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历程2讲授提纲一、引言二、夹缝中求生存三、南昌,南昌四、浴血长征3一、引言中国共产党成立93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国家21世纪头10年取得的成就。42004年,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5年,经济总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经济总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593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成立大会即中共一大只有党代表13人参会,代表全党57名党员。9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政党革命的奇迹,创造了国家执政的辉煌。6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有党员8260.2万名。是世界上第一大党。但是,我们切不可忘记我们的起步从1921年开始。7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习近平8二、夹缝中求生存1921年——1927年,这六年间,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空间举步维艰,可以用夹缝中求生存来形容。生存空间受到了来自国内国外两个方面的的挤压:国内:国民党、地方军阀国外:苏俄、西方帝国主义9先把目光投向国外苏俄对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生存空间的挤压。列宁把中国革命的希望主要放在了孙中山身上。10(一)《孙文越飞宣言》孙文——孙中山;越飞——老资格的革命党人,真名叫艾布拉姆·阿道夫·亚伯拉罕维奇,克里米亚人,1917年十月革命时是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2年8月,他以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来华担任全权大使。111、宣言签订的背景孙中山面临的处境:孙中山一生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先败于他认准的敌人清朝政府、袁世凯及北洋军阀;后败于他以为的友人英、美、日政府及国内官僚政客;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竟开始败于跟随他十余年的部属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你在哪里!还有谁是靠得住坚定支持者?他在寻找。12年轻的苏维埃政权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帝国主义干涉者压得缓不过气来,而通向中国的道路又被一些力量切断。确保一个远东稳定、集中精力抗衡欧洲及国内反动势力的局面显得尤为迫切。远东稳定急需解决的问题:继承沙俄时期在中国东北的既有利益;确保蒙古驻军的合法化。132、宣言谈判的过程越飞担负两个方向的使命:在北方与当时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实际解决两国间悬而未决的中东路问题和外蒙古问题,维护苏联国家利益。如果北方受挫,就转投南方。14由于吴佩孚在中东路问题和外蒙古问题上毫不松口。越飞在北京半年,工作毫无进展。1923年1月飞赴上海。几乎每天与孙中山或其代表接触。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公开发表。153、宣言内容宣言一共四条。第一条,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意见;第二条,重申废除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第三条,中东路解决办法;第四条,外蒙古驻军问题解决办法。16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条: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主义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可使此项共产主义或苏维埃制度实施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感,且以为中国最重要最迫切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君并向孙博士保证,中国当得到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174、对宣言的评价这是苏联用意识形态换取国家利益的开端;这是苏联对中共成长空间的挤压,预示着只要国民党的存在,中共必将举步维艰,且沦为国民党的附庸。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中共的存在空间,为中共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客观条件。18(二)苏联对中共和国民党的援助情况《宣言》签署以后,苏联宣布向国民党提供200万卢布的款项和8000支步枪、15挺机枪、4门火炮、2辆装甲车,并派遣教员建立军校。此后苏联继续大量援助国民党,1925年一次运到广州军火价值56.4万卢布。1926年又将各种军火分四批运到广州,包括枪支18000支,子弹1200万发,大炮24门,机关枪90挺。19苏俄派出大批军事顾问。中央政治顾问鲍罗庭,中央军事顾问加仑将军。黄埔军校总顾问切列潘洛夫、步兵总顾问白里别列夫、炮兵顾问加列里、工兵顾问瓦林、政治顾问卡夫乔夫等。编订了典、范、令和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与交通通信五大教程。20国民党曾面临“卢布党”的指责。21苏联政府大力援助北方冯玉祥1925年3月至1926年7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得到了苏联巨大的援助,不仅有武器装备,同样有相当数量的军事顾问。当蒋、冯先后背叛革命后,被解职通缉的国民党政治顾问鲍罗庭曾感叹:“苏俄用了三千万巨款,我个人费了多少心血精神,国民革命才有今日之成功。”22苏联对中共的援助苏联对中共的援助主要体现在经费援助和政治决策。中共早期领导人对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经历过一个时期的斗争。但是,建立一个党,巩固一个党,发展一个党,需要理想,需要主义,也还需要经费。23经费援助据陈独秀1922年6月30日致共产国际的报告,1921年10月起至1922年6月止,共收入国际协款16655元。建党初期党的经费约94%来自共产国际,党又将其中的60%用于工人运动。到1927年1月至7月,党员交纳党费仍不足3000元,而同期党务支出已达18万元。24决策指导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显示: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25对经费援助和决策指导的评价一方面,帮助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成长;并在和国民党援助的巨大差异中培育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培育了早期中共对共产国际的依赖,限制了中共的成长空间。26(三)国民党对中共生存空间的挤压《孙文越飞宣言》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对中共生存空间的基本态度。他用宣言的形式肯定“苏维埃制度不能实际上引进中国”,“在这里不存在成功地建立共产主义或苏维埃制度的条件”。27孙中山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他需要新鲜血液救活国民党,但是不要新鲜血液取代国民党。