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实践学时:20学时实践学期:一年级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一、课程实践目的与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组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精神,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方案,制定本学期实践教学方案。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转化,实现知行统一。同时,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进行道德和法律修养,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践教学更好地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避免学生脱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而空谈,使其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知”的层面和环节上,力争通过实践来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与“行”统一。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保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3、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素质、素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推动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4、着眼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帮助学生作好走向社会的思想认识上的准备,在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有必要认识和解决、而又仅有课堂教学所无法解决或很好解决的特殊问题时,即有必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完成这类教学任务。二、实践项目、内容、属性及学时分配序号实践项目内容提要实践学时每组人数实践属性要求1演讲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程各章节内容(如:我的大学、我的理想、我的祖国、我的中国梦等),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成果以演讲稿形式提交,体现了学生收集资料、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81综合必做2校园生活调查通过学生围绕高职学校校园学习生活开展调查活动,第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社会问题和自己身边的问题进行独立观察思考、调查研究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公共责任意识。第二,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精神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能学以致用,用它来解释并指导现实生活。第三,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123综合必做注:实践属性:演示、验证、设计、综合三、实践学时细分:1、演讲:时间内容要求备注..第3-4周(2课时)布置任务让学生明确演讲实施过程及演讲稿的写作2课时必须安排课堂教学第5—15周(4课时)1.初赛2.半决赛1.每位学生都必须在班级进行演讲,再以班级为单位,推荐一人参加校区比赛。2.以校区为单位,进行半决赛,原则上每个系推荐2名参加全院的比赛4课时必须安排课堂教学第16-18周(2课时)决赛每个系推荐2名参加全院的比赛2、校园生活调查时间内容要求备注第3-4周(2课时)1.集中介绍如何撰写调查报告2.宣布调查任务,宣布调查方案,学生选题1.学生明确社会调查实施过程2.统一制定标准(分组、确定组长),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等,组织实践小组根据参考方向选题2课时必须安排课堂教学第5-9周(4课时)进行校园生活调查实践小组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或观察法展开调查第10-11周(2课时)形成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情况,参阅相关资料,小组成员讨论形成调查提纲第12-14周(2课时)形成调查报告根据提纲,调查成果撰写调查报告第15-18周(2课时)汇报交流小结评定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班级范围汇报交流小组汇总成果并小结调查成绩占总评%四、成绩考核..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成果、态度或其他表现综合评定,并记录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实践教学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占30%,期末一并纳入成绩评定。1、演讲⑴演讲稿撰写,字数600-800字。(演讲稿写作见附件)⑵演讲:占教学总评成绩的10%。期末一并纳入成绩评定。(演讲要求及评分标准见附件2、校园生活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等方法,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形成不少于1500字的调查报告(团队集体完成)。调查报告严格按学术论文写作,须注明参考、引用文献,并附上调查问卷表格和调查问卷原件。占总评成绩的20%附件一:演讲稿写法:一、主题的确定。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在演讲中反复突出。使听众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提取主题,一定要从客观上考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适应受众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如演讲稿《新世纪抗战的号角已吹响》,针对我们在经济战中处于劣势的情况,鼓舞人们像抗日战争中一样奋发起来。如《焦书记,现代化呼唤着你!》,针对干部中的普遍现象。如《谁是最可怜而又最可爱的人》,针对学生不顾父母辛劳的问题。又如《英魂兮归来》,针对腐败以及精神滑坡现象。二、材料的筛选。一定要有材料,主要运用新的生活中来的事实材料。三、结构的谋划。同样是三段式,只是词语不同而已。结构包括:开场白、主干、结束语。开场白,方式多种,如开篇入题,借题发挥,提问设问,引用比兴等。(如《新世纪抗战的号角已吹响》开头运用“同学们大家起来”的抗战歌曲)等。..常常运用二种是设问法和情境法。设问法(能与听众交流)【开场白】情境法(引导听众进入既定的境界)或开宗明义等1.抒情化议论主题:分成几个层次每层次前有主句(还可以反复)【主干】材料作血肉2.联系现实和自身(作者和听众):要求三者浑然一体使演讲现场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聚焦点3.