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说禅全十七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发刊词禅的意义在于没有意义大家好,我是易中天,在之后的17节音频课里,我会与大家说禅。▲为什么要说禅?禅有用吗?抱歉,没用。禅,不是武林秘籍,不是职场宝典,不是锦囊妙计或者什么攻略之类。它也不是心灵鸡汤,不负责心理按摩。但凡有诸如此类想法和需求的,请不要收听本音频。▲禅是什么?中华智慧之一种。智慧没用吗?是的,至少看起来没有。智慧就像公司的董事长,原则上是不干活的。整天忙忙碌碌,那是勤杂工;每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那是财务部;签合同,看报表,协调各部门,那是总经理。这些工作,董事长都不做。他,就是个吃闲饭的。但,公司不能没有董事长。人的智力结构也一样。知识,就是员工。方法,就是管理层。智慧,就是董事长。没有智慧的人就像没有董事长的公司,只能算是作坊或夫妻店。当然,作坊或夫妻店也没什么不好。所以,头脑里不想要“董事长”的,也可以不读本书。如果想要呢?22那就建议你读点禅宗。为什么呢?因为禅宗就像董事长。正如董事长要不懂事,禅的意义也在于没有意义。在禅宗那里,什么“禅是什么”或者“禅有什么用”,诸如此类的问题是问都不能问的,一问就错,弄不好师父就会给你一耳光,或者一脚踢出去。这样的故事很多,后面会讲给大家听。问题是:为什么呀?因为禅有三个特点: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一、为什么不可说?因为禅宗追求的是最高智慧,或者说终极智慧。终极智慧也是可以说的吗?不可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意思?第一个道是真理,第二个道是言说;第一个名是概念,第二个名是命名。常,是永恒的意思。所以,老子的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真理,如果可以言说,那就不是永恒真理。概念,如果可以命名,那就不是永恒概念。同样,智慧如果可说,那就不是终极智慧。33那么,有没有什么智慧是可说的?有,比如中庸。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至,当然就是最高。但,孔子说得很清楚,中庸是德不是道。什么是德?什么是道?道就是真理或规律,最高的道就叫大道。德则是功能或作用,最高的德就叫大德。功能和作用当然可以说,也必须说。所以中庸可说,禅不可以。更何况,禅宗追求的最高智慧或者终极智慧就像无线电波一样弥漫在虚空之中,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形容,不可描述。如果硬要说,请问怎么说?这是第一点。第二、不必说,为什么?因为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也是后面重点要说的。总而言之,参禅悟道靠的是心领神会,衣钵相传靠的是心心相印。心花怒放,我就是佛,何必说?第三、不能说,为什么?抱歉,这个就不能剧透了。好吧!禅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那么请问,禅师们难道都是44一言不发,呆如木鸡,像个哑巴的?当然不是,怎么会!实际上,禅宗不但说话,还爱讲故事。比如《五灯会元》卷十九就讲了龙门清远的故事。龙门清远是北宋的禅师,刚刚学佛的时候也喜欢提问。但是他每次去问师父,师父都总是说:我不会,我不如你。他的师兄就更加离谱。龙门清远向他请教,这位师兄竟然揪着清远的耳朵围着炉子转圈圈,一边走一边说:你总会知道的,你自己知道的。龙门清远没办法,只好自己去悟。某个寒冷的冬夜,龙门清远独自坐在炉前,穷极无聊地用木棍拨弄着炉灰,忽然看见炉灰深处有一火如豆,便恍然大悟,说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什么意思啊?随便你想。比方说,只要深入钻研(深深拨)就能有所收获,或者参禅悟道就是灰中见火,而且还可以理解为甚至整个人生也都不过天冷了烤火,火灭了拨拨,如此而已。当然,你还可以这样理解:处处可以悟道,事事可以修行,时时可以成佛,哪怕当时你只是在拨弄炉灰,哪怕你看到的只是星星之火。反正,标准答案是没有的。但,听完故事,多少会有点感悟吧?事实上,作为佛教的一个宗派,禅宗是宗教色彩最淡而哲学意味最浓的。它其实就是人生哲学。所以,这样的故事在禅宗那里很多,只不过他们叫做公案。我们这本书,也要讲很多这样的公案。55▲为什么要讲公案呢?因为智慧的获得,跟知识和方法是不同的。简单地说:知识靠传授。方法靠示范。智慧靠启迪。启迪智慧留下的案例,就是公案。实际上,禅不可说,又不可不说。别的不说,单单“不立文字”这四个字,就是在说。结果是什么呢?参禅变成了智力游戏,而且是高智商的。所以,高智商的人都喜欢参禅。比如苏东坡,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毕竟,参禅悟道,必须智商高,悟性好。