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业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1-重庆市第三十中学高一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卷考试范围:必修二专题1—4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答案】B【解析】【详解】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以后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说明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农桑,故B正确;材料反映“藉田”、“亲蚕”被后代被严格奉行,并非奉行周代制度,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抑商,排除C;材料信息不涉及政治制度,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古代重视农业的史实分析解答。2.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农学研究因循守旧D.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答案】D专业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2-【解析】【详解】据材料“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可知,历法的传承,反映了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故D项正确;材料“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没有涉及将北方经济与其他地区经济的状况比较,故A项错误;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建立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还不够科学严密,故B顶错误;材料“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说明历法的传承,不能说明古代整个农学研究都因循守旧,古代农学的研究在一些方面还是有所创新的,比如农业工具的更新发明等,故C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州县不得置市”可知,唐朝前期不准设置市,根据“中县户满三千人以上,置市令一人”可知,唐朝后期可以设置市,从而说明市的建置管理有所变化,故C正确;材料说明“市”的设置,没有涉及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排除A;根据“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可知,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官,并非绝不许设市,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设市的具体地点,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4.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专业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3-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土地集中现象突出B.自耕农经济盛行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20—130亩占有比例最大,说明自耕农经济盛行,B正确;而131—300亩和300亩以上的占有比例不足百分之十,说明土地集中现象并不突出,A错误;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崩溃,C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农业生产效率,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各种数据的代表含义,自耕农每家每户占有土地应是少量的,符合20以下和20—130两个层次,且占有比例较大,说明自耕农经济占主流,即可得出答案。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专业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4-③是临时工人④职业是世袭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说明工种不得更换,故①③错误;“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说明唐代工匠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职业是世袭的,②④正确,故本题选择D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6.“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棉纺织技术的改进B.政府的大力推广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答案】A【解析】【详解】技术的改进是棉花推广的前提条件,黄道婆把在海南学得的棉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在上海一带推广传播,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业的发展,因此明朝时期,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故A正确;政府的大力推广不是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的主要原因,并且“政府的大力推广”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C项不是其前提,排除;棉花本身就是经济作物,这与“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7.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专业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5-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错误即是指“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授时历》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排除A;同样的道理,《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明代文学,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状况不能整体上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排除BD;C项根据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的情况得出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这一结论,较为合理,因此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8.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答案】C【解析】【详解】明清时期虽然存在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但农家副业仍占辅助地位,排除A;明清时期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由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受到了排挤,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手工业加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9.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专业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6-【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大意是,百年前的雇工很听话,特别温顺,如今要给他吃酒食,夏天加点心,冬天早上喝粥,反映出,雇工多了,还值钱,得哄着他,需要更多雇工给我们做事情,显然是手工业发展,明朝中后期出现大量雇佣关系,体现出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A项错误;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C两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江南农村出现雇佣关系,反映了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10.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洋纱的进口日多问题。从洋纱的销售范围看,到了川楚之地,由此可知A表述错误;BC在题干材料信息中史实不足,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11.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专业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7-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答案】B【解析】本题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843—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是2090406磅,而到了1847—1852年制造品输华值却回落到1664416磅。题目问的是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A、C、D都是具体原因,主要源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形态对英国制造品的抵制,这是造成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回落的根本原因,故选B。【考点定位】必修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宋朝商业发展。12.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材料的专业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8-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督商办企业,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的侵华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应该增多,C错误;1895年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但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应排除D。13.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1883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低迷不振,胡雪岩囤积的大量生丝无法销售出去,最终导致胡雪岩破产,故B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胡雪岩破产导致“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C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排除D。14.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专业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9-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答案】C【解析】【详解】一位老先生剪了一半辫子,说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