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功用浅析【摘要】大学生是我国学历层次较高的群体,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他们的德育状况对自身成长成才具有很大的影响。对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而言,红色文化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德育教育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课题。【关键词】红色文化德育功能在校大学生一引言目前,在推动在校大学生德育发展的进程中,学校德育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同层次上的缺陷和不足。这不仅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而且还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德育困境,不摆脱这些困境,将不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是我国学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富创造性的群体。红色文化具有畅扬人类道德文明和理性精神的深远德育价值。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积极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为他们构筑强大的精神“城墙”,尤其在德育教育方面起到推动的作用。二“红色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内涵1.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它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等,蕴涵着爱国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等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是反映这些革命精神的载体,通俗地讲,也就是红色文化资源,它包括革命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其直观形象,具有较强的熏陶渲染性和实践教育性。2.德育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受教育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笼统来讲,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教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的教育;狭义的德育教育专指学校的德育教育。学校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及品德的活动。我国的红色文化得天独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价值。目前,在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体现。“伴随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演进中的德育价值的畅扬,以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高校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拓展其德育功能,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保证。”以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精神为内涵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此,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的特性,创新红色文化开发思路,使红色文化成为高校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三目前在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缺陷1.教学内容上,局限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品德素质教育当前德育主要还是思想教育,德育工作者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一味地将思想意识灌输给德育客体,因此就显得十分空洞,不仅内容不充实,而且感染力也不强,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教育的厌恶。过于重视思想教育,只强调基本思想、基本情感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这不仅脱离了生活实际,而且也违背了德育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的状态下,品德素质教育就显得匮乏,内容的空洞也将会使德育工作难以开展,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将不尽如人意。2.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结构虽几经调整,但仍未摆脱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结构重复以及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而且大学课程中所论述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与中学课程差别不大,不能体现其最新的研究成果,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不符合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活泼上进、求新好奇的特点。将红色资源引入大学课堂、纳入高校教学内容,可以弥补现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缺陷。3.传播范围上局限于校园课堂,没有融入社会虽然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负面效应以及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社会中仍然充斥着一些伤风败俗、腐朽堕落的思想,给大学生思想上以误导,使得一些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扭曲,严重地污染了校园人文环境,主要表现有:过分注重金钱实惠的追求,把发财、做官当做人生的成就和幸福的标志;利己主义、个人私欲膨胀,对国家、集体利益漠不关心;公德意识欠缺,行为粗野,人格低下;讲虚荣,互相攀比,不顾条件地超前消费,无节制地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缺少奉献精神和吃苦精神,不愿到艰苦岗位、贫困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诚信意识缺失,考试舞弊、弄虚作假、恶意拖欠学费贷款等严重现象。运用红色文化中蕴涵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加以引导,能够进一步扭转这些不良倾向,净化校园人文环境。面对大学校园里的这些不和谐音符,德育工作者虽然围绕学生开展了“两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但如果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校园课堂,将不能有效地保证整个社会的德育进步,也就不能有效地推动公众德育水平的提高。培养在校大学生树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德,对于唤醒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激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四红色文化对在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1.红色文化具有政治导向功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中形成的,天然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红色文化所具有的厚重革命历史内涵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教材。”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对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无限崇敬,具有接受和弘扬革命传统的内在动力。“开展红色资源旅游活动,体验红色文化的革命历史,能够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确保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通过红色文化的渗透,让大学生树立更好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化在校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2.红色文化具有品德素质的教育功能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故事,这些革命历史故事往往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贴近大学生,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组织学生参加红色革命基地的活动中,我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无论在学习的感观刺激上,还是在学习的效果上,都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吸收和消化,避免了大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心理。红色文化所承载着的培育爱国情怀、传播先进文化、塑造良好人格、弘扬社会正气的文化内涵,正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锤炼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鲜活教材。3.红色文化具有熏陶感染功能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也是一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但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通过红色景区的不同地形、不同布局、不同色调、不同背景、不同手段,辅以“声、光、电”等高科技展示方式来烘托和表现出来的。通过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场景模式,打造身临其境的场景,其观赏性、趣味性强,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主旋律。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所体现出的不仅是革命者坚强的毅力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内涵,更因其感染力、震撼力和冲击力,吸引着当今大学生的普遍关注。4.红色文化具有实践参与功能当代大学生深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影响,乐于理性思考和实践参与。但是,如何实现大学生的实践参与性,把课堂传授的间接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单调的学习变成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一直是困扰各高校的一个难题。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可以抓住当前红色文化“体验式旅游”的新趋势,满足大学生的求异心理和体验需求,运用文化的手段,注入快乐元素,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效果。坚持红色资源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革命历史和传统教育,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五红色文化对在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1.把红色文化纳入到德育教育理论课的教材体系积极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把它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是拓展和丰富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努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撰的改革与探索,切实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充分利用和发挥以井冈山精神为核心的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优势,把红色文化编进教材,让其走进课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使在校大学生提升激励志向、鼓舞精神、提升素养的独特魅力。2.把红色文化纳入到德育教育理论课的教育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必修课中适当地穿插红色文化的内容,并且结合《形式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科目的教学,重点安排红色文化教育的专题内容,或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在将红色文化与专业学习结合的过程中,大学生们既为社会提供了知识服务,又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使红色文化教育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优势特色。3.把红色文化和新媒介信息传播有机结合,创新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手段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转换关系,高等教育则通过文化这一核心来实现它,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派生职能。红色文化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和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红色文化拥有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核心的积极内涵,也有着丰富巨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力。“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人们生活方式世俗化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当代人尤其是大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革命先辈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必须对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进行提炼后,再创造出适合大学生认知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随着网络通信科技的发展,手机、网络等日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信息源,大学生网络红色文化建设的意义非比寻常。“近年来,中国移动推出的‘红段子’等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手机新媒体作用,大力推广网络红色文化,成为了利用新媒体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也是现代科技潮流与红色文化共生共融、互为促进的生动写照。”它对于净化社会风气,倡导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提高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起到了特殊有效的作用。可见,红色文化德育价值的发掘和提升,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对红色文化的永恒价值进行追踪剖析,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对红色文化有的放矢的提炼和加工,推出富有青春气息和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精品。4.充分转化红色文化资源,拓宽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途径为了创新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积极功能。红色文化作为在革命和建设文化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方式以及文化观念,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引领社会思潮、提升国民素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成为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用富有前瞻性的视角和体现时代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