反过来也一样,读禅越多,就越聪明。这样看,禅又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对抗孤独▲缓解焦虑▲变得聪明也许,这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立地成佛。不过,按照禅宗的观点,觉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获得最高智慧66更是如此。所以,如果我们这17节音频你还没有成佛,我们不负责任,佛祖也不负责。可以负责的只有一点:你能系统地了解禅宗。77第一讲禅宗起源的传说:释迦牟尼佛祖登坛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说禅。什么是禅呢?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而且是中国佛教的,不过禅宗自己不这么说,也不能这么说,他们得说这个宗派早就有了,而且还是佛祖亲自开创的,这就要讲故事,准确的说,编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佛祖在灵山说法,我们知道,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要靠演讲,说法的地方叫灵鹫山,佛祖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们就根据自己的记忆,把演讲记录整理出来,这就是佛经,所以佛教的开头往往要说:如是我闻。意思是,我是这样听他说的。单单靠讲课就能创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这说明什么呢,演讲肯定精彩,精彩到什么程度呢?天神都被感动,天上的花扑扑拉拉的掉落下来,这样的雨就叫花雨,留下的成语则叫“天花乱坠”。天花乱坠现在是贬义词,当时可是褒义,乱,也不是混乱或者凌乱,而是随意,随意才真实也才美。想来那时真是壮观——虚空之中布满了鲜花,有的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有的像骤然而至的急雨,或者匆匆落下,或者扑面而来,或者飘忽不定,那些花儿在澄明透彻的高空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应该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吧,就连旁边的石头也都情不自禁的点头称是。诸神散花如雨,顽石纷纷点头,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祖登坛说法时的动人场面。有诗为证:门前一棵菩提树,心中一座明镜台,诸天天女散花来。这一天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佛祖拿起了一朵花给大家看,这个88动作就叫“拈花示众”,什么意思啊?不知道啊。所以在场的人都莫名其妙,众多的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只有一个人笑了,他叫摩诃迦叶('叶'字音'摄'sè)。摩诃的意思是大,迦叶的意思是光明,合起来就是大光明,据说这位僧士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弟子中最没有执着之念的,最不认死理的,所以只有他笑了,于是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段话比较难懂,里面有很多的概念我们将来还要再说,大家现在只要记住两点就行了。第一,涅槃妙心是最高智慧,微妙法门是特殊途径。佛祖的意思也很简单,刚才我已经把最高智慧通过特殊途径传给摩诃迦叶了,怎么传呢?我拈花示众,他微微一笑。哈,比微信转账还快。奇怪,拈花示众,微微一笑,就这么两个动作怎么就把最高智慧传过去了呢?对不起,也不需要知道,如果很想知道,那就听一首情歌吧,这首歌叫《苏州河畔》,他的歌词是这样的:夜留下一片寂寞,河边不见人影一个,我挽着你,你挽着我,暗的街上来回走着。夜留下一片寂寞,世上只有我们两个,我望着你,你望着我,千言万语化作沉默。99请问,这个时候他们需要说什么吗,需要做什么吗?不需要,所以摩诃迦叶与佛祖之间也不需要。更何况,佛祖好歹还拿起了花,摩诃迦叶好歹也笑了,那对恋人可只是我望着你,你望着我。这说明什么呢,有些心意,是不需要语言表达就能相通的。相视一笑,眉目传情不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吗?只要心意相通,便是契合。什么是契合?契的本意是文书,用文书来相互约定就叫契约,契约相合相同就叫合同,如果不用文书就能够契合呢?那就叫默契,有默契的领会就叫心领神会,心领神会后面的微笑就叫会心一笑,至于为什么会有默契,不用管,也管不了,同样,心意为什么相通又怎样传达?