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一、教材分析《科学并不神秘》是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部分的入门课。本课从奇妙的大自然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等方面着手,把刚迈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由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科学的向往.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的相应答案。启发学生在对常见现象的讨论、探究、实验、观察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初次接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二、学情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七年级《科学》本身“以感性知识为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设计一些能体现科学现象与规律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索与思考的热情。三、设计思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身边的事物和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界奥妙的探索兴趣是本节课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以形象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方式呈现奥妙的自然界,让学生在惊奇感叹中培养了探究自然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一个情境中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的能力。一般学生对科学充分着神秘性的向往,总是认为科学是科学家才能研究的课题,通过学习身边的科学,让学生了解身边随处存在着科学。通过让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并尝试解答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引起对自然界奥秘探索的兴趣。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了解科技改变世界。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基本技能。2.方法和过程初步感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等科学研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及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的向往热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科学观。【教学重点难点】(1)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2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2)本节课难点在于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仔细观察、讨论、实验等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特别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大烧怀、铅笔、水槽、气球、沙子、细线、注射器、橡皮管、细口瓶、细绳子、塑料纸、红墨水、冷水、热水等。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奇妙的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妙的、神奇的(通过课件对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展示)(1)火山爆发(2)含羞草(演示:含羞草,用手触碰后,叶片耷拉下来的过程。)(3)猎豹(你知道什么动物跑得最快?)(4)不明飞行物(关于UFO的问题是许多同学都关心,也是科学家不能很好回答的问题。它给人类出了一道难题,许多的科学家为解开这一谜团而工作,也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解释。)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并通过思考提出一些的问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尝试着解释每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自然界中一些奇异现象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你的身边,只要注重观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小组讨论)举例身边的科学事例,并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身边的自然现象比比皆是,但正因为太普遍了,往往“视而不见”.所以用身边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例如:(1)雨后彩虹(图片、动画)(2)猪笼草(视频)边观察边思考,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突出“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主题,让学生真正从身边的具体科学事例体会科3(3)水中折笔(演示:把一根铅笔放入有水的烧杯中,让学生从侧面观看。)(4)“天狗吃日”(图片、视频)学在我们身边,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人们在留心观察自然变化的同时,探究身边的各个问题,找出其中的科学规律,最后步入科学的殿堂。讨论:关于自然现象,你最感兴趣的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举手发言。正是这些无穷无尽的问题,引导我们去探索去创新。三、科学探究科学干什么?科学家因为疑问而引发科学的发现,举不胜举。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瓦特的蒸汽机。人类在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科学规律。学生:研究自然现象,寻找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告诉学生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不断思考探究,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规律。我们经常会在玻璃缸内看到金鱼上升或下沉,你能理解这种现象吗?演示“沉浮的气球”实验:气球内装适量(刚好使气球下沉)的沙子,用一根橡皮管连接气球与注射器,当注射器向气球内注射空气时,气球能上浮,抽出空气时气球下沉。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完成下列要求:(1)猜测可能的现象。(2)尝试解释此现象。(3)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4)重构假设。(5)提出新的问题。设计此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鱼鳔功能”的知识,更是为了体现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的作用,所以在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演示“喷泉”实验:注意实验条件,大烧杯内盛的是冷水,小瓶水盛的是热水。观察实验现象:热水在冷水中上升。实验结论:同种液体,温度高(密度小)的上升,温度低(密度大)的下降。强化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4四、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细节,使人们的生活变化越来越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交通工具的变化;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等。通过阅读、讨论,加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特别是形成“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观念。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是福,用得不好是一场灾难。介绍:6月25日,世界环境日。讨论: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呢?(汽车工业发展有同时,也造成了废气污染与噪声污染。人们在利用塑料的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科学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人们会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去创新,从而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五、课外探究写一篇关于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的文章。要求:(1)可以是自己所见、所闻的现象;(2)要求尽可能写的形象、生动;(3)有现象描述、可能的原理分析及自己的感想;(4)字数在500个以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八、教学反思本课时是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七年级《科学》本身的以感性知识为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所以第一节课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设计一些能体现科学现象与规律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索与思考的热情。第一课时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的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兴趣,通过学生举例自然科学现象,特别是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以“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建立假设)”的模式和程序进行教学。通过牛顿和瓦特的故事进一步告诉学生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不断思考探究,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规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现象(特别是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对科学的兴趣。还可布置探究题,如找二个大小相同的鸡蛋,将一个煮熟,然后分别在桌面上用相同的力将它们旋转,记录能转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多次实验后,你发现哪个转得时间要长?从中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与家长或老师一起分析造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