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2013级文艺学陈盈在今年的文艺座谈会上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会。在此尚长荣提出要尊重传统、研究传统、继承传统,并且要激活传统,用活传统。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现今并未完全处理好传承并创新这个工作,并未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戏剧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种类,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包容性一种艺术。中国戏曲艺术是当今世界艺术林海中最为耀眼的一朵奇葩,从汉代的歌舞,到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从唐代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并进入宫廷,成为上层社会的艺术享受,到宋代的瓦舍、勾栏、南戏、北戏等而形成的宋杂剧,到元代的元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戏曲艺术,再到明代的四大声腔,清代地方戏曲的发展与繁荣。两千多年的发展,其文学内容、音乐表现、舞台表演、唱腔设定等独特的魅力,构筑了中国艺术最美且又最有价值的风景。中华民族的戏曲,是结合了剧本、服饰、唱腔等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且是以故事、人物、情节为核心,重新组织运用了歌曲、道白和动作等。戏曲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形式的,多样化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辉?看戏是娱乐活动相对较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的人们的最主要的活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爱看戏。中国的戏剧中是蕴涵这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由于当时的人们的文化水平有限,书籍的传播范围也有限,通俗易懂的戏曲便成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的主要工具。可以说,从看戏这一简单的娱乐活动中可以学习到非常丰富的知识。当代作家白先勇的创作就深受传统戏剧的影响,现在他也致力于向外传播“雅”戏剧的代表剧种——昆剧。戏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可是,现在了解戏剧的人却越来越少,喜爱、并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这又回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问题上了。现今的当务之急便是传承这一问题还未做好。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身份的凭证,也是一个民族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牢固根基。现今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继承。我们只有将戏曲艺术和中国历史、社会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高度,才能传承好这种属于中国的独一无二的艺术。而如今,多种娱乐形式的存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那种“快餐文化”,通俗甚至低俗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戏剧则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霸王别姬》、《桃园三结义》等剧目,人们甚至熟悉到可以吼几嗓子的程度,而如今我们已对这些剧目完全陌生了。能够被抑扬顿挫的唱腔所吸引的人越来越少了。戏曲艺术影响了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熔铸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华百姓人生观、是非观,是培养中华儿女爱国、爱民情怀的重要文化食粮。因而,在戏曲的传承和创新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做的就应该是传承,在传承中重视民族文化的传统。所谓传承,一言以蔽之,就是承接好传下去。我们的祖先能够发明创造出灿烂的戏曲艺术,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或几代人手中传丢了。传承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优秀的戏曲剧目进行大力的宣传,尽可能多的进行戏剧的演出巡演,让普通人们易于接触到,才能培养对戏剧的兴趣。在传承与创新中“传承”是第一位的。虽然说“传承”的地位如此重要,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创新。而是只有做好了传承这一工作,才能更好地创新。戏曲艺术的重点是符合时代规律的创新发展’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格,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坚持传统性&保证创新性&符合时代性&追求大众性,应当是中国戏曲的发展之路。而在传承中的创新则是要在能够传播丰富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在传播正确地价值观,在培养人的高雅的情趣上的创新,而不是为“新”而新,不是表面的“新”,也不是浅薄的“新”。在传承中创新,是要内容大于形式的,需要创新的是戏曲所传播的时代内涵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戏剧的创新中不能只注重形式的新奇。