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习俗元日——一月一日元日の飾り鏡餅(かがみもち)門松(かどまつ)元日の祝い年賀状(ねんがじょう)おせち料理成人の日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日本相当重视成人节因此在这一天都会举行祝贺仪式以前祝贺仪式大都在家里举办但现在不少人的成人礼是在公司、学校或公共机关渡过的在这一天这些年满二十岁的人的父母、同事、主管、同学、亲戚及朋友都要向他们表示祝贺、并赠送礼品而当事人也要表达感谢之意及发表未来的计划及理想年轻人自己也举办歌咏会和音乐会等活动庆祝自己长大成人参加成人式的对象为前一年的“成人节”之后至当年“成人日”之前过完20岁生日的年轻人雛祭(ひなまつり)——三月十日历史起源在8世纪的平安时代京都(当时日本的中心)的上流宫廷贵族女子间已经盛行在人偶身上换穿衣服的游戏后来又出现了向河水中投放人偶以求吉祥的习俗到了江户时期,幕府正式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女儿节每到这一天,日本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祈愿女孩们健康成长雛祭の祝い雛飾り(ひなかざり)菱餅(ひしもち)こどもの日五月五日鲤鱼每年三、四月都要聚集在黄河中游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那一条条迎风而起舞的鲤鱼,真正的表达了长辈们望子成龙的心情。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战乱不停的室町时代,被武士们所提倡。日语中,菖蒲与尚武的发音相同。每年这一天,武士们都要把自己的铠甲,头盔放在日光下晾晒。到了江户时代,为了使男孩子从小就能养成尚武的精神,期望将来能够武艺高超,做个出人头地的英雄。こどもの日の祝い鯉幟(こいのぼり)柏餅(かしわもち)鯉幟鲤鱼旗的象征因5月份是害虫破坏农作物的时期,农民们往往要扎一些形象凶猛的稻草人,插在田埂地头,以消除虫害,到江户时代,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5月5日的男孩节。人们制作一些大鲤鱼,高悬于立在屋前的长竿上,迎风飘扬,意在保佑男孩们健康成长。又因鲤鱼逆水而上,象征着勇猛顽强,激励男孩子们在人生的征途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房间的壁龛内,家长还为男孩子们准备了盔甲、精致的小军旗、弓箭和装饰讲究的军刀之类的东西。传统的家庭还会在这一天吃年糕和粽子,全家用菖蒲水洗澡,祛灾除病。与桃花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一样,端午节作为男孩子的节日,也非常热闹。日本三大祭神田祭(かみだまつり)天神祭(てんじんまつり)祇園祭(ぎおんまつり)历史起源:神田祭是为了宣扬江户总镇守(现东京)的威名,而举行的神田明神的祭礼。神田祭源于神田神社。这座神社又名“神田明神”。该神社於公元730年建造在现在的千代田区大手町“将门冢”附近地区。在日本古代,江户地区(关东地区)的守护神就是神田明神。在平氏在镰仓开幕府之前,原来是与关西地区一样的,是供奉惠美须大神。在德川家康开到江户以后,对整个江户城进行了改造,特别是当时老是泛滥的利根川的河从江户湾移到鹿岛滩,并且做成了千鸟渊等大水池。为了让江户城有神灵的保佑,就把神田明神移到现在的江户鬼门的位置,作为镇守江户的神灵了。因此相传从德川家康时代就有神田祭。在辅佐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统一天下的德川家康管辖区,汇集了许多人。有人聚集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祭祀活动。主要活动:1.