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设计实例分析主讲:高林芳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系馆设计时间:2002—2003年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5000㎡结构体系:多层框架建筑高度:22.90m一、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衍生现代主义清晰逻辑空间解放与环境的协调性1.建筑设计概念2.总体设计建筑系馆总平面图3.各层平面功能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3.各层平面功能三层平面图3.各层平面功能四层平面图3.各层平面功能五层平面图3.各层平面功能4.细部设计墙可以承载光影,通过墙的阻隔、分割与围合,可以阻断外界的喧嚣与繁杂。由于基地南北面宽不大,而东西面相对较宽,考虑北向为学校主通路,喧嚣异常,通过北面的整体实墙可以构筑人为的心理及视觉屏障,同时营造一种过渡场所由整体实墙面刻意分离与界定,中空部分吸纳人流。——墙桥是人类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东立面为面迎湘江的主立面,在空中庭院上配以引桥,南北贯穿,花园中植上桂花树,形成视觉焦点。在桥上行走,重点在于过程的感知,强化了空间序列,达到心理舒缓的目的。4.细部设计——桥专业教室研究室展览报告厅模型制作阅览……4.细部设计——教学空间门厅中庭边庭联系走廊屋顶花园空间节点4.细部设计——非教学空间把普通的硬质界面通过建筑形体的处理,使面具有体的某些特征,并结合周围的软质界面,共同改善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境。系馆东立面是比较典型的复台界面处理,将三层以上部分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个体,这样就在面中建构7几个层次,并结台竹井、廊桥、桂花树等元素共同软化了这个硬质界面。4.细部设计——非教学空间入口用开放的柱廊限定空间。截面为方形的柱子与建筑整体给人的刚硬感相吻合。立面装饰采用湘江中的水刷石镶嵌。棕黄色调的水刷石与透明轻盈的玻璃碰撞在一起产生的效果给人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4.细部设计——入口设计5.采光的不足5.采光的不足二、深圳大学建筑系馆2002年新建的深圳大学系馆表现出来了很强的风格特点。深圳大学建筑系采用建筑系与设计院结合设计的理念,这是国内唯一一所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单位。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发挥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现代古典轻松简约舒适1.建筑设计概念深大建筑系馆位于北校门入口西侧,四周有道路环绕,南侧是网球场馆,东侧是友谊林,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同时建筑和环境融合的恰到好处,给人舒适的感觉。2.总体设计3.各层平面功能系馆南侧主要为教学区,系馆北侧主要为办公区。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相得益彰每一个区的中庭都是空间展开的中心,也是建筑交流的中心。教研区的中央是一个贯穿三层有着桥与廊道的内庭,明亮而宁静。3.各层平面功能二层主要为公共交流空间和教学空间,拥有教研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设计室、展览评图区域和大面积平台。这是建筑系馆最早和设计院一起设计的例子,教学、实践相辅相成。其中,教学、教研和设计院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组合。三个体量之间以敞廊、桥、平台相连,形成三个互相贯通的室外空间。3.各层平面功能三层包含教研室、材料室、资料室、设计教室。4.