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专题题目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学院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号学生姓名任课老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知识力量的追求,使得的科学与人文分离,以至发展为严重对立。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人文精神应该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应该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合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而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个系列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两种基本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精神指向。一、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是人类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绚丽的花朵。科学精神本质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科学实践的结晶。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求真。这是科学精神的根本要义。真,规定了科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最高标准;求真,就是相信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对象世界,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相信人类能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2)求实。这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实,即实在性、实际性和实用性,它不惟上、不惟书、不惟权,只惟实;求实,就是科学活动要以系统、严格的观察与实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依据,并使之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最终造福于人类。(3)创新。这是科学精神的内在灵魂,也是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科学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水平上作出的,是有局限性的,因而科学探索活动没有止境。科学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4)存疑。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有怀疑才会去探索。科学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就在于它的存疑精神。因此,科学是宽容的,它与独断论水火不容。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科学精神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自由,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精神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尊重已有认识,崇尚理性质疑。科学精神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科学精神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对任何人所作的研究、陈述、见解和论断进行实证和逻辑的检验。科学精神强调客观验证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严谨的方法,科学理论必须经受实验、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检验。二、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在人文文化的创造、传播、解释、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特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科学文化寻求客观性和因果性解释,人文文化指向人自身的世界,寻求意义和价值的表达。它是通过创造一个符号世界表达人的情感和价值。在人文文化的实践中形成的人文精神具有以下特点:(1)求善、求美。如果说科学的目的是求真,那么人文文化就是求善、求美。科学也求善、求美,但那不是它的直接目的;人文也求真,但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即真诚和真实,这种真只是一个中介和手段,它不停留在真的境界,它要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2)超越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它根源于人类对于真善美生活的价值追求,又超越于实用理性和当下功利,反映了人类本性中形而上追求的一面。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人的一种自由的本真精神,即超越于各种现实的、外在东西的束缚,构筑人类精神和文化自身的世界。(3)以人为本。人文文化实践的尺度既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也不是异化了的神学教条,而是人自身、人的需要、人的理想。人文精神现在常常与科学精神相提并论,其实人文精神最初是与神学相对立而出现的。其基本宗旨就是以人的方式看待人,把属于人的东西还给人本身,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其他某种东西的附属物。人文精神强调人之为人的尊严,人只能是目的而非手段。具体讲人文精神有两条:(1)人是最终的根据,是衡量其他事物有没有价值的最高尺度。古希腊普罗太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最能代表人文精神的基本态度。(2)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唯有人具有目的价值,其他事物的价值都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手段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原则很简单,就是把人作为价值目的,而不要作为价值手段,只要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坚持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把人作为评价价值的尺度和标准。一项社会事物或社会活动,只要能够给人和社会带来好处,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或幸福,我们就说符合人文精神。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并不是直接对立的,坚持科学精神和贯彻人文精神可以统一起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未必时时能够得到统一,有些时候坚持了科学精神就忘记了人文精神,努力实现科学“求真”的目的就可能忽略科学“求善”的目的。当过分注重科学精神,把它视为科学研究的惟一要求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就会发生。二者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实质是真与善的关系。真与善的关系正是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核心问题。首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必不可少的精抻动力,也是适应未来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其次,我们倡导的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既是科学化的人文,又是人文化的科学。