不要追问,这就像微信怎么转账,后台怎么操作的,你管它呢,需要的是心和神。心和神的事就说不清了,不妨再听一首歌,开头两句是这样的: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是你诵经中的真言据说这首歌是西藏活佛仓央嘉措的诗,但诗中的我应该是一位姑娘。这一天,她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却蓦然听见一位喇嘛诵经的声音,声音是那样的磁性,那样的性感,她登时就像雷击了一样疯狂地爱上了那位喇嘛,结果怎么样呢?她整夜的拨经桶,因为那位喇嘛也摇动过经桶;她全年磕长头,因为那位喇嘛也曾经在这山路上磕长头。所以她说,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她还决定用一生一世来转山转水转佛堂,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结果她见着了,于是她说:1010那一瞬,我已飞,不为来世,只为有你!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讲道理。摩诃迦叶和佛祖之间也这样吧,只不过他心领神会的是最高智慧。最高智慧也能像我爱你一样默默传达吗?当然,因为佛教的主张就是爱,只不过这种爱不是只爱一个人,而是爱所有人,叫“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现在你还纠结那鲜花和微笑吗,恐怕用不着了,那就再听一首歌: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将是遍野春花。这当然是一首现代歌曲,与禅宗也毫无关系,却可以用来说禅宗的故事,因为摩诃迦叶的微笑正如这首歌所唱的那样,确实飞遍海角天涯,变成了遍野春花。1111第二讲佛教的传承:衣钵相传那天佛祖在灵山说法,诸神感动,天降花雨,佛祖拿起一朵花给大家看,多数人都莫名其妙,只有摩诃迦叶一个人笑了。于是佛祖说:刚才,我已经把最高智慧通过特殊途径传给了摩诃迦叶,从今往后,对世界真相的把握也将在传统方法之外通过另外一条途径传递和传播,这就叫“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什么是教外别传,就是另立一个新的学派、流派、门派或者宗派,我们知道它就是禅宗,禅宗就这样通过鲜花和微笑诞生了,这可真是花样年华。但这里面有问题,什么问题?我们知道学佛是要修行的,修行就要有结果,结果有正邪两种,关键在修行之道,靠教外之道或旁门左道去修,就叫盲修,盲修只会走火入魔,结果是邪。只有按照佛门正道修行,修得的才是正,这就叫“修成正果”。如此结果,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的,问题是修没修成正果并不归自己说了算,总得有份毕业证书,也就是说,这件事需要证明,得到证明的才是正果,也叫证得之果。这个要求十分合理,在其他门派也不成问题,对于禅宗来说却相当麻烦,因为禅宗原本是教外别传,传法的时候还一句话不说,那么请问:你怎么知道,修的是不是邪门歪道?又怎么知道,最后修成的是不是正果?禅宗的说法是:以心印心。印,就是印证,也就是承认和许可,就像在文件上签字盖章。古人把图章叫做印,也叫印信或者印章,用印信来证明,就叫印证。印证跟验证不同,验证必须检验,印证只要有印就行,只不过禅宗的印信是心,叫“心印”,由此留下了一个成1212语“心心相印”。这就是说,毕业证不需要有实体,心照不宣即可。这倒是环保,可惜还是有问题。什么问题呢?禅宗不仅是学派和流派,也是门派和宗派。是宗派就要有宗师,是门派就要有掌门。佛祖把教外别传的微妙法门教给了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就是禅宗的初祖,第一代掌门,可惜这位掌门迟早要圆寂,以后又怎么办呢?交给下一代宗师和掌门,这在佛教就叫法嗣,在江湖则叫传人。嗣就是子嗣的嗣,子孙的意思,也有继承的意思。子嗣传的是血统,法嗣传的是法统。于是问题来了:历代掌门交班的时候怎么弄呢,难道什么话都不说只是心心相印?或者每次都是师父拿起一朵花来,徒弟笑一笑,万一大家都笑了,交给谁啊?佛祖也知道不可以,因此又给了两件东西,一件是木绵袈裟,还有一件是紫金钵盂。木绵就是棉花,不是又叫英雄树的那个木棉,木绵袈裟的那个绵字偏旁是丝,本意是丝绵,蚕丝做的,中国古代没有棉花,印度才有,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把它看做地上长出来的木本的丝绵,因此叫木绵。有衣有钵,心证之外便又有了物证,物证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历代掌门交班都要传衣钵,叫“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法印就是佛法的印记和标识,掌握了真正的佛法,所以叫以契证心,这当然只能靠心传和心证。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