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题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学院:通信与信息学院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生姓名:无名学号:1302201005指导教师: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2014年05月3日2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加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处理好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时代课题。我们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对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认识具有飞跃性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高唱主旋律,形成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景象。面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表现的挑战等问题,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机遇与挑战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FateofSocialism(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ofGuilinUniversityofElectronic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globalization,ourcountryputforward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cultureChinacharacteristictheory.Facingthechallengesofglobalization,howtostrengthentheunderstandingChinese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todealwithth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oftherealityhasbecomeanurgentneedtosolvetheprocessof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problemsinChina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ofChinesesocialismculture,contemporarytopicisthegreatpracticeofbuilding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OurpartytoimplementtherequirementsoftheThreeRepresents,understandingofculturalconstructionreachedanewheightofhistory,hasaleapinunderstandingthesignificanceofIdeologicalandmoralconstructionsystem.Thepracticeof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ofsingingthemelody,formthescienceandtechnologyandtheprosperityofliteratureandart.FacingtheEastWestculturalexchange,integrationanddevelopment,aswellas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undertheconditionsofmultivalueperformancechallenges,totakeeffectivemeasures,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culture.Keywords: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Cultureconstruction;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3引言今天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政治实力的竞争,而且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与竞争,中国如果不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就无从获得国际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就会降低中国的国际拓展力和影响力。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当今世界文化领域发展的“西强东弱”形势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西方国家明显的文化优势对中国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压力,它们一方面在经济、高科技和军事技术领域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另一方面却通过大量敞开的文化输出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和渗透。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认识(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明论、先进文化论、文化国力论、文化产业论、和谐文化论和以人为本论,这一理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它在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传统文化转型、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直接的统领作用,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二)社会主义文件建设的战略地位1.生产力层面的文化战略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文化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自我创新的力量源泉和动力。2.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层面的文化战略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尺度。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如何引领社会时尚、消费观念、道德风气和健康生活方式关系重大,对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想倾向的抵制与化解也不能缺少文化的作用。3.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战略地位文化已经成为控制和渗透意识形态的主要方式,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文化化”的趋势。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往往改用文化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渠道进行灌输。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商品消费,在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方式中,除了单纯的文化商品之外,大多数的普通商品也都带有文化的特点,即将某种文化符号或文化理念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联系在一起。目前,每年全球文化产品总产值的43%来自美国,34%来自欧盟,而中国只占其中3%的份额。文化的海外竞争力与影响力直接影响着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认同度,在这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使得中国目前还无法成为文化强国。(三)社会主义文化特征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标志,探讨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是深化社会主义文化认识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性”与“和谐性”的4统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毛泽东早就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给出了正确态度。即毛泽东所指出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江泽民也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说到底,任何民族虚无主义与复古主义都是错误的,批判地继承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唯一态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学界普遍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比如:中华民族追求理想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中国传统伦理中注重主体自觉性的特质,有利于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崇尚人际和谐、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中国文学史上的“百花齐放”,有利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系的有益探索。(五)全球化和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机遇主要是全球化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创新,吸纳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挑战表现在,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极力推广其社会思想与价值理念为其推行“西化”、“分化”提供了便利,易于引发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破坏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类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经济全球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学者指出,互联网具有差别性、数字性、视频性、环球实时性、交互性、人本性、智本性、资源共享性、虚拟性、高速性、一体性、综合性等特点。这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主义文化的[8][3][4]世界影响,为宣传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新的阵地并提高了宣传的时效性等。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使社会主义文化受到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意识形态5入侵提供了便捷手段等。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让全球化和互联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多年前,韩国汉城大学的一位教授提交了篇论文,其中心命题是“文化领土论”。其要点是在未来的世纪里,传统意义上的国界、领土概念在实际意义上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按照文化的影响来划分国界。20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主流———谁能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该书的书名用了“文化战争”这一看似耸人听闻的概念,说明文化竞争已经达到了十分激烈的程度。该书封底引用的中国《参考消息》评论道,“马特尔这本书证明:‘主流’文化品无关乎艺术,而是一种保险单和传播的战略手段,是一个国家增强‘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流行文化的传播已经与艺术创作无关,而是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家战略。一场文化战争的前沿报道,在我们这个传统美食大国里,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正向各个地区快速扩张;在我们这个品茶论道的国度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等饮料已成为青少年的日常饮品;在我们这个戏剧曲艺大国里,好莱坞电影及其终生伴侣爆米花、可口可乐往往赢得诸多利好;甚或,在我们这个学术思想源远流长的国度里,一些专家学者习惯于在讲话与文章里人为地穿插洋文的舶来专业术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的“主流文化”,如何在国际日趋复杂的思想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必将成为本世纪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的路径。1.要坚持把文化建设渗透于城市建设之中。城市是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是提高城市实力的核心力量,有品位的城市更需要用文化来滋养,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也必定是一个以文化为引领的创意之城。2.要坚持把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发展之中。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文化建设和文化理念的传播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企业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展现,尤其在产品的设计、营销和广告等方面都有文化的巨大作用。3.要坚持把文化建设渗透于旅游开发之中。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这个重要载体。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产品的价值和品位,是旅游业增强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支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4.要坚持把文化建设渗透于新农村建设、全民素质和经济建设之中。(二)探讨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机制6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围绕着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体系。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