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舞》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秧歌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秧歌舞》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2、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十字步),并随音乐表演。3、用打击乐器锣、鼓、钹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运用锣、鼓、钹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八角巾、锣、鼓、钹。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舞蹈视频2、介绍秧歌的历史发展秧歌舞又称扭秧歌,是我国汉族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人们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时,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至今已有千年民间历史。秧歌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出示歌谱2、听赏秧歌舞,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3、教师范唱(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生跟唱4、教师弹琴,生学唱。歌曲处理:歌曲中的衬词“咚锵咚锵、咚咚锵”处要唱的活泼风趣5、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正确演唱演唱歌曲。三、学跳秧歌舞1、出示八角巾2、教师教跳十字步3、“十字步”采用两进两退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四、用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1、拍手练习2、教师教授敲鼓、敲钹3、分组练习,并汇报表演4、部分学生用八角巾,而部分学生扭秧歌,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加上锣鼓伴奏。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表达:我学会了秧歌舞,还了解了其他民族的舞蹈,这节课就上到这,再见。《秧歌舞》说课稿府谷四小:高军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脚步》之活动课《秧歌舞》。一、说教材:1、《秧歌舞》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歌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是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得新民歌。2、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流星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秧歌舞》。2、能力目标:学歌曲《秧歌舞》,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3、情感目标: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歌唱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随音乐表演。2、难点:①、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②、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四、说教法: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呢形式,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强调要加强“听”、“奏”、“唱”、“演”、“说”、“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学生情感的变现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体表现——律动、形体、舞蹈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在的许多人在文娱活动中,唱奏有余而表演见拙、不会运用肢体更好的抒发、表现内心的情感。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音乐表演兴趣,有勇气、有表情地独自在众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表演内容,“秧歌舞”这一教材,就是要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1、“情趣激趣法”,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2、“游戏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掌握本课知识点。3、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将运用“听唱法”、“示范法”让学生在多听、多唱中把握音准,唱好歌曲。五、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引导者。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听唱、教唱、讨论、合作、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获取知识。六、说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并汇报,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趣。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简化成2/4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秧歌步”。用“两进两退”步法来实践、体验不同速度的2/4拍音乐,这一做法很好,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十字步”,对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一时间内很难运用自如。如果由于一时没能掌握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用“两进两退”的步法代替“十字步”,并不是不要求“扭秧歌”要走“十字步”,而是将“十字步”做为知识介绍给学生,让接受快的学生走“十字步”,让接受慢的学生走“两进两退”,待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至熟练,再做统一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扭秧歌”用红绸、方巾、扇子做道具,已司空见惯。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七、说流程:……八、说教学启示: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教学目标的提出,教学过程的安排,到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表现欲,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的情趣、在此,希望各位各位专家辅导老师及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