如今,演员中不乏“一脱成名”者,受社会整体风气的影响,在戏剧的传播中竟也有所谓的戏剧表演者借在自己的裸体上画上戏剧元素以示宣传这种传统的文化精髓。这种创新完全是“变异”的创新,低俗的创新,而不是在传承中的创新。戏曲的的创新不能了为创新而创新!靠$豪华包装%和$大制作%来贬低经典&践踏传统!戏曲在哲学基础&审美意识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有自己的文脉#戏曲创新!不应以消解剧种个性&丧失戏曲个性!背弃戏曲的舞台美学原则为代价##戏曲创新应从形式到内容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随着人们审美的角度的变化!戏曲的创新应调适并提升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站在传统与时代的交汇点上!运用现代审美观念对传统艺术慎重而积极的审视&鉴别和选择使戏曲在人文审美上回归传统!让历史更加精炼地浮现和融合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如何保持个性和艺术特质!让优秀作品拥有更多观众!让更多的年轻一代走进剧场#创新不仅要内容大于形式,而且是要顺应时代而创新。也可以说这两者是相互贯通的,顺应时代就是要挖掘戏剧内容中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容。比如戏剧《西施归越》(《西施归越》:写越国打败吴国后,西施怀着吴王夫差的遗腹返归故里,遭到国人的鄙视和越王勾践的忌恨,也为旧日情人范蠡大夫所不容,终于跳崖自尽。)就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现代意识对这一历史故事进行了新编,注入了新的意蕴,鞭挞了世俗的偏见,为历史剧的创新作了探索,而不再只是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剧目了。虽然,它的表现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但所传达的感情、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却是现代的。通过重新阐释,赋予古典剧作和传统剧目以新的生命中国戏曲有大量的古典剧作和传统剧目,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进行新的创造的坚实基础。但是因为古典剧作和传统剧目产生于古代,必然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局限,特别是在思想观念方面,会有很多与今天的时代精神不合。吸收其他民族民间文化的营养,丰富戏曲的表现力和感染要结合作品内容深入探索艺术形式!把现代意识与作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着眼于内容!着眼于人物!以此找出适合内容与人物的特定艺术形式!更换古典美的美学观念及其表演观念!勇于继承传统戏!改革传统戏!创作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使戏曲的创新与传承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戏曲的民族瑰宝绽放出美丽的光芒+传统是每一个不同剧种的特色,也是每一个剧种的根,根的东西是不能动的,否则就不伦不类了’保证创新性,是对枝的科学修剪,就如同盆景,可以修剪成各种样式,达到赏心悦目,所谓有发展才能有生存,有创新才能有生命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也就是尚长荣所说的激活传统、用活传统的表现。传统文化不可丢,而在传承中创新则可以让传统文化释放出异样的光彩。戏曲的创新首先是传承,其次才是创新和发展。戏剧的传承强调重视民族文化传统,戏剧的创新不是表面的“新”,浅薄的“新”。戏剧创新应内容大于形式,戏剧的创新应顺应时代而发展。这里的戏剧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戏剧,书法、甚至武侠小说,影视中武侠剧等都是中国所独有的,都需要在传承和创新,并且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传统是每一个不同剧种的特色,也是每一个剧种的根,根的东西是不能动的,否则就不伦不类了’保证创新性,是对枝的科学修剪,就如同盆景,可以修剪成各种样式,达到赏心悦目,所谓有发展才能有生存,有创新才能有生命,音乐创新&唱腔创新&演出创新&舞美创新&乐队创新等多层次&多角度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融表演、演唱、歌舞为一体,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辉?通过重新阐释,赋予古典剧作和传统剧目以新的生命中国戏曲有大量的古典剧作和传统剧目,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进行新的创造的坚实基础。但是因为古典剧作和传统剧目产生于古代,必然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局限,特别是在思想观念方面,会有很多与今天的时代精神不合。吸收其他民族民间文化的营养,丰富戏曲的表现力和感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视网络文化等的兴起!相对主流娱乐文化而言!戏曲的边缘化趋势十分明显!戏曲艺术要赢得广大观众!就要充分挖掘传统戏曲的内在价值!有所创新和发展#中国戏曲传统!是在几百年的实践中积累的世代相传的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它高度的技艺性决定着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口传身授这种形式才能传承下去!正是有了这些特定&固有的程式和模式!才得以传承和保留至今天#二!戏曲的的传承强调重视民族文化传统戏曲的传承是以中国民族文化为根基的!丢掉传统文化艺术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本!但重视继承传统不等于只是重复与模仿!因此在变革和创新戏曲艺术的现代进程中!我们要妥善地继承&保持传统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遵循其艺术规律!对传统艺术进行再加工!把现代审美注入传统艺术!让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