细部设计——入口入口做的很朴质,寓意在于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让人们进入建筑后能有一个平静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来学习,用平和的心态来生活。4.细部设计——墙面材料玻璃幕和清水墙面积比例组合的恰到好处。4.细部设计——墙面玻璃幕和飘架是现代建筑比较常见处理形式,但是一面弧墙去除了立面的呆板。4.细部设计——墙面立面清水墙开洞与横向延伸的走廊形成对比,使两者相得益彰4.细部设计——天窗教学区大厅天窗采用双层阳光板构造,内部光线柔和,教研区内庭采用高侧窗采光也是为了避免强烈的直射光线。建筑中庭采用顶部采光的方式,利用屋顶的光影变化在不同层高的桥和廊道的穿梭,营造出多变的中庭空间。5.造型特点——体块穿插建筑为方盒子建筑,但是设计者合理组织,运用体块穿插,营造适宜南方气候的灰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休息空间。5.造型特点——廊垂直穿插空间相当有特色,走廊等距排列,用重复的手法避免了空间的单一。各种穿插的敞廊、桥、平台,在蓝天的映衬下更凸显建筑的空间复杂多变。5.造型特点——廊6.建筑周边环境——借景在景观的设计上充分利用中国园林借景的精髓,使外围景观完全为建筑所用。它的院子、平台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向外开敞,外围景观也总是叠加到内部的景框中。在不同的区域间建立视觉对话是空间设计的一个想法。6.建筑周边环境——呼应各个主要空间有着各自的主要开敞面,与其它空间“对话”。教学区的平台大厅与设计院的弧墙及东向的树林互相对照,设计院大厅透过西侧大片玻璃窗对应着教研区的内庭及南北敞廊的内院空间;沿建筑南北向中轴,北部的敞廊平台与南部教室区及架空平台层也有着视线的对应。三、天津大学建筑系馆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时间:1988年主要设计人:彭一刚1.建筑设计概念限制:“建筑系馆就是一个橱窗”。功能的合理性(从内部制约);设计理念的集中反映地理环境(外部制约)。创造:通过解决限制矛盾,诱导出独特的构思。基地分析:位于天大总体规划中轴线的末端,面对一条长达400余米的水池,地位显著。紧通于基地南北两侧又有两条萦忙道路,特别是北侧一条常有汽车通过发生噪音。2.总体设计基地放大图2.总体设计此馆限制:地理环境(地形、抗震)、功能联系、形体等。3.平面功能墙面铭文老子语录,斗拱,爱奥尼克柱头小品突出建筑馆个性特征文化内涵4.细部设计——入口设计4.细部设计4.细部设计——方形庭院5.采光四、福建工程学院建筑系馆设计师:叶猛占地面积:2085.9平方米建筑面积:10672平方米层数:主体6层高度:23.85米1.设计构思一体化设计,以一条主连廊轴线,结合一条辅助连廊,合理布置功能流线,将建筑物有机地串联起来,塑造整体、连贯、有序的教学科研空间。建筑总平面图三角形布局,在校园的总平面中特征独特,符合建筑系馆的个性定位。2.总体设计人流、车流路线分明,入口富引导性。2.总体设计•采用围合式布局•三大功能单元:专用绘图教室美术教室、行政办公教研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1#楼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行政办公教研室中庭半开放式内庭3.平面分析一层平面二层平面3.平面分析在主入口旁设置半室外大台阶可直接上二层,丰富了空间层次与建筑造型,极富气势。4.细部设计1.主入口高达12米玻璃天棚共享中庭,适应建筑系馆的特殊要求,保证建筑专业学生交流学习的大空间。没有了共享交往空间也就无从谈起交流沟通,它在本质上更是一处精神场所。2.中庭4.细部设计2幢建筑体,采用主次连廊联系。2#楼结合主连廊直接连接到1#楼和共享中庭,加之三层的另一条空中联系次廊,使1#、2#楼完全融为一体,又能保持相对独立、互不干扰3.连廊4.细部设计3.连廊4.细部设计中庭2层交错的开敞直跑楼梯局部楼梯栏板采用红色铝塑板装饰,跳跃的红色给整个空间带来极富动感的活力与激情。5.细部设计4.色彩建筑外立面,以黑白灰的主旋律,点缀以局部跳色,保持素雅纯粹的建筑味道主题。5.细部设计4.色彩主从分明有机结合:该建筑中各单元的轴线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并通过走廊和三角形中庭巧妙、紧密、有次序的得将建筑各要素进行连接。6.造型设计:错落有致的建筑轮廓线。