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代码:100192012年3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清楚新闻传播伦理行为选择的判断思路与过程,并在全面掌握传播法知识,达到对现实传播实践问题的理性观察和认识。本课程内容既包括新闻伦理规范与法学理论概念辨析,也包括具体行为选择的判断依据分析和知识传授。并力求使教学内容反映国际、国内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律规范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列举出最新案例,切合我国实际地分析本学科的发展趋势。课程主要讲授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含义、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体系的构成、新闻传播伦理原则的生成与法规制定、新闻传播伦理行为的评价和新闻传播法规实施、新闻传播伦理行为与法律行为的评价分析思路、以及如何在新闻传播活动减少道德损失和杜绝违法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在各章节的讲解中涉及到几乎所有具体新闻传播伦理原则与法规,并穿插课堂讨论,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评论。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用的思考评价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本课程内容安排生活旨在使学生领会新闻传播活动中涉及的伦理原则与法律知识,讨论在现实传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在今后的传播活动中如何避免发生同类问题。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知识点分析、案例教学、音频视频资料教育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律规范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指导,以适应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需要。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二章。一般考核的章节是: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一章。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新闻伦理与法规》是新闻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与《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等课程相互衔接,又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新闻道德的涵义、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并就道德的本质问题是优良道德的制定,以及有关“应该”的概念和认识等问题作较为详细的论述。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2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理解:记者的存在方式的两个维度识记:新闻传播伦理的影响新闻伦理的作用应用:新闻媒介从业者的自律原则识记:新闻传播伦理思想方法之传统伦理学思想第二章记者品德与道德修养本章阐述了新闻记者应有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学生应了解影响新闻职业人道德修养形成的外部和内部条件及其作用;并掌握传播主体品德培养的方法,以及应注重哪方面的修养等。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主体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新闻传播主体的道德认识新闻传播主体的道德感情新闻传播主体的道德意志理解:影响传播主体品德的外部因素应用:传播主体品德培养的目标和方法应用:自尊、谦虚、智慧、勇敢第三章新闻传播的道德义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新闻传播活动中所涉及的真实与客观、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并要求记者在传播活动中遵循中庸之德和人道精神。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新闻客观性的要求理解:新闻媒介与社会公平正义理解:中庸之德与隐身采访应用:人道精神与新闻报道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良心与名誉及良心与名誉的作用。还分析了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等。并对媒介评价体系的建构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良心与名誉概念理解:良心与名誉的作用理解: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应用: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应用:媒介评价体系的建构第五章宪法与表达自由一、学习目的与要求3本章阐述了表达自由概念及其价值,并对我国法律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中还对国际法及其他国家表达自由规定进行了介绍性研究,并说明了对表达自由的限制等相关问题。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表达自由概念对个人的价值表达自由概念对社会的价值理解:我国法律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理解:国际法及其他国家表达自由规定应用:对表达自由的限制方法第六章政务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保护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公民知情权与府信息公开制度,并对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说明和分析。对与之相关的重要法律,即保守国家秘密和保密法学生应该重点了解掌握。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理解:公民知情权概念知情公的宪法理论基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理解:我国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应用:新闻单位保密制度第七章新闻传播与司法公开公正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司法公开的意义及内容,并全面分析了新闻传播与司法公开的冲突,以及应如何关注新闻传播与司法公正的相关问题等。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司法公开的意义媒体与司法独立的关系理解:导致新闻传播与司法冲突的原因应用:媒介报道通过舆论对司法的监督第八章淫秽色情暴力有害内容限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淫秽色情内容传播限制,分析了杀暴力内容传播限制。还对邪教和其他危害社会内容传播限制进行了重要分析。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理解:淫秽色情内容的判断标准理解:凶杀暴力内容传播限制应用:邪教和其他危害社会内容传播限制第九章新闻传播与人格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新闻传播侵犯人格权构成要件;详细分析了其中重要的人格权内容,如新闻传播与名誉4权、新闻传播与隐私权、大众传播与肖像权等。学生应了解传播活动侵害人格权民事责任。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新闻传播侵犯人格权构成的四个理解:新闻传播侵犯名誉权的方式理解:新闻传播侵犯隐私权的方式应用:肖像权的内容应用:传播活动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第十章媒介传播商业信息规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媒介传播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并对媒介传播证券信息规范、媒介广告传播规范进行了全面的解。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理解:媒介传播活动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四种行为应用:媒介传播证券信息原则应用:广告传播的一般准则特殊商品广告准则第十一章传播与著作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专有权利、著作权邻接权(传播权)、著作权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等相关重要权利和概念。并对著作权侵权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还应了解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识记:著作权主体著作权客体理解:著作权中的人身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理解:著作权邻接权(传播权)识记:著作权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的理由应用:著作权的限制应用: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第十二章新闻传媒法律管理制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中国目前新闻传媒法律管理制度的特点,对有关新闻信息发布、记者管理、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管理规定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理解掌握涉及的相关法律规定,并能运用规范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理解:特殊新闻信息发布管理规定主要内容理解:新闻记者证的管理记者站的管理应用:申请创办报刊的条件5对报刊的日常监督管理应用:中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特点应用:互联网新闻传播业务的审批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学习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二、指定教材《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概论》陈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3、在自学过程中,要联系每章后的思考题,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关注一些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新闻及关注与新闻传播有关的话题,并将这些实例与教科书中的理论联系起来思考并练习分析,以便在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现实中的发生的事件,学生应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考问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四、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6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章次课程内容助学学时1新闻传播伦理概述62记者品德与道德修养103新闻传播的道德义务124新闻传播道德评价及体系构建65宪法与表达自由106政务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保护67新闻传播与司法公开公正108淫秽色情暴力有害内容限制69新闻传播与人格权1410媒介传播商业信息规范611传播与著作权812新闻传媒法律管理制度1013总复习8总计108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2、根据中国教育部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通知,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0%、“理解”为50%、“应用”为40%。即注重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较易、中等难度、较难。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30%,建议20%。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多项选择、简答题、应用分析题等。5、考试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