅、围屯、围城、围田”的四维景观生态格局建设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点:1、景观生态过程——格局的规划设计2、景观生态学的度量体系与景观生态规划3、景观安全格局体系(生态网络)第五节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整体性、异质性、多样性、复杂性、连通性、稳定性。1.景观生态的整体性景观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生态共同体,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2.景观生态的异质性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或某种特性)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一般可理解为空间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3.景观生态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要素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板块多样性、组分种类多样性、格局多样性4.景观生态的复杂性5.景观生态的连通性1)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而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2)景观连通性测定景观的结构特征,景观连接度测定景观的功能特征,反映了景观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3)景观连通性可以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得到反映,而景观连接度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生态群体的生态行为或研究的生态过程和研究目的,仅研究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不足以反映景观连接度的水平。6.景观生态的稳定性相对于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稳定性踏脚石系统52位于大型斑块之间,由一连串的小型植被斑块组成。连接程度的高低是踏脚石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连接度高的踏脚石系统具有类似于廊道的作用。以簇群模式发展的踏脚石组合,才是最为稳定的系统。踏脚石之间的间距必须在可视距离范围内才具备连接功能,因此踏脚石系统的最大有效间距须视不同的生物保护目标而定。景观生态分析过程56-58影响景观生态的十大生态过程57(图)影响景观生态规划的十大生态过程一览表1.物种扩散与迁移过程,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3.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光合作用)过程,4.物种与物种的生态关系过程,5.空间分异过程,6.水循环过程过程,7.大气动力过程,8.物质重力过程,9.生命过程,10.扰动过程。七度评价体系传统七度评价体系现代七度评价体系66传统:早期的评价核心:景观生态评价集中在相容度、敏感度、自然度、旷奥度、美景度、可达度、可居度的评价上。现代:随景观评价的深入发展到现代七度评价,相容度、敏感度、持续度、适宜度、连通度、地方性(原生度)、健康度。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定义114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和主体对象。是人与自然环境协同演化发展形成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自然赋予人生存的智慧,人尊重自然并利用自然,取得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人文景观系统在特点的自然景观系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经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形成的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利用方式以及在利用过程中创造性的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天人合一、完整有机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边缘效应与景观界面(搞清楚)154边缘效应:不同地貌单元生物群落的界面地带,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不同生境的物种于此共生,种群密度大,生产力水平较高,将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景观界面:特定尺度下生态实体之间的过渡带。在林、农、草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交错带,即景观界面斑块、廊道、基质(搞清楚)159-161景观斑块:斑块具有空间费连续性和斑块内部的均质性。斑块的形成主要起源于环境的异质性、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他们直接作用于斑块的形成与发育。包括: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进斑块。生态学意义:物种动态与斑块化、斑块化与物种的共同演化、斑块化与生物多样性。景观廊道:廊道是区域景观整体中具有一定宽度并呈现线性形态特征的景观实体。从起源主要有: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环境资源廊道、种植廊道、再生廊道。从空间形态: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生态功能:1、栖息地或生境功能、2、物质传输功能3、过滤或阻抑功能4、物质、能力和生物的供给源或汇功能。景观基质:基质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具有重要的物质流、能量流和物种流的生态作用。判断标准: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综合考虑相对面积。格局组合规划设计(懂)253集中与分散的格局组合:大集中和小分散的景观组合格局;小集中而大分散的空间组合格局(图)(对象不同,什么是分散和集中)完整与渗透的景观组合格局景观安全格局构成、定义255景观中有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被成为生态安全格局SP,securitypatterns,不论景观是均相的还是异相的,景观中的各点对某种生态过程的重要性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些局部、点和空间关系对控制景观水平生态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景观局部、点及空间联系构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是现有的或是潜在的生态基础设施。构成:景观局部、点及空间关系以生物保护为例,典型的安全格局包含:源:现存的乡土物种栖息地,他们是物种扩散和维持的源点缓冲区:环绕源的周边地区,是相对的物种扩散的低阻力区源间联接:相邻两源之间最易联系的低阻力通道辐射道:由源向外围景观辐射的低阻力通道战略点:对沟通相邻源之间联系有关键意义的跳板255自然过程257过程、结构与过程的关系、格局与过程的关系、尺度与过程的关系生态交错带概念定义262自然界面的准确的生态学理解。又称过渡带、生态脆弱带。特定尺度下生态实体之间的过渡带。在林、农、草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交错带,即景观界面,这是一个既受两侧生态系统的影响,又并不是两个生态实体的机械叠加和混合,它是两个相对均质的生态系统相互过度、耦合而构成的有别于该两种生态系统的转换区域,其显著特征为生境的异质化,界面上的突变型和对比度。生物多样性定义内涵274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一般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水平。生物通道(廊道)278现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功能:栖息地、过滤或隔离、通道、源、汇生态足迹(了解——名词解释)296具有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所占用的生态面积(用土地量表示)。F(特定地区的生态足迹总量),P(人口总量),E(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足迹F=P×E。生态足迹表示人均消费物质所需要的生态生产面积。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以降低生态足迹需求为导向的生态规划以增加生态足迹供给为导向的生态规划(大概了解)301主要方案:1、维护景观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特别是保护自然景观空间的完整性。2、结合当地条件,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通过生态设计,构建高效的生态系统,如提高复种指数等,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3、大幅度增加生态用地面积,主要是林业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从而增加供给量,减少不同生态用地类型的供需之间的缺口。4、通过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各类土地的质量,从而提高各类供给土地的产生来提供生态足迹的供给。健康景观解释包括内容304健康景观特征:1、提供生态系统商品和服务,以满足现在和将来的需求。2、景观的外部补贴最小,甚至无需提供补贴就能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3、对邻近景观和生态系统没有负面影响或者破坏最小化。包括:景观指标、整体性评价、生态指标、环境指标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性评价指标系统(读懂、可使用)309(表)9大特征1格局—过程—界面:自然骨架的整体性、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自然界面的延伸性。2物种—通道—生境: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通道的连接性、景观生境的原生性。3扰动—足迹—健康:景观干扰的有限性、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的健康性。分层识别:地形、植物、人文活动1.地形西高东低2.交通:农用公路3.山间小溪。4.水池5.灌木丛缺:1.建筑离水池太近,破坏环境和视觉质量2.过多露天停车场3.不考虑景观随机布局改:1.公寓具有良好的农田视觉景观2.保留林地缓冲带可避免农用地、居住用地矛盾,还可预留野生生物通道3.保留开放空间农用地和滨水地区林缘线凹处及农用公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