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迎评工作准备一、相关情况二、准备工作三、细则解读内容评审结果采取“五项式评价”(A-E代表达成度)A-一完全达成B-一般水平以上C-一般水平D-一般水平以下E-一不适用(指与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核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评分说明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ABCD评审结果完全达到一般水平以上一般水平一般水平以下达标率≥90%达标率≥80%达标率≥60%达标率≤60%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审要求有持续改进措施落实有监管、检查结果能有效执行有制度、规章、流程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评审结果判定原则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现场评审主要方法—“追踪检查法”(一)用“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病人”实际感受诊疗服务的经历,了解与评价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二)是通过追踪个别病人在医院医疗护理系统中的经历与感受,评价医院服务整体的连贯性。(三)评价病人在接受诊疗的服务过程品质、环境设施,注重病人的安全、权益及隐私的保护、医院感染控制。(四)评价医院对医院评审标准与要点的遵从程度(即评价医院对规章、制度、流程、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的执行力)。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以病历首页信息数据,用于提取医院完成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与第六节部分或全部的结果指标。质量信息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评审获得通过的要求第一章至第六章获得通过的要求项目类别第一章至第六章每章节每条平均达到其中23条核心标准各条达到C级或5分B级或7分A级或10分C级或5分B级或7分A级或10分甲等100%80%40%乙等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评审获得通过的要求第七章获得通过的要求项目类别第七章不良事件报告数/每百床/年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甲等前六十百分位前六十百分位前六十百分位前六十百分位≥20例乙等前八十百分位前八十百分位前八十百分位前八十百分位≥10例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评审获得通过的要求各项标准条款要素审核能滿足要求的时限标准类别a级评审的时段b级评审的时段c级评审的时段基本标准对12个月的各项标准条款的评价要素进行审核,能完全符合要素的要求对12个月的各项标准条款的评价要素进行审核,能基本/部分符合要素的要求对12个月的各项标准条款的评价要素进行审核,很少/未执行要素的要求可选标准激励标准对6个月的各项标准条款的评价要素进行审核,能完全符合要素的要求对6个月的各项标准条款的评价要素进行审核,能大部分符合要素的要求;或仅有3个月完全符合对6个月的各项标准条款的评价要素进行审核,能基本符合要素的要求;或仅有2个月完全符合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信息提供时限•第四章:每节条款“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并按照规定开展活动并有记录。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中所列的质量监测指标。•首次参加三级医院评审者,为评审前6个月(半年)。•参加三级医院复审者,为评审前12个月(一年)。评审获得通过的要求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信息提供时限第七章: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首次参加三级医院评审者,为评审前24个月(二年)数据。参加三级医院复审者,为评审前36个月(三年)数据。评审获得通过的要求一、评审工作相关情况介绍(一)思想准备(二)文档材料(三)掌握知晓二、准备工作二、准备工作(一)思想准备1.持续改进理念2.建立长效机制二、准备工作(二)文档材料1.相关规范流程2.相关工作记录3.运行病历合格统一、规范、标识清楚二、准备工作(三)相关制度、规范、流程应知晓、落实1.知晓率至少80%2.核心制度为重点三、细则解读(一)科室管理(二)医疗质量(三)手术管理(四)科室服务(五)患者安全(一)科室管理1.分级管理、责任明确•住院诊疗活动是在科主任领导下完成,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床位、工作量、医师的资质层次分成诊疗小组。•诊疗小组的组长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对本组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对各级各类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科室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情况记录与评价。三、细则解读2.依法执业•开展的诊疗活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人员资质合格。3.应急调配•有院、科两级有人员紧急替代程序与替代方案。•有紧急替代人员的有效联络方式。•相关人员知晓相应的紧急替代程序和方案。(二)医疗质量1.科室质量管理组织•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实施。•有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并落实。•负责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科室质量管理人员,通过质量管理培训,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三、细则解读2.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内再住院等;患者安全类指标;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定期分析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衡量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水平。3.规范诊疗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规范和指南。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对新制定与更新后的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规范,培训相关人员,新的指南/规范是先培训、后执行。4.病情评估有对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实施评估的医务人员具备法定资质。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5.检验检查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电生理、病理等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证。进行有创检查前,向患者充分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认可。依据检查、诊断结果对诊疗计划及时进行变更与调整。对重要的检查、诊断阳性与阴性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意见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6.诊疗计划/方案制定每一位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方案,且具体、可行,包括检查、治疗、护理计划等。诊疗计划/方案对检查结果应加以分析判断。适时向患者说明诊疗计划及出院指导。按程序调整诊疗计划或方案,并分析调整原因和背景。上述诊疗活动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签字,并在病历中体现。7.多学科诊疗有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多学科综合诊疗的制度与程序,并落实。8.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实行三级管理,临床医师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三级管理的处方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使用。9.规范使用肠道外营养按处方(医嘱)由药学部门集中配制肠道外营养注射剂,符合注射剂配制GMP规范要求。不具备药学部门集中配制条件,须由经药学部门培训与考核合格的注册护理人员配制。10.规范使用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有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的使用指南或规范,方便查询。有评价用药情况的记录。按照规范与程序使用激素类药物及血液制剂。11.规范使用肿瘤化学治疗等特殊药物有肿瘤化学治疗等特殊药物的使用指南或规范,方便查询。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处置预案,药学部门能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应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药学部门能为此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12.出院随访有对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制度和要求。经治医师、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对出院患者提供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包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出院患者出院记录主要内容记录完整。交给每位患者的副本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保持一致。建立与完善住院患者出院后的随访与指导流程,并落实。为相应的社区医师提供治疗建议方案。有对特定患者(根据临床/科研需要)定期随访制度,随访形式包括:书面随访、召回、家访等,并有记录。13.环节质量控制有单病种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管理临床诊疗活动。14.缩短平均住院日对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有明确的要求。有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⑴有解决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个瓶颈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如患者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手术前等)。⑵有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措施。应用“临床路径”控制患者平均住院日。15.重点患者管理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有明确管理规定。各临床科室由科主任与管理团队将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作大查房重点的程序,有评价分析的记录。(三)手术管理三、细则解读1.授权管理医院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1)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具体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2)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与其资格、能力相符制度落实。医院有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制度与程序,并落实。手术医师知晓率100%。2.病情评估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有术前讨论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内容包括:(1)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2)手术风险评估。(3)术前准备。(4)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5)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在病历中。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3.手术计划为每位手术患者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手术治疗计划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根据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4.知情同意有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制度与程序。(1)手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或其他有资质的人员进行,知情同意结果记录于病历之中。(2)手术前应向患者或近亲属充分说明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征得患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手术前应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办法等。对术前履行知情同意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5.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重大手术(包括急诊情况下)报告审批管理的制度与流程。明确需要报告审批的手术目录。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6.急诊手术有急诊手术管理的制度与流程。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和流程。有主管部门监管。7.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上述制度与规范。有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临床药学等部门的监管职责。监管的范围、程序与评价有明确要求。8.术后病程手术主刀医师(特殊情况下,由一助书写,主刀签名)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参加手术医师在术后即时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相关人员知晓上述规定。9.术后病理对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有明确的制度与流程。手术室有具体措施保障制度与程序的执行。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及流程。10.术后患者管理有术后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1)手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2)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标监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3)在术后适当时间,依照患者术后病情再评估结果,拟定术后康复、或再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案。(4)对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