进入高潮:运用排比、反复和比喻向听众呼吁、手势动感强、引人进入一种创造境界、仰视上空【结尾】抒发感情,与听众融为一体。或重申主题,发出号召。总的原则是切题和镇场。主干,条理层次十分清楚,并在每一个层次前或后面有语言标志。注意在高潮到来时运用排比和点明手势动作等。结束语,一是概括要点,揭示主题;二是抒发感情,激励人心;三是展望未来,鼓舞斗志;四是饱含哲理,发人深思等。四、情感的调动。进入角色,与观众打成一片。以情为文:情不但是结构线索,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心内容。感情有一定的律动起伏。呈现一条向上的曲线(陡起后下落,再一节比一个高地升起,达到最高峰时戛然而止)。附件二:演讲比赛评分标准:(评分采用百分制)1、演讲内容:要求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思想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思路清晰,逻辑性强。(40分)。..①主题鲜明,思想性强。(15分)②内容充实,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立意新颖。(15分)③文字优美,思路清晰,逻辑性强。(10分)2、语言表达:要求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30分)。①语言准确、优美。(10分)②表达流畅,口齿清晰,语速适当。(5分)③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声情并貌。(5分)④普通话标准。(5分)⑤脱稿演讲(5分)3、形象风度: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讲究演讲技巧,动作适当。上下场要向观众以及评委致意、答谢(20分)。①着装整洁、端庄大方、文明礼貌。(8分)②举止自然、得体,动作适度。(8分)③时间掌握好(四到六分钟)。(4分)4、综合印象: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评价(10分)。附件三:校园生活调查要求社会调查,是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一、社会调查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实本身,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如实记录、收集、分析和运用材料。是从事调查研究最基本的一条原则。2.实证性原则:调查研究的结论及与此相联系的所有观点,都必须为真实、可行的资料所充分支持。要调查报告以资料、数据为依据;要调查所产生的结论既来自于调查材料,真实可行,又要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的、零散的材料说明总体、全面的情况;尽量用定量资料说明观点。在调查过程中要坚持对调查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在进行具体操作时,不能使用“也许”、“大概”、..“差不多”等词句。3.系统性原则:调查任何客观现象,都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调查研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事物放在一个系统内,从整体来分析。二、常用社会调查方式1、典型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如个人、群体等进行全面、深入调查。通过直接地、深入地调查研究个别典型,来认识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和规律。2、重点调查:是通过对重点样本的调查来大致地掌握总体的基本数量情况。3、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状况。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一般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三、社会调查方法1.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2.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3.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4.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四、社会调查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任务;明确课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大纲等。2.调查阶段:按照调查设计的要求收集有关的资料。3.研究阶段:对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统计,区分真假,保证资料的真实、标准、准确和完整。在此基础上,对审核整理后的材料和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进行思维与加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说明事物的前因后果,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理论说明。这是社会调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社会调查能否出成果,以及成果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工作。..4.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报告应着重说明调查结果或研究结论,并对研究过程、方法以及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和说明。五、社会调查报告(一)撰写步骤1.确定主题:精心地确定和提炼主题,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加以确定材料取舍,结构安排,语言表达,标题拟定。2.选择材料:要从大量调查资料中挑选出最能充分表现主题的材料,力求避免不加选择、不分主次的材料堆砌。3.拟定提纲:提纲是调查报告的基本构架或骨架。有了提纲可使调查报告通篇一致,首尾贯通,重点突出,逻辑关系顺。4.写作初稿:当材料选好、提纲拟定之后,就可动笔撰写。撰写时要按提纲进行,要一气呵成,不能写写停停,以免打乱思路。5.修改定稿: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多是精心修改的结果。修改报告主要从报告的主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着手。(二)撰写要点1.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写作。行文要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用尽可能简单明快的字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无论是描述事物现状,还是论证研究结论,都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2.叙述事实力求客观、准确,应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力求叙述事实真实可靠,引用数据准确无误。3.撰写报告,既要有篇的观念,也要有段的观念。一份调查报告固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