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大树脚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目的和任务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对煤矿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监管,督促各矿做好水害的防治工作,有效避免煤矿水害的发生,营上镇大树脚煤矿对该矿井水文地质进行初步调查,查明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为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水文地质资料。此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1.收集矿区以往地质、勘探资料及矿井开采的有关资料;2.调查矿区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情况;3.调查矿界范围内及以外100m内的老窑、泉水点、废弃井巷的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并对积水情况进行调查、预测;4.调查矿界内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河流、水库、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断层富水性、导水性;5.分析矿井充水因素,论述充水特征;6.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7.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分析预测,并实地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提出矿井防治水方案;8.编制《富源县营上镇大树脚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相关图件。2第二节成立调查领导小组我矿为改扩建矿井,于2010年3月26日取得煤矿开工备案回执,同年4月2日下发开工通知,4月18日正式组织施工建设,设计能力为9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9.1年,开采煤层为K19、K19+1、K20、K21等四层煤。开采标高为+2050m至+1700m水平,矿井设置一个主水平、一个辅助水平,主水平标高+1860m,辅助水平标高+1920m,矿井采用分区式布置,平均走向长约560m,平均倾斜长约600m。井田范围为2.1527km²。即:水文地质调查小组组长:向绍荣(法人)副组长:向乔怀(矿长)、尤荣方(技术负责人)成员:蒋国普、向绍奎、王学礼、陈正朋、张爱国、蒋石稳、郭加旭、邓全礼第三节位置、范围和交通一、位置、范围大树脚煤矿位于云南省富源县城东南140°方向直距32.5km,行政区划隶属云南省富源县营上镇管辖,地理坐标:东径104°24′20″~104°25′00″北纬25°25′49″~25°27′22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12月6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300002009021120005555),采矿权人:富源3县营上镇大树脚煤矿有,矿山名称:富源县营上镇大树脚煤矿有限公司大树脚煤矿,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模:9万吨/年,矿山面积:2.1527km2,有效期限:1年(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开采深度由+2050m至+1700m标高,共有11个拐点,见表1-1。采矿权矿区拐点坐标表点号纵坐标(X)横坐标(Y)12814981.0035441333.0022814984.0035441030.0032814539.0035441030.0042814231.0035441030.0052813907.0035440714.0062814086.0035440327.0072814339.0035440214.0082814700.0035440337.0092814984.0035440454.00102816579.0035440465.00112816750.0035441333.00开采标高+2050m~+1700m矿区面积2.1527km2二、交通富源县~兴义二级公路北西-南东向穿过矿区,北至富源县城55km公路里程接曲(靖)胜(景关)高速公路,南至黄泥河约60km可连接南昆铁路,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4图1-1交通位置5第四节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地貌矿区为高原低中山地貌,山脉走向近南北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地势总体西部、北部和南部高、中部低,最高点位于大达村北西小山顶标高+2046.40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山沟,标高+1921m,相对高差125.40m。二、地表水该区处于分水岭地带,地表水体不发育,区内没有常年性河流,仅有2条小溪。白则小溪:长年有水,水源来自区外北西部山谷的泉水,自北西流向南东,纵贯全区,沿途有矿井水、老窑水、生活污水等的补给,流量逐渐增大,2007年9~10月观测其上、中、下游流量分别为211m3/h、355m3/h、929m3/h,经计算汇水面积约0.2614km2,其流量大小明显受大气降雨的影响和控制,对矿床开采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浅部,应注意防范。宽塘小溪:自西流向南东,流经矿区外西南,由矿区西部外的山间泉水及沿途的矿井水、老窑水等组成,2007年9月(雨季)观测其下游流量达1287m3/h,流量的大小明显受大气降雨的影响和控制,对区内矿床的开采应无直接的影响。二者在老矿区南部交汇再往南流汇入南盘江。三、气象矿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温为-11~34.9℃,年平6均气温11.8℃;年降雨量为884.7~1213.2mm,最长连续降雨天数为25d,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0%;每年2~5月中旬为旱季,其间有凌冻期18~22d。主导风向为南及西南劲风,最大风速为24m/s。四、地震据国家标准《标准50011-2001》抗震设计规范,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10g,属较稳定区域。五、经济概况(一)农业生产情况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彝、回、白等少数民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少,富余劳动力充足。农业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玉米为主,次为小麦、土豆、魔芋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畜牧业有猪、牛、羊等。主要矿产为煤、石灰岩。(二)工业生产情况畜牧业、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乡镇企业有小煤窑。