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一中语文学科导学案总第1-4课时蒋忠宇主编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海明威1桥边的老人导学案(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2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学习时数4课时第一学时一、自主学习(8分钟)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2、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2、正音和正字:骡(luó)车脚踝(huái)撇(piē)下踯(zhí)躅(zhú)彳(chì)亍(chù)踌(chóu)躇(chú)神mì(秘)莫测乌云mì(密)布3、概括小说的故事梗概:(1)第一段:介绍环境(2)主体部分:“我”劝老人离开,老人不愿离开。(对话构成主要情节)(3)最后一段:交待结局二、合作探究(10-12分钟)(一)具体解读阅读第一段,讨论叙述语言的特点。1、本段交待了哪些内容?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下文的过渡照应。3、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二)讨论:小说的结尾除了交待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1)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2)渲染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3)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三、小结与点评(5分钟)初步读懂小说,了解了本篇小说的三要素,了解了海明威小说叙述语言的特点。道县一中语文学科导学案总第1-4课时蒋忠宇主编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海明威2四、目标检测(8-10分钟)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D)A脚踝.青稞.裸.露颗.粒无收B山湫.泥鳅.揪.住瞅他一眼C蹒.跚隐瞒.颟.顸满.目疮痍D桑葚.湛.蓝斟.酌疲惫不堪.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轮辐幅射一幅画一副眼镜B凝视怀疑凝结凝望星空C浇幸浇水绕口令岁月不饶人D拥挤踊跃波涛汹涌拥上街头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①“你没家?”我问,边着浮桥的那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②我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③我的任务是过桥去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A注视暴发侦查B凝视爆发侦查C凝视暴发侦察D注视爆发侦察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A《桥边的老人》用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B课文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C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D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迷惘的一代”这个称呼的来历,出自侨居巴黎的美国老一辈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之口。B人们普遍希望,美国作家应该以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来写作,这样才能对世界文坛的竞争和繁荣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C批评家称海明威是一个手持板斧的人,将附在文学身上的没有必要的那些“乱毛”统统砍伐掉了。D海明威在19岁时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自愿到意大利去做救护车司机,结果在皮亚韦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弹片击中了他,负了重伤。6、下列有关课文及作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B《桥边的老人》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战争毁了他们的家园,使他们流离失所。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对善良的人性的揭示是这部小说的主旨。道县一中语文学科导学案总第1-4课时蒋忠宇主编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海明威3C《桥边的老人》由“我”来作为故事里的人物,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但“我”只是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观察者,并不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这样就避免了作者的介入,显得比较客观。D《桥边的老人》里的对话简单高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细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如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啊。五、能力提升(3-5分钟)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1、“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试举例说明。如“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敷衍”;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的心不在焉。2、为什么会产生“答非所问”的对话?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课后思考:预习P7-10,了解本专题的话题:叙述说说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第二学时一、自主学习“话题:叙述”,然后阅读以下文段,思考文后问题:(8分钟)1、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的叔叔于》2、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项链》3、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杜拉斯《情人》)(1)说说三篇小说使用什么人称叙述:第一篇:第一人称第二篇:第三人称第三篇:第一人称(2)第一篇的叙述以一个小孩的口吻叙述,他的视角是仰视的,这个视角决定了这样的叙事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叙事,使读者与人物一同经历着成长的阵痛。第三篇的叙述道县一中语文学科导学案总第1-4课时蒋忠宇主编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海明威4是以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口吻叙述的,其视角是(俯视)的,这个视角决定了这样的叙事是一种(“过去完成时”)的叙事,读者和叙述人都知道事情的结局,只是在一起回顾已经发生和已经经历过了的事情。(3)说说三篇小说的视角:第一篇:有限视角第二篇:全知视角第三篇: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的结合。小结: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节,把一部分内容隐藏起来了(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少)。二、合作探究(10-12分钟)(一)《桥边的老人》叙述视角1、“我”是谁?讨论:由课文有关介绍:“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推测: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2、“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a、由“我”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来讲述故事,给我们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b、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c、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他的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这对读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二)根据“讲述”与“显示”特点,分析《桥边的老人》“显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1)“微笑”处:(2)“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处:交流后总结:“微笑”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凶险。(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这些动物的回忆。)“最后一个离开”隐藏的是:老人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最后才离开是因为实在不舍,但是让自己心爱的动物留下遭受炮火的摧残又是多么无奈、被迫和悲哀。道县一中语文学科导学案总第1-4课时蒋忠宇主编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海明威5三、3、点评与小结(5-10分钟)1、了解小说叙述人称的优劣2、了解了小说叙述的视角及其优劣3、能初步从小说“显示”的内容中发现它隐藏的东西。四、课后思考:阅读《桥边的老人》的主体部分,从“显示”的内容找出隐藏的内容。第三学时一、自主学习主体部分(5分钟)二、合作探究(10-12分钟)继续探究《桥边的老家》“显示”的内容背后隐藏的内容。(一)“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隐藏的内容:①“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②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二)“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隐藏的内容:①“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②一方面是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③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对未来的茫然.④“那边我没有熟人”,老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减退了。(三)“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隐藏的内容:①老人对动物的同情、担忧。②老人“没家”,也就意味着没有亲人,那些动物是与他相依相伴的。但是,战争来了,()(四)人们自顾自的逃离,动物是最无助的,被人们抛弃在战火中。“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讨论、交流这个“只是”:隐藏的内容:①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谁了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②隐藏着的是对战争的控诉。三、点评与小结(5-10分钟)现代小说,特别是海明威的小说,采用客观“显示”方法叙述,隐去了一些内容,力道县一中语文学科导学案总第1-4课时蒋忠宇主编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海明威6求简洁明快,这正是作者“冰山理论”的表现。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发挥想象,推测每一个人物的心理,读者自己去推理、想象、判断,极大地丰富故事的内容。这表现了作家高超的手法。四、能力提升(3-5分钟)思考:老人自身都难保,何必去考虑动物的安危呢?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看法。短篇小说不可能像长篇小说一样对社会历史作壮观的描写,它只能选取一个小角度、一个侧面,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有意义的主题来。《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小说是通过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来彰显主题的。五、课后再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桥边的老人》从比较中再次理解两篇小说。第四学时练习巩固:一、根据所学《桥边的老人》,回答下列问题:1、、小说一开头,便写那车队人流蜂拥过河的画面,写那个孤零零坐在桥畔的老人,写作效果如何?2、、“一丝笑容”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3、、从“我一直在照管这些动物”的反复出现,能看出老人怎样的生活遭遇?作者写这些的意旨是什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