清水混凝土、玻璃金属、木材等最基本的建筑元素成为外饰面的主旋律。6.造型设计悬挑9m的三、层多媒体教室以实造型为主,显得厚重凝重,成为视觉中心6.造型设计北侧立面造型则追求最大的通透感,教室部分除结构柱外没有多余的窗间墙,通风采光极为有利。力求将室外美丽的湖景全收入室内。6.造型设计设计师:阿尔巴罗·西扎所在国家:葡萄牙所在地区:波尔图建造时间:1986~1996年五、波尔图建筑学院教学楼基地位于南面杜罗河和北面一条高速公路之间的平台上,是一块三角形地域的西北角。1.基地分析•通过运用控制线进行变形,将所有的元素根据基地地形及文脉景观的角度排列,主体建筑分为南北两翼,众多分散的体块按照两条主要的控制线来排布,形成了两翼汇聚的近似于三角形的几何形式。2.设计构思•北面的长条形建筑物是由行政空间、礼堂、图书馆及一个半圆形的展示空间组成,这些服务空间阻隔了校园直冲道路的可能性,使校区免于噪声干扰。3.建筑设计•建筑较矮的一侧正面朝向杜罗河,建立了建筑与周围景观的视线联系,分为5栋小楼,其中4栋为5层高的相同样式建筑,作为办公室和教室使用。一个独层走廊连接起所有的小楼,整个综合建筑由地下通道相连建成。3.建筑设计①光的处理室外•波尔图建筑学院白色几何形体的建筑群在伊比利亚半岛强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极具雕塑感。这些白色粉刷墙面的基本体量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肯定的体面交界赋予建筑纯粹而明确的几何形态。不同方式设置的遮阳板投下的生动阴影。•不仅如此,白色的墙面因阳光的变化而呈现丰富的色彩,纯净的白色墙面上摇曳着婆娑的树影和形体的凹凸形成的不同角度和深度的阴影,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变换着效果,创造了一部光与建筑的永不完结的影剧。4.设计亮点①光的处理室内——半圆形展览厅•在半圆形展览厅的弧形走廊和展览厅内的顶棚的处理,使光通过两次漫反射后如轻纱薄雾般弥漫于整个空间之中,营造了难以言表的宁静气氛。4.设计亮点①光的处理室内——图书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的天窗的处理上,通过倒棱形的天窗处理,光成了跌入空间的玻璃实体,使人在空间中感知大自然光的存在和光线的变化。暗藏于天窗下部悬吊的遮光板和顶棚的缝隙中的照明装置,使人工照明和自然光以同样的方式漫射出来。4.设计亮点“太阳一直不曾明白它是何等伟大,直到它射到了这组建筑上……”——路易斯·康4.设计亮点出于学习雕塑的经历,石膏板、大理石、木头等雕塑中常用的材料成为了西扎建筑创作时乐于使用和表达空间的有限材料,这些材料的运用,使他的作品更具静谧感和纯净感。在走廊上固定于地面的家具与墙体融为一体,有时甚至难以察觉;金属的栏杆随着楼梯、坡道的运动而上升和弯曲,并且是由一根通长的金属构件加工而成,加强了空间的连续和动态感;在阅览室的楼梯上,通过突然插入的木踏步,暗示了空间从一层到另一层完成的转变。材料与空间4.设计亮点漫步空间漫步建筑:每一个不同的地点,经过人的行为活动,便会渐渐形成建筑与文脉间的确切关系。将设计建立在人的活动之中,无论在空间、流线、结构或细部处理上均与整个文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西扎的建筑中,空间的界面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建筑中坡道的运用使空间和空间之间总是相互交叠渗透着,人在坡道中漫步时体验变化,同时,又使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的运动得到连续。4.设计亮点•在波尔图建筑学院中,行程流线打破了平面空间划分与楼层之间竖向空间划分的界限,使人不知不觉到达另一空间。整个空间设计充满不定性和多义性,带着一种动态空间的丰富感。这种四维动态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平面与垂直、人工与自然的界限被打破了,形成一个在二个度向上立体流动的空间。以前作为上下层之间联系的楼梯正逐渐被坡道和倾斜的楼板取代,行走其间,在坡道和楼板的引导性下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完全感觉不到约束。4.设计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