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及其预防概述:牙周疾病是人类口腔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也是危害人类口腔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已被WHO(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肿瘤、心血管病、龋齿及牙周病)[1]。世界卫生组织(1984)提出人体的十项健康标准中,第8条为“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不流血”。要达到此项标准,目前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一·病因:1、始动因子;牙菌斑:龈上菌斑:包括:牙齿光滑面、牙合面点隙裂沟菌斑、邻面及颈缘菌斑,成分:革兰阳性球菌和丝状菌。龈下菌斑:与牙周破坏关系最为密切。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性菌斑两部分,附着性龈下菌斑:与龈上菌斑相延续成分和龈上菌斑相似,非附着性菌斑:主要为革兰阴性厌氧菌、螺旋体和有鞭毛的细菌。二、局部促进因素(一)牙石(牙周病的重要促进因素1、为菌斑提供良好的附着部位,导致口xia卫生措施效果不佳,促进菌斑形成2、坚硬粗糙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炎,)所以牙周病治疗首先应彻底清除牙石。(二)食物嵌塞导致牙周破坏的常见原因,咀嚼过程中,食物纤维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两牙的牙间隙内嵌塞的机械作用和细菌的定植(三)创伤牙合早接触、修复体过高、夜磨牙及正畸治疗加力不当(四)不良习惯夜磨牙、紧咬牙、咬硬物、口呼吸、单侧咀嚼均可对唇颊、牙体、牙周膜造成一定的影响。(五)不良修复体充填体的悬突、修复体边缘不密合、活动义齿卡环的位置不当等会造成食物碎屑和菌斑大量堆积,引起牙周组织的炎症。(六)牙位异常和错牙合畸形牙齿的错位、扭转、过长、萌出不足等均有利于菌斑堆积、或形成创伤牙合、食物嵌塞、促使牙周炎发生或加重。三、全身易感因素(一)内分泌因素雌激素水平,糖尿病。(二)遗传因素,不直接引起牙周病,增加宿主对牙周病的易感性,(三)吸烟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四)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三、牙周病的主要症状1、牙周病常开始于牙龈炎,牙龈红肿、出血,正常外形改变,龈缘糜烂或增生,咀嚼食物或刷牙时容易出血。2龈沟加深继而形成龈袋,而牙周袋形成导致牙龈在牙面上的附着丧失,一般无症状,有感染时可发生并波及整个牙周袋壁。可有疼痛、溢浓、口臭等症状。3、依据X线显示,牙槽骨不同程度的吸收可见牙槽嵴顶的硬骨板消失,边缘如虫蚀状,继而牙槽嵴发生垂直吸收,高度降低,牙周组织的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支持骨减少,加之咬合创伤加重,导致4、牙齿松动。牙周病的预防其主要目的是消除致病的始动因子及促进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大量实践表明,定期做口腔保健的基础上,进行日常自我菌斑的控制是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和控制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一级预防:指牙周组织在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减少人群中新病例的发生,主要是对大众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方法,最终达到清除菌斑和其他因子的目的,。1、菌斑控制:a、机械措施:刷牙、牙线使用、牙间刷、牙签、洁治等。刷牙方法:刷牙是每一个体自常规我口腔保健措施,是机械去除菌斑及和白垢做常用、有效的方法。但只能去除50%左右的菌斑。B、药物方法:氯己定、甲硝唑、替硝唑等。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已发生的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其发展。对于局限牙龈的病变,及时采取专业性洁治,去除菌斑及牙石,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其进一步发展。X线跟踪观察牙槽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三级预防:用各种药物和手术方法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组织病损,防止功能障碍一.Bass刷牙法巴氏刷牙法又称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1.刷牙颈部龈缘(1)手持刷柄,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龈沟,部分至于龈缘上。(2)以2~3颗牙为一组,以短距离(约2mm)水平颤动牙刷4~6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唇舌(腭)面。注意动作要轻柔。(3)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放置要有1~2颗牙的位置重叠。(4)刷上前牙舌(腭)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或进入龈沟,做上下提拉颤动,自上而下拂刷,不做来回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2.刷颊舌(腭)面采用拂刷方法,在(2)和(3)步骤间进行以保持刷牙动作连贯,要依顺序刷到上下颌牙弓唇舌(腭)面的每个部位,不要有遗漏。3.刷咬合面手持刷柄,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做前后来回刷,注意上下左右区段都必须刷到。二.刷牙时间及次数为了保证每个牙面都有足够的拂刷时间,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为了控制牙菌斑,保持口腔卫生与口气清新,至少每天早晚刷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