神幸祭:离5月15日最近的周六举行的神社活动,信徒抬神出庙沿街巡游,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通常是把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再抬出巡游,沿途有舞狮、舞龙、踩高跷、电子花车、地方戏曲队演奏等艺阵民俗表演。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2.御舆宫入:在神幸祭的第二天各个城市举行的活动3.太鼓大会:在神幸祭和御舆宫入的当天隔壁的宫本公园特地设立的活动。从早上9点开始到晚上7点为止,以关东地方为开始各地的大多数太鼓集团会表演,在这之中,稚儿舞(少女的巫女会跳的浦安舞)也会举行。4.例大祭:每年5月5日固定举行的庄严的活动,神社的巫女会穿着正装跳浦安舞。神田祭街を練り歩く各町の町御輿(神轿)お囃子日本祭典音乐的总称一般是由太鼓笛子和钲三种乐器演奏历史起源:650年建都在难波津(大阪)的时候,最初的天满宫只是作为保佑大阪城西北角的宫殿。现在所见的天满宫建于949年,是为了祭祀天满天神、学问之神菅原道真,天满宫的供奉的天满主神菅原道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是日本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唐朝)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菅原道真最辉煌的时候位居右大臣(第二宰相),是朝廷里的学者官员。天神祭的主要活动2.宵宫(鉾流神事、催太鼓)3.本宫(陸渡御、船渡御)天神祭1.装束赐式天神祭——宵宫催太鼓用太鼓和狮子舞在氏地巡游鉾流神事以被推选的大阪市立西天满小学校的六年级生的男孩子作为神童,在鉾流桥的水上放流鉾天神祭——本宫船渡御船会被分成四种,放着御神灵的御凤辇奉安船,催太鼓船这样供养着神的供奉,欢迎神的以风流人形装饰的御迎船,此外还有市民船,小孩子乘坐的船这样自由航行的列外船陸渡御一直到船渡御的乘船处开始大约有4公里3000人身穿奈良平安时代的宫廷装束的队列伴行着神舆渡御,大阪市的知事和市长也会参加历史起源:传说1100年以前,日本流行瘟疫,夺去了很多生命。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叫牛头天王的鬼神在作祟,就用66个棍子(当时日本被分为66个地区)建造了神轿,送到神泉苑,游街祈祷,使得事态得以好转。这次神事活动叫做祇园御灵会,成为祇园祭的前身。在南北朝时期,街坊上拉着山鉾游行来祈祷健康、驱除病魔,成为了一种民间习俗,演变成了祇园祭。7月10日到13日前祭山鉾建立7月17日前祭山鉾巡行7月14日-16日前祭宵山7月21日到23日後祭宵山7月18日到20日後祭山鉾建立7月24日後祭山鉾巡行祇園祭的大致行程山鉾巡行后祭的山鉾有10座:桥弁庆山、北観音山、黒主山、浄妙山、役行者山、南観音山、铃鹿山、八幡山、鲤山、大船鉾後祭山鉾巡行鉾:较大型的是鉾、曳山两种山鉾,这两种山鉾较巨大、附有四个1.9公尺高的车轮、重量约约7到9顿,山鉾巡行时山鉾中有囃子方(演奏囃子乐的人)和音头取、屋根方等许多任务作人员,因此重量高达8到12顿,高度约八公尺前祭山鉾巡行前祭的山鉾有23座:长刀鉾、郭巨山、太子山、保昌山、函谷鉾、山伏山、绫伞鉾、蟷螂山、鶏鉾、油天神山、伯牙山、占出山、月鉾、孟宗山、四条伞鉾、霰天神山、菊水鉾、芦刈山、白楽天山、木贼山、放下鉾、岩戸山、船鉾山:抬着小型的「山」重量0.5到1公吨,没有轮子,转弯时不需要大费周章、用曳子拖行,只需要「舁方」山直接转弯即可。前祭山鉾巡行:长刀鉾重达十公吨以上、金光闪闪的长刀鉾,长刀鉾的最大特色就是上方高高耸立的大长刀,大长刀是由三条小锻冶宗近所作,有破除疾病邪恶的功用,这也是祇园祭创立之初所希望的後祭山鉾巡行:大船鉾和船鉾一样描述的是神宫皇后搭船出海征伐新罗的故事,大船鉾在150年前因大火烧失,一直到2014年才重新复出参与祇园祭山鉾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