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课时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设计一:同学们,我们学过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题目是什么?谁能背出来?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一反悲秋格调,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课题〕设计二:«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柳宗元〕他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柳宗元,刘禹锡〕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一位诗人,后人称他们是〝刘白〞,你们知道他们又是谁吗?〔刘禹锡,白居易〕这样的一对好朋友,他们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他们见了面会聊些什么?要了解这些,本文的故事就值得一看了。〔板书课题〕2.解题。学生讨论明确:酬,酬谢,以诗相答。乐天,白居易的字。〝初逢〞是指两人久别之后在扬州初次相逢。〝席上见赠〞是指白居易在席上唱诗一首送给作者。作者就和诗一首作为答谢。题目的大意是:答谢白居易在扬州酒席上给〝我〞做了一首诗。根据诗题的意思学生讨论停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4.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5.生字、生词。〔多媒体出示〕烂柯人〔kē)侧畔〔pàn)长精神〔zhǎng)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弃置:抛弃;搁置。怀旧:怀念故友。侧畔:旁边。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多角度促使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作家作品、作品体裁、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加以掌握,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和探究本文的写法特点打下基础。第二阶段:自主探究(一)指导朗读1.(1)七言律诗分为哪几联?一般是按什么节奏来朗读的?试着读一读。(2)你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吗?我们来比赛吧!2.学生思考后,展示交流: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节奏一般是四三拍、二二三拍、二二二一拍或二二一二拍。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朗读这首诗?明确:先用沉郁、和缓的语气、语调,再用愉悦、高昂的语气、语调朗读该诗。4.男女生朗读比赛,然后默写,看谁的正确率高。(二)整体感知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理解诗意。明确: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您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营造一种豪情激荡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真正感受诗词意境的同时掌握了诗词朗读的一些方法。在此基础上,了解这首诗的大致内容,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第三阶段: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一(一)学生初读诗歌,谈谈诗歌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在谈感受时,能说出诗的一个关联点就可以了,但必须做到有依有据,言之有理,不能牵强附会,空穴来风。用〝我从诗中读出了……〞的句式进行表达。(二〕自由朗读,交流自己觉得这首诗最难理解的地方。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反复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伤感、惆怅、感慨万千〕。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难点在于典故,一联内连用两个典故。学生找出来并交流理解情况。(1)读注释,讲一讲。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2)具体用典分析。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旧居时,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烂柯人——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两个童子在溪边大石上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得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4.向秀所作是«思旧赋»,诗中为什么写成〝闻笛赋〞呢?明确:增加了故事情节,突出悲伤之情。5.试解诗意。例如:怀念旧日朋友,独自徒劳地吟诵古人的诗文;昔人已逝,不能看到了,回到故乡,人非物非,恍假设隔了上百年。学习活动二1.找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明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朗读,明确断句、情绪(乐观向上,音调上扬〕。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贬谪的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正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3.从此联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境?明确:不因自己的遭遇而忧伤、惆怅,表现了他的乐观精神和豁达胸襟。学习活动三学生品读诗的最后一联,感受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明确: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您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这杯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独立把握并领悟诗歌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四阶段:拓展延伸1.在古代诗歌中,运用想象的手法。写今日而想他日的诗歌为数众多,你知道还有哪些诗文运用了这种手法?例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请想象两位诗人相逢时的情景。请两位同学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学生表演〕两位同学摹仿得很好,把诗人经历了生活的沧桑却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的这种乐观精神展现了出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写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学习语言艺术。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