笃信三民主义、笃信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党、一个领袖的孙中山,不想看到国民党外又出现一支政治力量,不能有任何力量与国民党分庭抗衡。孙中山认为最理想的,是先用共产党人的力量改造国民党,再用国民党人的纪律约束共产党。28孙中山的一些言论“若至维持不住,一旦至于崩溃,当出快刀斩乱麻,成败有所不计”。——1924年10月9日,孙中山写给蒋介石的信“若共产党而有纷乱我党之阴谋,则只有断然绝其提携,而一扫之于国民党以外而已。”29国民党“一大”的举措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合作开始,为提防共产党,国民党一大新设立了一个组织——中央监察委员会。选出的5名委员,候补委员5人,无一人是共产党人。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党章,专门设了第十一章《纪律》。胡汉民专门作了说明:“嗣后党中遇有党员破坏纪律,或违背主义,当加以最严厉之制裁。”这一章专对准共产党人而来。30结论中共早期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多重挤压,从表面上看,苏联与国民党都似乎是合作者;但是,由于各自的利益立场,追求的目标不一,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中共的成长、发展,大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早期的历程是苦难的,但经历过多重空间挤压的中共必将重新奋起!31三、南昌、南昌32南昌起义在中共革命史和党史上都是一座丰碑。它是中国革命史上武装反抗国民党打响的第一枪。虽然结果失败了,但意义重大。33南昌起义的原因概括地讲,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大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反思——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政权是由枪杆子里面出来的——毛泽东二是主观因素: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压在共产党人心中的一股复仇怒火;34南昌起义的背景1、国民党右派和左派相继背叛国共合作,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中共的革命活动从地上逐步转为地下。工作地点由武汉迁往上海。3、有一批坚定的革命者武装力量。4、李立三等人对机会的捕捉;35南昌起义的经过1、从筹划撤退到策划起义1927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从武汉迁往上海。李立三和邓中夏被先期派往途中的九江部署撤退事宜,并考察张发奎“回粤运动”,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行性。结果考察发现依靠张发奎没有可行性。但是,偶然中捕捉到南昌起义的机会。362、三次九江会议确立南昌起义的方案第一次会议,7月20日,李立三与邓中夏、谭平山等,提出“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与你懂二十军与我们一致,实行在南昌的暴动,解决三、六、九均在南昌之武装,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政府,建立新的政府来号召”。——李立三这是举行南昌起义的最早建议。37第二次会议,7月24日,决定叶挺、贺龙部队于28日以前集中南昌,28日晚举行暴动。第三次会议,7月25日,周恩来到达九江,传达中央常委和国际代表意见,同意在南浔一带发动暴动。后经李立三力争,仍决定在南昌暴动,起义时间定在7月30日晚。并组建了由周恩来、李立三为领导的前敌委员会。383、好事多磨的7月30日前敌委员会7月27日,排在常委第一号的张国焘到达九江,带来中央最新意见,要起义推迟。7月30日晨前敌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起义事宜。会上,周恩来、李立三坚决支持按照原定计划进行起义,并同张国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无奈的张国焘只得少数服从多数,起义时间定到8月1日凌晨举行。39南昌起义的部队八一南昌起义的主力,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部队。下辖第四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暂编二十军。中共所能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主要集中在叶挺兼任师长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以原叶挺独立团为骨干扩编成的第四军二十五师以及贺龙任军长的暂编第二十军,共两万余人。40重大意义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为党建立正规的武装力量奠定了基础;锻造了一批坚定的革命者。41从南昌起义中走出的赫赫战将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和十位大将中,8为元帅和六位大将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八位元帅: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林彪、陈毅、叶剑英、徐向前六位大将:陈赓、粟裕、许光达、张云逸、谭政、罗瑞卿42其中8位元帅中5位都集中在第二方面军贺龙:暂编第二十军军长叶剑英:第四军参谋长徐向前:总指挥部上尉参谋林彪: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三营七连中尉连长陈毅:教导团特务连准尉文书朱德: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刘伯承:暂编第十五军军长聂荣臻:中央工作43四、浴血长征长征“谱写了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序言44毛泽东对长征的评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45(一)长征的缘起一是20世纪30年代初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力量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是长征的根本原因。二是当时把持国家政权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及各路军阀对中央苏区和各根据地的“围剿”。46(二)长征的部队及时间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中旬开始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开始长征,于1936年10月和红四方面军一道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开始长征,于1936年到达陕北;红25军从1934年11月开始长征,于1935年9月率先打到陕北。47(三)长征的经历据统计,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行程达2.5万里,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总行程达6.5万余里,平均每天走37公里;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主要战斗,平均每前进70米就牺牲一名红军战士;在长征中,红军还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翻越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上百平方公里茫茫沼泽地,转战10多个省,攻占700多座县城。48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49三支红军主力部队长征路线图50(四)