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介绍姓名:刘倩14级环艺班目录•艺术世界中的吊脚楼•吊脚楼分布•吊脚楼的来历•吊脚楼文化内涵•吊脚楼的特点•吊脚楼的结构•吊脚楼的类型吊脚楼的建筑特色吊脚楼分布•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区的吊脚楼也很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的来历一个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传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们都按照这个办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后来,这种“空中住房”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吊脚楼。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鄂西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随处可见。土家人们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吊脚楼的文化内涵•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当人类的记忆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有巢氏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当然不同民族的吊脚楼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吊脚楼的特点•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人们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吊脚楼的结构•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建筑元素•亭、廊、台阶、天井、院落、晒坝、马头墙、屋顶、柱、梁、檐、门、•窗、栏杆等。吊脚楼的类型•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二屋吊式•平地起吊式单吊式吊脚楼•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双吊式吊脚楼•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四合水式吊脚楼•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屋吊式吊脚楼•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吊脚楼•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吊脚楼的建筑特色•吊脚楼有时也称为“干阑”式建筑,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有各种雕花,吊脚楼看起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来舒适,干爽透气,通风采光;•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思想。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吊脚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当地的杉木作为主要材料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