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教学设计1/8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乡村和城镇”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章节:第一章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解释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了解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差异及特点。4.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5.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二、教学重点: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差异及特点。三、教学难点: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差异及特点。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新课教学]:知识点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经济活动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用地类型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3.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2)村落内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此向外环绕分布。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学生记笔记乡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1.农业用地分布在村落的周围。2.村落内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此向外环绕分布。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经济活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教学设计2/8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用地类型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1)居住区是城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2)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务区。(3)工业区是工业集聚的区域,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如,居住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只是商店用地所占的比例较低而已。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学生记笔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土地利用专业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镇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学生记笔记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2)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1)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教学设计3/8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学生记笔记:划线部分[巩固练习]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地租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左图中地租水平线a为______、b为_________、c为________。(2)城市中某块土地,只有付租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可能租用,据此判断由市中心向外,城市功能区依次为:A_____;B______;C_____。请写出判定的依据是_______。(3)比较右图中②③④数值的大小关系:_________。(4)右图中地租等值线并非同心圆,而是发生了明显的弯曲,这与_________有关。(5)目前,为什么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至少答出三点)【答案】(1)商业住宅工业(2)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不同区域各种经济活动付租能力高低(3)②﹥③﹥④(4)交通通达度(5)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大多数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日渐突出。为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企业纷纷向市区外围迁移;企业原料及产品的运输对交通需求增大,因此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教学设计4/8知识点二城镇化一、城镇化-----也称城市化1.概念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2.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系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5.城镇化的意义(1)促进区城经济增长①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②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①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②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①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人、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1、时间差异(1)在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2)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至2016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4.3%。2、空间差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教学设计5/8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得多。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起步早,在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大部分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新技术革命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20世纪70年代,发达回家城镇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70%左右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0年城镇人口的比例只有33.6%城镇化发展趋向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人口从大城市向环境质量较好的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学生记笔记4.城镇化进程示意图(1)初级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2)中期阶段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3)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教学设计6/8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2.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3.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城市管理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学生记笔记:表格部分[巩固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DA.1949—1955年B.1955—1965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教学设计7/8C.1965—1975年D.1985—2010年2.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C.起步晚、发展快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3.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B①城市面积扩大,减缓热岛效应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知识点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1.文化具有地域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2.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3.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4.地域景观的类型(1)自然景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2)人文景观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5.城乡景观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水、林、村、田和谐共生的地域文化2.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3.我国南方传统土楼----圆楼和方楼----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城镇的色调、色彩----深厚的文化底蕴(1)我国江南城镇----粉墙黛瓦(2)意大利佛罗伦萨----黄橙交织(3)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颜色五彩缤纷2.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1)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例如,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一一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在全国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独树一帜。(2)一座城镇反映某种价值追求我国古代都城----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巩固练习]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程教学设计8/8A.欧洲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一般很少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B.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例如杭州C.美国首都华盛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