再次,从某种意义上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因为,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面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文化精神。在科学精神引导下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自然的力量,使人类从“仆人”翻身成为“主人”,不再畏惧自然。不再屈服于自然,转而向自然界发号施令,利用自然力之间的斗争谋取人们想要获得的东西。科学技术所掌握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不仅能够改造大地的面貌。而且能够改变生物的物种。当一些人把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简单等同起来,认为科学本身就是科学家的最高价值时,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审视便被取消了。一些敏锐的思想者和批判者开始忧虑科学技术的威力,对科学技术对人产生的“异化”倾向做出批评,呼吁科学家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求对科学技术进行价值的审视和人文的眷顾。面对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一方面,众多学者已日益认识到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的对人本主义的挤压,并非科技本身所固有,这一切源于人们对世界不同的理解方式,是由于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利己主义行为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对科技理性主义的价值重估也使人们认识到人并非单纯的理性存在物,人也具有丰富的非理性的意志、情感、欲望。理性与非理性是人所同时具有的两个内在方面。因此,罗素认为,过分抬高理性与非理性都是危险的,必须认识到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偏离了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导致对人本主义的背离,这种背离也会造成对人的片面性发展,造就出种种形态和意义上的“单向度的人”。从历史发展的现实看,随着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当前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成长明显滞后于理性的发展而日益背离人本主义的中轴,因而必须按照人本主义的要求去归纳理性,营造良好的培育非理性因素的社会氛围,提倡更加积极的人文精神,不断对人类自身的活动和理性进行反思,形成自觉的批判意识,并树立人的主体意识,扩大人的人格独立性,使人类理性的增长不背离人本主义的中轴。从科学精神的认识功能上来说,人依据理性来认识世界,是要发现对象世界的客观规律性,并使人能够按照规律办事,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科学精神不应是限制人的力量,不应是束缚人性自由发展的因素。因为人的认识过程是由人的精神所制约着的,认识的目的既是探寻规律,也是满足人的愿望。人文关怀的倡导,是在发掘科学精神的主体属性中,找到与人文精神相联系的因素,从而使科学精神作为人性的本质构成部分,在认识过程中发挥它独特的功效。要对科学精神进行人文关怀和渗透,还要求在科学精神的思维中,始终将人的存在意义放在第一位,将所做的一切都紧紧地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人类不仅知道“如何做”,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做什么”和“为什么做”,在价值和意义世界中,体现人的终极关怀。因此,倡导科学精神的人文关怀,在科学精神思维中导入以人为本位的意识,目的是要克服科学精神思维中无人和忽视人的存在意义的弊端,使科学精神思维活动始终围绕着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宗旨而展开,使科学认识、探索活动,真正地成为人的科学活动,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虽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两者就本质来说,都是人的力量的外在表现,它们有相互融通的一面。科学精神本身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底蕴。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科学精神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包含着人文的光辉。科学精神主要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气质这三个方面组成。从科学思想来看,它的精华或精髓往往不是具体的科学事实、定律和理论,而通常是统率这些事实、定律和理论的深层哲学和文化内涵。这种深层哲学和文化内涵的精神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它往往会决定几代乃至十几代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巨大影响。从科学方法来看,尽管其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概括地说它们基本上分属三个大类:经验方法、理性方法、臻美方法。这三种方法显示了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和美学精神,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人们树立求实、尚理、爱美的思想情操。从科学精神气质来看,根据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的研究,它主要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独创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默顿提出的这五条科学精神气质是一套有感情情调的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它们不仅是科学顺利发展的保障,而且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的大目标是相通或一致的。其次,科学也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它的一些逻辑也很适合于人文领域。例如科学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研究人文现象,从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人身上和无限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发现某些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普遍规律加以概括的东西,从而为人及社会的科学管理提供手段与根据;在人文探求的领域中,也开始注重以“实证判断”为手段来为人文精神的合理性与实在性提供证明,以实验事实来说服人;用科学的理性对人文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探究其发生、演变的机制,促进人文认识的深化;科学的角度引发人们对某些问题的再思考,在这种思考中借鉴科学的思路,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向,推动人文认识的新发展。人文精神也具有科学的精神气质和相通的理性追求,并具有强大的自觉向科学精神渗透的能力。这表现在:其一,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虽然研究对象不同,所用方法也有差别,但为扩大知识领域寻找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是致的,它与自然科学一样,都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都要求对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探求,都要求对理想、事业的无畏献身,都要求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这种共性应该说就是科学精神,对人文精神而言,则是其科学底蕴之展现。其二,人文精神有强大的渗透力,有自觉向科学精神领域渗透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尤其是那些现代前沿学科中,出现了人化的趋势,只有和人的状态联系起来的科学解释,才是更有说服力的解释;科学日益唤醒其内在的人性觉悟,在科学的视野中日益重视科学活动及其成就对于人的利弊功害、对人类命运的影响,从而将科学的兴衰与人类的发展紧密地结合,“为认识而认识”的科学正在走向“为人类的幸福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