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地下管廊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0地下管廊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地下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地下管廊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由于地下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由于架空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据统计,日本、台北、上海的综合管廊平均造价(按人民币计算)分别是50万元/米、13万元/米和10万元/米,较之普通的管线方式的确要高出很多。但综合节省出的道路地下空间、每次的开挖成本、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的破坏,综合管廊的成本效益比显然不能只看投入多少。我国城市仅供水、排水、燃气、供热4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如果按照综合管廊的设计模式,将这几种管道设计为一体,建设管廊长度约为37万公里左右,在不计算拆迁等成本的情况下,所需资金就将近4万亿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市场空间巨大,假设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投资5500万元(根据长沙市规划),以包头市为例,包头市规划未来建设100公里的地下管廊,假设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平均地下管廊里程都能达到100公里,则总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地下管廊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国际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经验借鉴第一节国际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现状分析二、国际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发展现状从世界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时序和发展规模来看,综合管廊19世纪发源于欧洲,至今已有180多年发展历程,欧洲的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芬兰、西班牙、瑞典、丹麦、捷克,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多个国家都开展了综合管廊建设。分析各国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历程,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一、综合管廊建设初衷:城市重建或复兴过程中化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客观需要总体来看,各国最初兴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时期,大多是在近现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及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重建及复兴时期。建设综合管廊的初衷,在于它可有效提高地下空间集约利用率,解决马路“拉链”问题、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民生活设施、提高城市安全、美化城市景观、协助防涝排涝,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问题的优选方案,相关国家出于客观需求开始建设。此阶段各国的共同特点是国内政局处于恢复或稳定时期,经济恢复或发展速度较快,政府重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化率多在50%以下。二、综合管廊规模化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二战后各国迎来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和财富向大城市集中,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失业人口增长等。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口出现郊区化现象,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分布突破城区界限,向郊区发展。城市规划由封闭式的单一城市布局向多中心的开敞式布局转变,大城市纷纷规划建设副中心、科学园区、科学城等。同时,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其他毗邻的内地、腹地,形成统一的大城市地区,从人口集中在各城市“点”的形式发展到城市群,伴随新兴产业布局,一些新兴城市崛起,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美国、日本在城镇化率已高于70%和60%的情况下,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始终高于国际标准的上限。在此背景下,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在大城市新区开发、都市副中心建设、城市再开发、产业园区及科技城建设、轨道交通及道路建设等过程中,实施了综合管廊工程。例如,法国在巴黎新城区建设的拉德芳斯新区综合管廊,日本东京临海副都心、幕张副都心、横滨21世纪未来港综合管廊,新加坡滨海湾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同时,综合管廊建设还扩大到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密度较高,区域布局地位重要的新兴城市。如日本千叶新城综合管廊项目、筑波科学城综合管廊项目等。三、综合管廊建设发展趋势:全周期规范化、系统化建设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进国家综合管廊建设呈现出规划设计系统化、规范化,工程技术日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运维管理模式创新等特点。第一,政府高度重视,管理机制体制明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形成制度体系。第二,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先导作用,根据城市发展的整体情况和城市总体规划需求,统筹规划、集约利用。将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纳入城市地下空间系统规划,协调综合管廊与地下轨道交通、城市地下商业设施、快速路等城市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同步实施。在部分条件成熟的区域构建综合管廊体系。如法国已制定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日本东京都心中心区域规划形成了综合管廊网络体系;美国波士顿拆高速路建地下路时,整合建设综合管廊。第三,在技术方面,实现多种管线入廊:除广电、通信、电力、工业、给排水、燃气、热力等管线外,还根据管线特性创新敷设方式,发展再生水、垃圾真空收集、片区能源供应管道等特殊管道入廊。国外综合管廊多为圆形结构和矩形结构,老城区一般采取盾构方式形成圆形断面,埋深较深;新区一般采用明挖方式形成矩形断面,埋深较浅。管廊建设已向信息化迈进。第四,管廊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按照“百年工程”标准严把管廊建设质量,经历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大阪综合管廊仍可完好使用。欧洲和日本在投融资、收费、运营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经过近一百多年发展历程,相关先进国家和地区在综合管廊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管理机制,并配套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科学规划管廊建设时序,统筹地下空间交通、商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和运维管理经验日臻完善。三、国际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成效分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全世界已建地下综合管廊里程超过3300km。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一种有效途径,贯穿于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进程,并在亚洲形成最大建设规模。图表:世界各主要地区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里程(单位:千米)资料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欲了解关于地下管廊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地下管廊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