营上镇现有煤矿多为小煤矿,均为股份制或私营企业,是营上镇的经济支柱。(三)人口及劳动力富源县营上镇地辖16个村民委员会,全镇人口80多万人。矿山开采所需部分劳动力可就地解决,并能给当地村民带来较好的经济利益。7(四)主要建筑材料来源矿井建设所需材料除钢材、木材需从区外调入外,其它所需的砖、水泥、料石、砂、石灰等建筑材料均可在区内就地取材解决。第五节矿井生产概况一、邻近矿井及小窑分布情况矿区内小井较多,后逐一关闭。但由于本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老窑遍布。据了解,多为开采煤层露头附近浅部煤层,老窑详细情况目前难以查清。位于矿界北边,现有相邻的宽塘煤矿,西北边有相邻的海扎煤矿,均属私营煤矿企业,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15万吨/年,矿界西边有顺源煤矿和大则勒矿3号井,顺源煤矿尚未开采,大则勒矿3号井生产规模3万吨/年,平硐及斜井开拓。上述相邻三对矿井与本矿无矿界纠纷。详见邻近矿井位置图。8邻近矿井位置图9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一)矿区地层大树脚煤矿位于恩洪复向斜的北延部分,平关-大坪向斜的南部、宽塘向斜南端。区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二叠系和第四系。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分布于矿界内东北角,由于断层影响出露不全。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岩,偶含燧石团块,产蜓科动物化石,厚度大于350m。2、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P2β)分布于矿界内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带,岩性以暗绿色玄武岩为主,中上部夹多层紫灰色凝灰岩,具气孔、杏仁构造,风化后呈暗棕红色,裂隙发育,由于断层影响,出露不全。厚度大于300m,与下伏茅口组假整合接触。3、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大面积出露于矿界内,为一连续沉积的煤系地层,亦即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依据岩性、岩相、含煤程度等特征,将其划分为三段。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第一段(P2x1)自峨眉山组顶界至18煤层底板。该段厚度60.65~172.11m,10平均110.69m,含煤14~20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4层,即19、19+1、20和21煤层。岩性为灰色、深灰色、黑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铝土质泥岩等组成,普遍含黄铁矿晶体。底部为厚3~5.00m铝土质泥岩,是与下伏峨眉组玄武岩分界标志,假整合接触关系。(2)第二段(P2x2)自18煤层底界至7煤层顶界,该段厚度69.74~112.09m,平均89.84m,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8~12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7层,即7、9、10、12、16、17、18煤层等。从岩性上来看,该段上、下部岩石颗粒较粗,以粉~细砂岩为主。中部岩石颗粒较细,为粉砂质泥岩、泥岩。岩层中的黄铁矿含量明显减少,而菱铁质含量有所增加,多以透镜体、团块状、结核状出现。(3)第三段(P2x3)自7煤层顶板至煤系顶界,该段厚度68.73~117.09m,平均89.36m,含煤5~14层,多以薄煤层为主,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3层,即3、4、6煤层。其岩性特征为3煤层以上6煤层以下,多为粉砂岩、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岩层中常夹有菱铁质泥岩或菱铁质粉砂岩薄层,特征明显。4、第四系(Q)主要出露于新扩矿界范围的中部,由残积、坡积及部分冲积的碎石块、砂土、粘土及耕植土组成,厚度0~10.14m,变化较大,不整11合于P2x、P2β等地层之上。二、构造(一)褶皱本区总体为一轴向约10~20°的宽缓向斜构造,向斜向南抬起,向北缓倾伏,倾伏角1~3°。矿界内向斜基本完整,两翼地层倾角较缓,一般4~6°。向斜于矿界东边被F8断层切割形成东部边界;于矿区北部被F9、F10、F11和F12等断层切割破坏后形成大小不同的断块,向斜两翼出露地层均为P2x1地层。区内向斜由1-1、1-2、3-1、3-2、3-3等钻孔和大树脚煤矿井下巷道控制,形态控制清楚。详见图1-2-1。(二)断裂通过本次勘查,区内共发现断层7条,即F1、F8、F9、F10、F11、F12、f1,其中除F12和f1落差小于20m外,其余5条断层落差均大于20m。断层性质F1、F8、F12为逆断层,F9、F10、F11、f1为正断层。按断层走向,大致可分为三组,即近南北向的一组(F1、F8),近东西向的一组(F9、F11)和北西、北东向的一组(F10、F12)。1、1F断层位于矿区东部边界附近,性质为逆断层,断层走向343~15°、总体近南北向,倾向东,倾角60°~70°,落差大于300m。表现为地表mP1与2P和32Px地层断层接触,上盘mP1灰岩逆复于下盘2P和12Px地层之上,地表有9个地质点控制,延展长度大于3500m,向北向南伸出界外,位置较可靠。作为边界断层对矿区煤层无影响。2、8F断层12位于矿区东部,性质为逆断层,走向345°~17°,总体近南北向,倾向东,倾角78°,落差大于150m。表现为地表2P玄武岩与2Px含煤地层不同层位接触,上盘2P玄武岩逆复于下盘12Px地层之上,于矿区北部被11F断层错开。地表有9个地质点控制,位置较可靠。区内延展长度2860m。作为东部边界,对区内煤层无什么影响。3、9F断层位于矿区北部,性质为正断层,走向106°,总体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60°~70°,落差25~110m。地表被第四系表土掩盖,深部于矿界外西边1902钻孔控制,缺失18煤层;界内断层下盘抬起,使21煤层露头出现,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矿界内断层延展长度730m。向东交于8F断层,向西伸出矿界外。4、10F断层位于矿界内西北角,性质为正断层,走向300°,倾向南西,倾角50°~60°,落差25~40m。表现为地表20煤层露头线错开,深部于界外北边1804钻孔控制,缺失11和12煤层;界内有1个地质点控制,界外地表6、7、9、12等煤层露头线错开,位置较可靠。矿界内断层延展长度340m,南端交于9F断层,北西伸出界外。该断层影响本区西北角煤层的连续性。5、11F断层位于矿区北部,性质为正断层,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60°~70°,落差30~70m,表现为地表北盘(下盘)地层抬起,21煤层露头线重复出现,界内有3个地质点控制,深部于界外西边有1801钻13孔控制,缺失9、10煤层,位置较可靠。矿界内断层延展长度820m,东端交于1F断层,向西伸出界外,该断层影响区内北部煤层的连续性。6、12F断层位于矿区西北角,性质为逆断层,走向23°,倾向113°,倾角70°,落差15m,界内地表延展长度只有160m,南端交于11F断层,向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