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偏瘫诊疗常规说明:本常规适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一、病名:中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推拿学丛德毓王立新黄铁银)西医: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偏瘫(康复医学第4版)定义:偏瘫,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是指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舌强语涩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为中风后常见并发症。相当于西医的(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所导致的相应临床症状。二、诊断(一)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1996)主症: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头痛、眩晕、饮水反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鉴别诊断1.面瘫:主要症状为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但无半身不遂的表现。2.痿证:一般起病缓慢,多表现双下肢痿躄不用,或四肢肌肉萎缩,软弱无力。(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制定①感觉和运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和一侧视野缺失;②交流障碍:失语、构音障碍;③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等;④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等;⑤其他功能障碍:吞咽困难、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主症①+次症②~⑤任何一项+CT或MRI报告即可确诊脑卒中偏瘫。鉴别诊断颅内占位病变,颅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程度,外伤史、发烧等其他临床表现以及CT、MRI,脑脊液等检查做出诊断。(三)治疗疾病分期初期(发病1~2周)不在本常规治疗范畴内。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中药治疗1、辨证论治①阴虚风动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兼症: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耳鸣。舌象:舌红少苔。脉象:弦细数。治法:平肝熄风、泻火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2生龙牡代赭石白芍天冬玄参龟板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甘草方中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白芍、天冬、玄参、龟板滋阴潜阳;重用牛膝并辅以川楝子以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风阳;茵陈、麦芽清肝舒郁;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加减: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者,加黄柏、知母等以清相火;心烦失眠者,可加珍珠母、夜交藤以镇心安神。痰热者,加天竺黄、瓜蒌、胆南星或鲜竹沥口服液以清热化痰;腰膝酸软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杜仲、何首乌等以补益肝肾;认知功能障碍伴有老年痴呆者口服益智抗呆胶囊,12粒,一日2次。失语或构音障碍,言语蹇涩的口服中风解语胶囊,12粒,一日2次。头痛眩晕血压高口服平肝降压胶囊,12粒,一日2次。.肥胖、高黏血症口服降脂轻身胶囊,12粒,一日2次.。②气虚血瘀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兼症:面色胱白,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心悸自汗。舌象: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象:细缓,或细涩。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龙方中重用黄芪补气;桃仁、红花、川芎、归尾、赤芍、地龙等养血活血化瘀。加减:口眼歪斜加牵正散;气虚明显者,加党参或人参;患侧肢体浮肿者,加茯苓、泽泻、防己等淡渗利湿;小便频数或失禁者,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固摄;肢软无力,麻木者加桑寄生、杜仲、牛膝、稀莶草以补肝肾,强筋骨。心悸,喘息,失眠者加炙甘草、桂枝、龙眼肉以温经通阳,养心安神;认知功能障碍伴有老年痴呆者口服益智抗呆胶囊,12粒,一日2次。失语或构音障碍,言语蹇涩的口服中风解语胶囊,12粒,一日2次。可选自制中成药:偏瘫康复胶囊,12粒,一日2次。针灸治疗处方: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随证选穴:上肢可轮取肩髎、阳池、后溪;下肢可轮取风市、阴市、悬钟;病程日久上肢加大椎、肩外俞,下肢配取腰阳关、白环俞。肘部拘挛加曲泽,腕部拘挛加大陵,膝部拘挛加太溪,手指拘挛加八邪,足趾拘挛加八风。凡语言蹇涩加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轻叩患部;口角歪斜取地仓、颊车、合谷、攒竹、颧髎、承浆。要求: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泄,久病宜补。方法:针刺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3~5次/周。3推拿治疗选穴: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太冲手法:迟缓期——滚法、点法、拿法、擦法痉挛期——滚法、按法、揉法、摇法,扳法治则:舒筋活血、滑利关节。上肢部操作1.患者仰卧,医生拿揉患肩、肘、腕关节,同时配合肢体的被动活动,约5分钟。2.按揉肩髃、肩井、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各1分钟,最后搓、抖、捻、勒五指。背部及下肢部操作患者俯卧位,医生先用滚法在背腰部膀胱经施术,然后按揉下肢部穴位,拿揉下肢部肌肉群;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最后搓、抖下肢。康复治疗迟缓期:首先指导护理人员对偏瘫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尽可能避免压迫肩关节,预防褥疮,防范不正确的卧姿给患者带来再次伤害,进行床头训练,主要进行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患者一般状态允许时,马上进行床上坐位训练,以尽早离床。康复室训练:直立床站立训练,增强患肢肌力,耐力训练,平衡能力从坐位到跪位到立位,最后进行运动中平衡能力训练。康复训练每天两次,PT、OT各一次,每次45分钟。并发症治疗肩关节半脱位治疗方法(1)纠正不良位置:让病人座位时患肢肘部放置在桌上或轮椅扶手上,经常用健手协助患肢做上举运动。(2)在治疗师指导下,做患肢负重训练或用手掌按摩患侧上肢,并可针灸刺激,达到稳定肩关节肌群。(3)在不引起痉挛原则下,保持肩关节正常范围的肩关节活动。其他物理因子治疗中药离子导入、蜡疗、磁振热、神经功能重建、吞咽治疗仪、减重治疗仪等中药熏洗牛膝(桂枝)独活川芎荆芥红花透骨草防风伸筋草水煎熏洗肿胀肢体,一日一次,每次20分钟。四、疗效评价偏瘫是我科的优势病种,约占全部患者的60%。2011年我科共收治偏瘫患者36例,其中治愈好转32例,占94.44%,未愈2例,占5.56%。其中阴虚风动20例,占55.6%,气虚血瘀例16例,占44.4%。我们采用随即分组方法,各抽取8例治疗,与单一传统疗法治疗比较,发现通过上述综合治疗,使患者平均治疗周期(三个月)缩短7~16天,在改善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上康复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吞咽障碍上针灸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五、目前存在的难点(一)难点分析1.偏瘫是中风后的主要并发症,致残率可达30%~80%,我们虽然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偏瘫肢体痉挛还不能完全解决。3.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二)解决措施41.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在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中风患者或群体,进一步深化辨证论治。减少偏瘫的致残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早期良肢位的摆放、正确的康复模式及针灸拮抗肌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痉挛。3.加大对基础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粘滞血症等)的院内制剂研发与应用,减少医疗风险和隐患,提高患者体质,缩短治疗周期。4.在认知功能障碍早期阶段,运用中药益智抗呆胶囊干预并进行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