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内容提纲:一、教学观念的转变二、教师角色、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转变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大主题:教学观念的更新(先导;教学行为、教师角色与职责)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归宿)教学制度的重建(保障;以校为本的制度化建设)——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三个标志性体现一、教学观念的转变1、教学是课程执行、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课程在内容上不断被窄化,成为学科、科目、教科书(圣经化);课程在性质上不断被刚化,成为一种指定、指令、规定、命令(专制);——教学是课程执行、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文本课程—经验课程),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课程与教学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教学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联系起来学校和教师必须被赋予课程的权责强调几个基本观点:第一,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第二,尊重儿童“文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第三,解放教师,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2、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没有教的过程,学生或许能够学好;没有学的过程,是绝对学不好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强调几个基本观点:第一,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第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第三,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3、重结论抑或重过程?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陶行知的比喻:过程——“储备金”结论——“纸币”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新课程重结论,更重过程: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强调几个基本观点:第一,要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程不仅具有手段性的价值,过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的价值);第二,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第三,要真正树立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4、教学关注学科(知识)抑或关注人(生活)?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学科教育的本位在学科还是在教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把教师学科化(工具化而非学者化);——课堂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本位,造成对人性的肢解。从实践层面上,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第一、重认知、轻情感。第二、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具体的、独特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第二,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兴高采烈或冷漠呆滞,其乐融融或愁眉苦脸?)——学生在课堂过得快乐、幸福吗?第三,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教养的、自尊自信的人)。——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表现和人格体验;——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二、教师角色、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转变1、角色转变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传授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执行者)3)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4)学校制度的建设者(贯彻者)2、行为变化校园童谣:这首童谣不但押韵,而且高度概括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各种弊端: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扔粉笔,即体罚学生;教学手段单调、枯燥,大搞题海战术,以考试逼学生学;把学生当容器,采用满堂灌,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死气沉沉;对犯错的学生,教育手段简单粗暴,喜欢向家长告状等等。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冷落、歧视)对学生的尊重是教育的一条铁律,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赞赏(批评、责罚)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每一个人都需要被赞赏,赞赏是教育的最好武器。△换个角度看学生△批评和责罚的教育意义案例:《老师是一只青蛙》(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情景1]学完新课《坐井观天》。老师请同学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将会怎样?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有同桌互说;有前后座争论;有仰脸思考。[情景2]平静。老师点名发言。同学1:青蛙跳出井口,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同学2: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蜜蜂飞舞。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白活了。同学3:青蛙坐上飞机环球旅行。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老师赞赏她把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用活了)同学4(新转来,高高举手,教师点名):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也笑)老师(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打断同学4说话)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请各位同学把想的和说的写出来。[情景3]老师批阅作业。看到同学4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累了,想喝口水。突然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飘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刺穿了老青蛙的身子,老青蛙正在痛苦挣扎。青蛙吓呆了,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情景4]老师的心被震撼了。反思:河里常飘有死鱼,菜场也常有卖青蛙的,有目共睹。让青蛙跳回井里有何不好?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笑她,而且将为课堂增添亮色。常说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却竟然说她是井底之蛙。孩子的心灵正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己![情景5]老师在同学4的作业下空格里工工整整写道:“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帮助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倾向。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案例:《万万和亿》[情景1]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作公开课。课题《宇宙里有些什么》。老师让学生看书,提出问题。[情景2]同学1:课文中有句话:“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同学1后悔自己提了一个愚蠢的问题。灰溜溜地坐下去,深悔为老师的公开课添了麻烦。于老师(笑着):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为什么作者不用一个字“亿”,反而用两个字“万万”呢?(教室顿时静了下来,学生们在思考)同学2(举手,于老师叫他站起来发言):我也不太懂,不过我想说说看。我觉得用“万万”读着顺口,还好像“万万”比“亿”多。于老师:讲得非常好!别的同学想说什么吗?于老师(确认没有人想发言后,总结):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仅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于老师(看看同学1又看着大家):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情景3]全班同学的视线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同学1身上。同学1如释重负,自责、羞愧心理一扫而光,仿佛自己一下子又聪明了许多。反思合作3、教学方式的转变——改革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式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处理好预设内容与生成内容、知识与能力、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心理化”组织——激发学习需求,提高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进合作交流。教学内容的“操作化”组织——“做”、“想”、“讲”结合。以“做”促进“想”,以“讲”梳理“想”,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加强学科整合,揭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学科内部:温故知新与知新温故)2)、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景——“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经验,激发学习欲望。参与体验——以“做”“想”“讲”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积累经验,建构知识,丰富经历,鼓励学生主动的、有个性的学习。合作学习——以“学习团队”为基础指导合作学习,从中形成共同的学习理想与目标,积极的相互依赖与信任,良好的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评价激励——通过评价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个人学习成就与意义,反思学习过程,激励改变学习方式。资源利用——利用各种资源,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激活课堂的“五活”——上海师大附中引入含活势。(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形式求活泼。(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少灌输,多活动,多参与)气氛要活跃。(营造愉悦学习氛围,了解、热爱、尊重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探索有活力。(关注思维的深广度,见解的创新度。了解过程,认识功能,建构网络)结尾有活意。(带着激情和疑问走出课堂:意犹未尽,涌动创新,激情延伸)3)、教学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