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07级学习部题型:单选40分;多选:十题20分;填空题10分(每题2分)简答题:两题10分;病例分析:两题20分第一章导论四大经典:《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柩》两部分《难经》历史意义:这两部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学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P4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阴阳的概念: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P12(二)阴阳的基本特征:P13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三)阴阳的属性特征P131.普遍性: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2.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3.相对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4.可分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P14-16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2.阴阳的互根互用: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3.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4.阴阳的相互转化: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五)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P17(六)行学说的基本概念P19“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运动和变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七)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八)五行的生克关系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2.五行相克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化,是生化、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4.相乘、相侮相乘、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乘的次序同相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九)解释生理现象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3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2.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P22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即相生和相克关系相生: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相克: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土克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金克木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水克火第三章藏象学说一)脏腑的分类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二)生理功能: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三)、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心主要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与脉相连,心气与脉气相通,心具有推动和化生血液,使之在脉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作用。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主要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2.、心主神志;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心具有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功能。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4)心在液为汗:汗——汗是津液通过阳气蒸腾气化后由汗孔4排出之液体。“血汗同源”,“心主血,汗为心之液”。(二)肺1.主要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2.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系统连属)⑴肺在志为悲忧:“悲忧”的情志活动与肺有关⑵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毛、汗腺依赖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⑶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发音与肺有关。⑷肺在液为涕:鼻为肺窍,涕为鼻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三)脾1.主要功能:脾主运化;主升清;脾主统血2.、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系统连属)①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肌肉的壮实与功能的发挥与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②在志为思:“思”的情志活动与脾的运化、升清功能有关。③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④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关;口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四)肝主体功能:一、肝主疏泄二、肝藏血1、肝主疏泄(1)调畅气机2)助脾运化(3)调达精神情志(4)调节生殖功能2、肝主藏血肝主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以及防止出血的作用。肝有“血之府库”之称。3、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系统连属)•①肝在志为怒:“怒”的情志变化与肝有关,怒易伤肝;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易发怒。•②在液为泪:泪有濡养,滋润和保护眼睛的作用。•③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全身筋膜有赖肝血的滋养。•④开窍于目:指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物功能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濡养。(五)肾主体功能:一、肾藏精、二、肾主水、三、肾主纳气。2.、肾与形体志液的关系(系统连属)•①在志为恐:恐惧、害怕的精神状态与肾有关。•②在液为唾:唾为为肾精所化,有润泽口腔,帮助食物下咽的作用。•③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前阴的排尿和生殖功能,后阴的排泄粪便作用均与肾有关。•④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二、六腑(生理功能)5(一)胃1.受纳与腐熟水谷: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胃为“太仓”、“水谷之海”2.主通降,以降为和:•胃气以通畅下降为顺。(二)小肠1.主受盛和化物:是指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2.泌别清浊(分清别浊):将食物分为精华和糟粕的功能。第三节精、气、血、津液一、气(一)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2、温煦作用: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气主煦之”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4、固摄作用: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5、气化作用: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二)、气的分类来源分布主要功能元气(原气、真气)先天之精气+水谷精气通过三焦循行全身①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温煦、激发人体生理活动)。②代表人体的正气。宗气(大气)自然界清气+水谷精气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营气(营阴)水谷精气(”精专“)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卫气(卫阳)水谷精气(活力最强)运行于脉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温煦脏腑、润泽皮毛;调节腠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三)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A.气能生血6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2.血为气之母A.血能生气B.血能养气第四章病因病机1.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⑴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位;风性善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性主动。⑵寒邪伤寒——寒邪伤及肌表中寒——寒邪直中于里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痛;寒主收引;寒性清澈。⑶暑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③暑多挟湿。⑷湿邪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⑸燥邪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⑹火(热)邪。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①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热)易扰心神;③火(热)易耗气伤津;④火(热)易生风、动血⑤火热易致肿疡。2.七情致病的特点⑴直接伤及内脏心、肝、脾功能失调为多见。⑵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⑶影响病情转归。(二)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饮食无一定规律,失其常度而致疾病⑴过饥7⑵过饱2.饮食不洁:因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有毒、或被污染的食物,引发疾病的发生。3.饮食偏嗜:饮食嗜好于某些食物,可因食物营养不均衡。⑴寒热偏嗜⑵五味偏嗜⑶偏嗜饮酒、肥甘厚味(二)瘀血P611.含义瘀血:①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②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3.致病特点①疼痛、②肿块、③出血;④面唇甲舌青紫;⑤脉涩或结代。第五章四诊(一)望色⒈常色•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⒉病色(主病)•病色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恶与变化。(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2)赤:主热证(3)黄:主脾虚、湿(4)白:主虚、寒、失血(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二)、望舌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1.望舌色(1)红舌:主热证舌红苔黄(实热证)舌红少苔(虚热证)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2)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3)青紫舌:主气血不畅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热毒炽盛—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舌青紫或紫黯—外伤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2.望舌形(主病)(1)胖舌:主虚、湿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盛,心脾有热;舌肿胀紫暗多为中毒。舌瘦瘪淡红而嫩:心脾两虚、气血不足8(2)芒刺:主热证舌尖—心火亢盛舌中—胃肠热甚舌边—肝胆火盛(3)齿印:主脾虚湿盛舌质淡嫩,边有齿痕,多为脾虚;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三)望舌苔1)苔质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腐苔—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薄苔:主表证,疾病轻浅厚苔:主里证,外邪入里2)苔色:(1)白苔:主表证,寒证苔薄白为病邪在表;苔白而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苔白滑黏腻多主痰湿;若舌苔白如积粉,舌质红赤,则主湿遏热伏,或瘟疫初起;苔白厚燥裂,可见于湿温病邪热炽盛,暴伤津液。(2)黄苔:主热证薄黄苔常为风热在表;苔黄黏腻,为湿热或痰热食滞;焦黄干裂或有芒剌,为里热盛极,耗伤气阴。(3)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苔灰黑湿润多津,多由白苔转化而成,为寒湿.苔灰黑干燥无津液,多由黄苔转化而成,为火热证候.第二节问诊P75(1)病室气味有腐臭气味,多属患者疮疡溃烂;有尸臭味,为脏腑衰败;尿臊味者,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有血腥臭气的是血症;有烂苹果味者可见于糖尿病。(2)疼痛部位头痛太阳经头痛—痛连项背。阳明经头痛—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少阳经头痛—痛在两颞或太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